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咏琴忙上前挑起那枣红撒花的软帘,湘如微微低了头进了房间。
一进房间,便觉得一阵暖香扑面而来,屋子里炭火烧得很旺,祖母唐太君斜卧在塌上,正由两个丫头给拿着美人拳给她捶腿。
唐太君左侧,一个盛装丽服三十开外的贵妇坐在一张梨花木镶大理石的椅子上陪着叙话。
湘如上前,先给唐太君行了礼:“祖母安好。”
唐太君表情淡然,只说了句:罢了,便不再理她。
湘如又转身向那位贵妇行礼:“母亲安好!”
那贵妇正是董尚书的续弦妻子何夫人,她见湘君向自己行礼,忙微微倾了身子,伸手将她扶起,嘴里笑道:“家不拘常礼,都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以后见了我,不必行此大礼。”
湘如抿嘴,唇边泛起微笑:“母亲话虽如此说,可女儿身为长女,自当先为两位妹妹做出表率,咱们这样人家,可不能被人笑话了去。”
何夫人脸上笑意更深:“湘儿,你能如此想,不枉我这几年来辛苦教诲。”
一边的咏琴听得心内不住冷笑,轻轻咬住了下唇,且看自家姑娘如何应对。
湘如笑道:“母亲说得何尝不是呢?您平日的教诲,女儿可是时时刻刻都不敢忘的。”
这时候,唐太君嗯了一声,对何夫人道:“人都说继母难为,可你硬是把湘儿□的比自己亲生女儿还要听话,可见当日,湘儿她娘过世之际,把你扶正的主意还是不错的。”
2
2、亲娘比较命苦 。。。
听唐太君这样说,湘如不由得想起初穿来之际,从下人们嘴里套出来的关于今生娘亲的种种事迹。
据说,尚书董钊的原配夫人姓姜,乃是忠勇侯的独生嫡女。
而董尚书的父亲不过是泸州府一个小小的知府,况且在董尚书三岁之际,就因病撒手离世。
母亲唐太君守着董老知府留下的产业,一心督促独生儿子读书,苍天不负有心人,董尚书寒窗苦读,终于在二十二岁那年高中进士。
也就是那一年,忠勇老侯爷见他少年得志,一表人才,便托了媒人上门提亲,将独生女儿许配给她做妻室。
对于董家母子来说,这当然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大馅饼,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慌忙应了,急急地定下了婚娶的日期。
忠勇侯府虽然已经败落,然而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侯府几代侯爷积累下来的人脉,当然足够让董钊步步高升,直至官居尚书。
董钊当年寒窗苦读之际,寡母便将身边的两个大丫头送给儿子做通房丫头,其中一个叫银莲的,聪明又乖巧,很是得唐太君的喜爱。
姜夫人过门之后,据说和董钊琴瑟和鸣,很是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的恩爱日子,据说钊董每天吃的菜都是姜小姐亲自下厨烧的,据说董钊穿的衣服也都是姜小姐亲手做的。
湘如的乳母陈妈妈就经常嘴角带着自豪的微笑回忆,说当年尚书大人和夫人如何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之际俪影双双,把臂同游。
悲剧发生在湘如出生以后,董家四代单传,唐太君抱孙心切,可想而知。
姜夫人有了身孕之后,唐太君便日日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媳妇生个男孩。
谁知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却是湘如这个女娃。
而此时,已经由通房丫头升级为何姨娘的银莲,此时却也有了身孕。于是,唐太君便把对孙子的那一颗拳拳爱心,那一腔殷殷期望,尽数寄托到了何姨娘身上。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何姨娘就是命好,一下子生了一对龙凤胎。
这下可把唐太君乐坏了,整日把一些珍贵的补品补药往何姨娘那里送,几乎完全无视湘如母女的存在。
就连董尚书,因为何姨娘生子的缘故,也把往日里宠爱结发妻子的心,生生地偏向了何姨娘几分,一个月之中,倒有半个月是到何姨娘房中歇息,再分个三五天给其他小妾,在姜夫人房中留宿的日子,居然还不到十天。
可怜姜夫人,出身侯门,自幼娇生惯养,丈夫又宠爱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份闲气,再加上产后失于调养,身子骨慢慢就差了起来。
这还不算,那何姨娘历来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依仗着儿子,屡屡地不把大房放在眼里。
姜小姐生在大户人家,也是见惯了这样事情的,便也使出些手段来,想制服何姨娘。
可惜姜小姐再聪明再会谋算,也抵不过三样东西。
第一是婆婆唐太君,何姨娘可谓是唐太君的嫡系人马,心腹级别的,再加上姜夫人对婆婆虽然也算孝顺有加,可到底出身贵族,那通身的气派总是在若有若无之间隐隐显露,叫做婆婆的自惭形秽之余于,心里更加有着说不出口的妒意,还有怕她不把自己这个婆婆放在眼里的惧意。
事实是明摆着的,出身平民的唐老太君,当然对同样出身的何姨娘更加有亲切感。
第二条就是姜夫人肚子不争气,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居然生不出嫡长子来,娘家再好的背景也遮盖不了这个瑕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社会的男人哪一个不是把儿子看成是一切希望的寄托一切奋斗的源泉呢!
