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黛嘴角抽了抽,用眼神示意谭春娇别发火,然后对秦小叶道:“春娇说的没错,我们这边人太多了,你问问别的队伍吧!”
阿黛这么一说,这边的人纷纷叫秦小叶去别的队伍,然后也不管秦小叶站在旁边了,直接接着玩游戏。最后,秦小叶还是去别的队伍玩了。
没玩多久,便听到陈圆圆的哥哥强子忽然大声道:“哎,大家听听,是不是打锣的声音啊?戏班子来喽,大家快去村口接!”
这一声喊,不管男女老少,聊天的,玩请人游戏的,斗鸡的,躲猫猫的,哭闹的,一咕噜的往村口跑。阿黛被陈圆圆拉着跟着大家跑。
谭春娇一边跑,一边满脸喜色的跟阿黛讲:“咱们跑快一点,我看过几场戏了,一看他们穿的衣服,就知道今天要唱什么!”
还没到村口,大家便看到了戏班子,戏班子的人全副武装,行头都是穿在身上的,四辆牛车,每一辆牛车上面坐了五六个人。
“将相和!”陈圆圆惊叫道,然后拉着阿黛的袖子直晃,“阿黛,是将相和啊!”
阿黛想起之前圆圆讲的那个《将相和》的故事,心里一点都不期待好么!不由得在心里吐槽,不是看过的么,为什么还要兴奋成这个样子。
谭春娇也在惊呼:“今年不是一场戏呢!行头是两个戏的,一个是将相和,一个是采红莲!”
然后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大家一遍跟着牛车跑,一遍齐声喊着:“将相和!采红莲!将相和!采红莲!”
阿黛可以不跟着喊“口号”,但是被圆圆拉着,没办法不跟着大家一起跑。心里不由得再次吐槽,这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娱乐贫乏到了什么地步了,这么恶俗的戏都能兴奋成这样。况且,好戏还没开场呢,人家还只是入场。
那牛车上的人显然是见多了这场面,看见大家跟着跑,便敲锣打鼓响应着大家的欢呼声。这场面……跟前世的演唱会还真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早就把戏台子给搭好了,这牛车一到打谷场,大家就跟疯了一样,根本用不着戏班子的人动手,杨柳村和羊角村的青壮年,一窝蜂的冲上去,鼓啊架子啊什么的,一下子全搬到戏台子上去了。
有一个老生反应不及,被没搬到东西的人们举了起来,搬到了戏台子上。老生被吓了一跳,惊叫了两声,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阿黛想了想,跟圆圆说了一声,一溜烟的跑回家,叫上阿墨,两人打算在人群后面,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站着,远远的看戏。阿墨不能参加龙神节,可这安安静静远远的看戏却是可以的。
ps:本来打算今天断更的,但是想了想大家一直支持小回,还是写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点天笼
先上的是天雷滚滚的《将相和》,然后才是《采红莲》,站得久了便累得慌,两姐妹看了一会儿,便找了个干净地方坐下来听。
这唱词跟平日里说话是有些不同的,好在圆圆把《将相和》的剧情讲了一遍,阿黛还是面前率知道上面的人在做什么。
但是阿黛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毕竟,穿越也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她好久都没有见过这么热闹了。
戏唱到一半的时候,村里的青壮年们忽然搬出许多桌子来,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长条,就摆在戏台子下面。然后那些不知道何时离去的妇女们,一人端着一盆菜,络绎不绝的摆满了一长条的桌子,烤玉米、煮玉米、烤红薯、烤乳猪、炒青菜……还有白花花的米饭。
在大家开始摆桌子的时候,阿墨就跟阿黛说了一声,然后回家去了。阿黛也想要跟着回去,被阿墨阻止了。
阿墨是不能参加龙神节的,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大家嫌弃她是灾星,寡妇,都是不能参加这种喜庆的节日的,害怕开罪了神明。
更何况,凡是参加龙神节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是出了菜品的,阿墨和阿黛什么都没有出,阿黛还好,因为她负责修脸盘头,本来就用不着出。至于阿墨,就算不是寡妇,也不好吃这一顿饭的。
而羊角村的村民们,来的时候,都是拎着米粮菜肉的。放在了村长家,跟杨柳村的人一起,做出了这些菜来。
戏台子上演得正精彩。锣鼓声应和着人们的喧哗声,大家你拉我我拉你,抢着去盛饭。然后也不必坐在凳子上,端着碗,守在那长条桌前,村长一句话,大家开始欢呼着动筷子。
圆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看到阿黛的。忽然就钻出来递给阿黛一碗饭一双筷子,拉着人挤到了桌子前。
也不知道是不是村民们的情绪影响到了戏台子上的表演者们。阿黛觉得,就在大家欢呼的那一瞬间,戏台子上表演得更卖力了,大家不由自主的跟着喊了好几声“好”。
这便是所谓的“吃龙神!”
