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大川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迟迟疑疑的开口:“我也不赞成继续盖房子,现在够用,还有——还有——我一直想——特别想——在镇子上能安个家,起个铺子。”
这可能是傻汉子向往了很久的理想境界,闷头劳作、在老宅院忍辱负重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埋在了心间。
只不过,那时候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穷的叮当响,离开了老宅儿就无处安身,想进镇子买铺子简直不可能。
可是现在不愁温饱了,那是不是——就可以继续奢望那桩理想?
“你们放心——爹以后多干活儿,多攒钱,总有一天——能行的。”
果然是现在腰板儿挺直了呢,说出话来,底气已经具备了三分。
阿草摸摸自己的前胸,内口袋里的小银锭子还硌的*,重重的挥一挥拳头,对陈大川道:“爹,我支持你,去镇子里买铺子,我的钱都给你!”
多大方的丫头啊!曾经把自己的银子交给小妹妹保管了没出一天,就又涎着脸讨要了回来,继续装在贴身的口袋里硌着,轻易不肯拿出来花用。
一听说买铺子,精神头就大了。原因么,还不是曾经到镇子上卖了几天溜溜球儿给闹的?尝到了做买卖挣钱的甜蜜滋味儿,小姑娘忘不掉了。
这倒是个新问题!
阿珠皱着眉头盘算了一下,盖新房和买铺子都是好事儿,理应支持,那就双管齐下——
“盖新房的事儿可以往后拖一拖,免得影响了娘亲生产,但买铺子无碍,爹,也别闷在心里渴盼了,给你钱,现在就去镇子上踅摸好铺面吧,这是过日子的正事儿,不用拖——”。
“啪——啪啪——啪啪——”,陈大川的眼角儿,都快给瞪扯了,小闺女用着折磨人的速度和方式,左手探入斜襟大褂,每一次,拍到饭桌的空隙处一块儿碎银子……
银子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还有不少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连上面被咬过的牙印儿都一般无二。
“啪——啪啪——”,当每一个饭碗和菜盘子之间,都镶嵌了一两块儿散碎银两,阿珠问道:“这些——当个定金的话,尽够了吧?”
这败家闺女,交个定金而已,哪儿用得着摆出这么大的阵势来吓唬人?
被唬住了的陈大川,勉强忍耐住要扑到那些银块上都咬上一咬的冲动,恶狠狠瞪了小闺女一样。
不过,接下来笑得没鼻子没眼睛的,也是他。
积郁了多少年的一点盼头儿,轻而易举的就要实现了,傻汉子能不笑吗?
“这些——都给我收着吧!估摸着,别说是定金了,这些银子,直接能买下来一个偏僻的窄小些的铺面,爹这几天,就去镇子里找找。”
过惯了穷日子,还真是难开窍儿!
阿珠眨巴眼睛,作势又要往外掏银子:“爹,别小气巴拉的,等买到手个不能生钱的铺面再后悔。你尽管找好地段宽敞明亮的铺子,钱不够,自然我能拿出来。”
也是,小闺女还有四锭金元宝没亮相呢!
想想后储设备,陈大川呼吸也喘匀乎了,高高兴兴揣好了碎银子,继续做着持续了多少年的美梦。
不过,这美梦很快就能成真。
“还要给娘提前找好接生的稳婆,和救治的郎中,最好找技术熟练的有口碑的,要是爹能顺利在镇子上买到合适的铺面,先不做啥买卖,让娘去镇子里生更便宜。”
掌家小豆丁安排起事情来很有个轻重缓急,比之两个家里的大人,还显得周到呢!
这也是正事儿,镇子上的医馆多,郎中的手艺自然更高端些,接生婆的水准儿,估计也能高出一个档次。
“那我明儿一早就去镇子上打听,可咱这一院子晾晒的粮食咋办?万一阴天下雨,凭你们娘儿几个,可收不及——”。
陈大川头疼的事情,那根本就不叫事儿!