因此董尚书在打心里感念何姨娘给自己家添了香火之后,心里自然也就偏着她这一边,再加上老娘在一旁添油加醋,虽然不至于宠妾灭妻,却也希望妻子少生是非,和和美美过日子。
如果单是前面那两条,姜夫人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只要以后再给董尚书生个儿子就可以保住正室夫人的尊严与体面。不多,一个就成!
可惜,在董湘如出生之际,大夫就说,姜夫人以后不会再生育了,这才是最致命的打击,娘家忠勇侯府就算有再大的权势富贵,也弥补不了这个缺憾了,更何况老侯爷已经去世,侯府更加败落了呢!
综合了以上种种原因,姜夫人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湘如三岁那年就过世了。
正室夫人去世,董尚书自然要讨续弦。
以董家的门第,即便娶不到名门望族的嫡女,聘个贵族庶女或者四品以下的小官家的嫡女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个时候,就更加看出何姨娘的聪明和心计了,湘如不知道她具体都是怎么运作的,总之她成功将自己的地位由姨娘升为填房,成了董府呼风唤雨的当家掌舵人。
凭心而论,湘如在心里还是对何姨娘有着几分肯定的,原因无他,自己也曾经在江湖上的腥风血雨中行走,无论如何与人争斗,目的都是为了自保,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话又说回来,就算何姨娘不去争不去斗,那姜夫人也同样不会放过她!
世界原本就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世界。
可是,肯定归肯定,湘如与继母的对立却又是与生俱来的。
诗意就曾经不平地说:“像咱们姑娘这般乖巧的女儿,就算夫人不疼爱有加,起码不能如此刻意刁难!可见,差了那一层大家闺秀的学养家教,即便穿上凤凰的毛,也还是一只野山鸡!
这话说得虽然刻薄,却也说得在理,湘如硬是闹不明白,以尚书府那庞大的收入和庞大的开支,她一个闺中女儿的日常吃穿用度,哪怕样样穷奢极欲,又能费多少银子?一年下来,撑破天了也就一千多两银子,与尚书府,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可何夫人硬是在这上头抠抠嗦嗦,显出一派小家子气来,要么就是因为她出身贫贱,打小穷怕了,要么就是她实在对死去的姜夫人羡慕嫉妒恨,所以才把气都撒到了湘如身上。
没法子,偏偏她把唐老太君哄得团团转,湘如除了默默承受,其他并无别的法子,好
在何夫人倒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比起一般的官家小姐来,湘如自问已经很知足了。
正思量间,只听得门外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跟着就是门帘哗啦一响,两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身后跟着两个丫头鱼贯而入,正是湘同父异母的妹妹玉如和黛如。
“娘!三妹可真是贪心不足!整匹桃红缎子的衣料都给她抢了去,最后连半匹宝蓝的也偷了去!”
一身豆绿缎子衣裙的玉如进屋就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