吃龙神别的不讲究。菜品一定要多,长条桌一定要摆得够长,气氛一定要最热烈。阿黛还从来没有一下子见过这么多品种的肉,猪肉、鸡肉、鸭肉、羊肉、野兔子肉、野猪肉、鹿肉、鹤肉、鸽子肉、鹌鹑肉、黄鳝肉、鲫鱼肉、草鱼肉、野鸡肉、蛇肉……要不是因为古代人不轻易吃牛肉,只怕还要多一样牛肉!
农村人做菜也没有别的讲究,就讲究一个实在,一个菜,分量是很足的,保证两个村子的人每一种菜都能够尝到至少一口。也没有什么成文不成文的规矩。大家都非常默契的,每一种菜只吃一口。喜欢的话,吃一口大的。不喜欢的话,吃一口小的。保证没一个人都能沾到一份完整的福气。
阿黛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甚至,她来这里才两个多月,这种这么多人拿着筷子夹一个碗里的菜的行为,她前世的时候是很反感的。毕竟沾了那么多人的口水。但是,现在被气氛一感染。也没想到那些卫生不卫生的理论了,兴奋度一点也不比大家低。
戏台子上还在唱,大家一边听一遍喝彩,有哪个菜做得特别特别好吃喝彩,有哪个武生翻了一个跟斗喝彩,有哪个汉子一口干掉一大碗高粱酒喝彩,甚至,羊角村的人在大家说到阿黛给大家修脸盘头的时候,也喝彩。
眼见着天色越来越暗,村长大喊一声:“强子哎!”
强子把手里的酒碗往旁边人手上一塞:“好咧!”
然后跑出去,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火把,绕着打谷场跑了一圈,整个场子明亮了起来,是大家早就准备好的火盆子,一个接一个的,全让强子给点了。
花香重叠捡秋去,宫阁沉沉早月明,相爷……
戏台子上的花旦甩了一把袖子,引得火光中一阵叫好声。
阿黛心想,其实这出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恶俗,就是《西厢记》也不过是一个恶俗的私奔故事吗,喜欢看的人还不是多得不行。
因为戏班子来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晚了点,所以《将相和》唱完了以后,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样上演《采红莲》。戏班子也并没有留下来吃饭,村长把红绳穿着的铜钱给了戏班子的人,然后他们坐上牛车,接着去赶下一个场子。
那最后一句戏词,阿黛是听懂了:一朝出云泥,作别青梅酒,我饮一壶女儿红,你喝半坛韶关醉,为了锦上一朵雪,打碎两只夜光杯,何苦来!
阿黛内心一直处于一种抽搐吐槽的状态,谁能告诉她,这《将相和》真的不是一个搞基的故事么,这公主,分明是炮灰啊,完成自己拨云见月的使命,最后嫁给一个出场就三句唱词的状元郎。还被人家当成是好看无用的“锦上一朵雪”。
瞅了一眼旁边的陈圆圆,阿黛咬了咬筷子,没敢问。
戏班子撤走了,大家龙神也吃得差不多了,碗筷自然有人来收拾,有那些放碗筷放得早的,此时此刻已经回家拿了早让陆秀才写好的天笼,就着火盆子里的火,放了。
圆圆也是要放天笼的,不能一直跟着阿黛,阿黛想了想,站在一棵柚子树的阴影里,看着大家放天笼。之前的欢声笑语,这下子早已消失殆尽,剩下的全是虔诚,祈祷无病无灾,祈祷明年有个好收成,祈祷过世的亲人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过得安详,甚至祈祷过世的亲人们保佑财源滚滚。
羊角村的人是带着天笼过来的,这上百个天笼同时上天的壮景,阿黛还是第一次看到。被这一种肃穆和虔诚给震惊了。
一直到子时(23点到1点)前,打谷场上的人才走得差不多了,不少年幼的孩子,早在父母的臂弯里面睡着了。而羊角村的人,走得更早一点,毕竟他们回去还有一段路。看到人走得差不多了,阿黛才抬脚往自己家走,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