被撵出门去的傻汉子不知道,小闺女大大方方掏出钱来,雇佣了二大娘和她家的两个儿媳妇上门,替换着陪王氏聊天儿,顺便摊晒粮食,打理一下地里的其他农作物。
每人每天三十个铜钱,到黄昏还可以采摘些新鲜的蔬菜回去,这样的好事儿,可是求都求不来的。
“秀娥啊,二大娘这心里直发虚,收着你家里的钱,净是说闲话玩了,这不行!赶紧的,多找出些能干的活计。”二大娘是个实诚人,这几天又没下雨,不需要帮忙把粮食往屋里运,干坐着实在不舒服。
说给外人听都不肯相信,这个家的大小事体,都是由最小的那个闺女安排的,王氏抱着肚子只是笑。
小豆丁歪着脑袋想了想:“那——要不咱们明儿个开始摘蔬菜去卖?反正我爹每日也得到镇子上去,虽然这天气蔬菜的价格提不上去,可咱这菜好吃,好多也没来得及上市呢!”
其实,如果想出售蔬菜的话,地里早就能收好几遍了,这不是看着家里没人手,一直控制着蔬菜的生长速度呢吗?
“那行哩!秀娥你啥都甭管,都交给二大娘,你家那菜地可不少,明儿我就去镇子上趟趟路子。”
“也带上我二姐吧,她就喜欢往镇子上跑,就乐意做生意呢!”
小阿珠这话一说,果然,阿草乐的一蹦三尺高,最近她的文化水平提高不少,一千以内的加减法都能采用心算了,不做买卖,简直糟蹋了这一身的本事儿!
二大娘家自己的蔬菜可还没成熟,单单销售一家的,这账目更好算。
就跟专门被老天爷眷顾了一样,接下来的日子,荒地上的蔬菜依次成熟,每天足够装满两辆牛车的量,第二天又有新的一批,也是两辆车的量,从来都是不多不少……
正文、第八十章 藤灾
原本在冬日里就靠着陈大川送去的蔬菜发财的几家饭馆,原本也没少继续订购些还没上市的稀罕蔬菜,现在再一多了一车的总量,就需要有专人到市集上去零售发卖。
二大娘这脾气跟阿草很相投,都不是喜欢蹲在原地等着顾客上门的主儿,于是,由二大娘驾驶着牛车,缓缓穿越每一条镇子上的大街小巷,呼喝声一老一小:“新鲜的大白萝卜送到您家门口啦,可不是搁过了冬的糠心萝卜干儿,大娘婶子们出来看看,咱家的蔬菜便宜卖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咱家的小白菜个顶个的嫩生啊,五文钱就给您称上一大把儿!”
……
这么的售卖,连进集市需要交纳的税钱都给免了,还过足了逛街溜腿儿的瘾。
阿草在迅速的成长起来,算账的时候,小嘴巴一抿,几斤几两合多少钱,比二大娘掰着手指头还来得快,除了每日里跟二大娘在镇子上吃点东西的花费,回家后给阿珠报账,一文钱都不带错的。
大街小巷里,有时候会遇到曾经跟她购买过“溜溜球儿”的小孩子,也免不了拿出自己经常随身带着的“宝贝”,再次耍上一回,搏得许多喝彩。
自然,人群一围,这买卖就会红火,这家掐一把,那家称几斤,聊聊这菜是怎么个烹炒法儿,就又消耗下去不少。
这菜的味道有空间保证,尝过一次的百姓,自然会惦记着下次再买,镇子上的生活水平比陈家庄高出了不少。自家种菜的较少,这买卖就很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就连二大娘自己,吃到自家菜地里出品的菜蔬时,都忍不住皱起来眉头,为啥滋味儿就是赶不上大川家种植的呢?再是精心的施肥浇水。也总是相差了一大截儿。
那就更不好意思也捎带着去出售自家的蔬菜了,这不是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吗?即便跟大川家的菜蔬裹在一起发卖,老主顾也能一口就品尝出来。
每天两辆牛车进镇子卖菜,还收割了那么多小麦水稻和粟米,村子里。渐渐的有了一股很离奇的传言,说是陈大川家购买的荒地,肥沃的流油,挨着他家地的土质,也肯定不赖……
然后。这传说进一步白热化,演变成山脚下都是蛇大仙福佑着的良田,随便挖几铁锨的土丢到自家地里,那都能赛过精心储备过的粪肥……
于是,每天去择菜去打理田间地头的一票人,发现了越来越深越来越面积广的土坑,临近自家荒地的界面儿,更是严重。
这是真的把地里的土当肥料给偷偷运走撒到田里了?不算自家的领地。被挖出大河来也不应该插手,陈大川摇摇头,就当没看见了。
不过。到底是在家里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关于“人怕出名猪怕壮”,“传言也能当成真”等等,云山雾罩的讲了一通,尤其是针对每日里翘着尾巴嘚瑟的不行的小闺女,千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