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永昭轻“嗯”了一声。
说到此处,张小碗突然想起张小妹之事,沉了一会,在汪永昭身侧坐着的她拉了拉他的袖子,“赵大强如今怎样了?”
终归是小妹孩子的父亲,当初也没杀他,也没有把他关于牢里,还留了点银钱,一幢宅子傍身。
小妹也安排在了小宝在沧州的农庄里带着孩子住着,也跟她说了,留了银钱给她的夫君,也给他留了话,让他想她和孩子了,便过来找他们就是。
快两年了,张小碗还没听到赵大强找来的消息,便想这事也就如此了,如今嘴上这么一问,也是想看能不能得个准信。
“赵大强?”汪永昭一时之间还没想起这个人,想了想,才念起曾看过他的信报,便说道,“在花街花完铜板后当了叫化子,不知去向。”
说罢,又提笔处理公务。
张小碗不敢再扰他,倚在椅背上,看着案桌上的什物,轻轻叹息着闭了闭眼。
她料不会找来,没想,还真是如此。
**
九月时,汪永昭带两儿在千重山忙了半月之后,回都府有些犯咳嗽,黄岑开了方子,吃了几剂还是断不了根。
黄大夫私下与张小碗说,药方有用,只是大人得多歇息,这样日夜奔忙,歇息不好,于康体有碍。
张小碗平时哪管敢汪永昭,只是见他在夜间都会轻咳两声,知晓这样下去也不行,便在这天早间伺候他洗漱时说,“您膳后陪我去布庄走走罢,我想去挑两匹布给您和怀慕他们做几件秋衫。”
汪永昭诧异看她一眼。
“今日天气好,我也想出去走走。”张小碗笑道。
平时布庄都是送布来府上的,她也很少往外走,不过,她几年都提不起一次,现在提起一次,汪永昭也许会答应罢。
“嗯。”汪永昭在见过她柔和的笑脸后,还真是点了点头。
“多谢您。”张小碗朝他福了福身。
汪永昭看着她的脸,没有出声。
这天白间,都府赶了马车出去,张小碗去了布庄挑了几匹布,又央汪永昭去迁沙山走了走,这午膳都是在外间用的,吃的都是事先备好在车上的食物。
汤药,梨汁也都先备好了,汪永昭在迁沙山用午膳时就已知了张小碗的意,用罢午膳,还背了张小碗往山上走,走到山顶也没放下她,一直背着她,一起看着这片属于他的地方。
回程时,张小碗靠着他的肩闭了眼假寐,路中张小碗感觉汪永昭的头落在了她的头上,有些沉,也没睁眼,她往外抬了一下头靠在了软枕上,伸手把汪永昭的头抱在了怀中。
“小碗。”朦胧中,汪永昭叫了她一声。
“我在呢,夫君。”张小碗用脸碰了碰他的头发,轻声地道。
遂即,两人没再发出声响,在不紧不快的马蹄声中渐渐沉睡。
**
张小碗想尽办法,让汪永昭在后院休息了近十日,汪永昭的咳嗽才算是断了根,黄岑,瞎大夫都来把了脉,都道这次是真无碍了。
先前老大夫还想着汪永昭还会旧疾复发一次,看来断了这个迹象,还挺不高兴的,走时还哼了两声,示意他根本没把汪永昭放在眼里。
到了十月,边漠的天气渐渐冷了,京都那边又来了信,信在汪永昭手中没交给张小碗,他看罢信后,找来了两个儿子到书房,把信给了他们。
“岳儿得了怪病?”汪怀慕看罢信后皱了眉,挺为忧虑地说,“宫中圣医都治不好的怪病?”
汪怀仁这时听了翻了个白眼,“二哥,你个傻的,都忘了,她是南疆女,惯会使毒。”
“你说她给岳儿使毒?”汪怀慕伸手拧了拧小弟的耳朵,摇头道,“就算不喜王妃,也断不可以如此小人之心猜测为母之人,娘知晓了,定会伤心。”
“娘亲心软,当然不会这般想那般歹毒的人,”汪怀仁脚下一滑,闪过了二哥的手,又两步窜到父亲的身边站定,才两手撑着腰理直气壮地道,“可那个王妃,二哥,你忘了,她连给娘请安都要慢我们几步,我看萧夫人家的儿媳,天还没亮,就站她房门口等着伺候她起床,才不像我们家的这个没规没矩。”
“你又去萧大人家捣蛋去了?”汪怀慕一听,刹间朝弟弟厉眼看去。
“哪有,我是帮爹爹去看看,萧大人早上都做了些什么。”汪怀仁朝二哥嘿嘿一笑,躲在了父亲的椅子后,怕他过来又捏他的耳朵。
“爹爹。”汪怀慕头疼地看着汪永昭。
见兄弟俩吵上,汪永昭摇了下头,轻敲了下桌子,“信中之事。”
汪怀慕这才收回欲要说道小弟几句的心思,想了一下,他歉意地朝汪永昭一笑,摇头道,“孩儿不知,只是这信不能送到娘亲手中,那是大哥之子,不管如何,她当是会操心的。”
“嗯,不能给娘。”汪怀仁这时冒出头来,说着就把信拿到手中,抛向了搁在一旁的火盆。
“怀仁!”怀慕失声叫了一声。
可这时纸一沾火就迅速燃烧起来,他跑过去时,那两张纸便成了灰烬。
“这样,娘就不知晓了。”汪怀仁拍拍手,眯了眯眼道,“我们不告知她,她还能从何处知晓?”
“那岳儿的事如何是好?”汪怀慕头疼地看着顽劣的弟弟。
“问爹爹。”汪怀仁想也不想地回头看向汪永昭。
见两儿齐看向他,汪永昭才开了口,“这事只是从木氏信中知晓,京中探子无报,木氏现已出不了京中一步,她想从你们娘亲这里下手,她也是能耐,能请宫中圣医,还瞒了这么多眼线。”
说到这,他冷冷地翘起嘴角,“最好是真的得了怪病,也请圣医看了脉,要是装的,就写信告知你们兄长罢。”
作者有话要说:跟大家道声歉,有些事情还没写完整,还得多写几章才能完结。
☆、230
汪永昭派了亲信上京;夕间他回了后院,那妇人正坐在院中亭子里,低着头在绣架前绣衣,头上还映着阳光的余晖。
明年是他的五十寿辰,她说要给里外置办一套衣衫,外衣里衣都绣上金虎;汪永昭听她与他细细说过,那样一番工夫;光几件衣裳;以她一已之力;就得绣上近一年才成行。
她欲要亲手绣;他也不愿差针钱婆子帮她;只是让她每日绣衣的时辰别太长,免得伤了眼睛。
汪永昭这时悄步走近,站立于她身前,就见她捏针停下,抬起头朝他笑,“是什么时辰了?”
“尚早,刚过申时。”汪永昭掀袍,在长凳上坐下,看着绣架上那只绣成了一半的虎头。
细看它的眼神,汪永昭颇觉有熟悉之感,他敛眉又看了几眼,不快地看向了这妇人。
“等绣成了,神韵就全出来,到时穿在您身上,会好看的。”张小碗笑,她设计的较为含蓄,并不张扬,重要部份都是虎纹,那虎头,绣在了背后,整件衣裳只有全部铺开,才看得清原貌。
老虎的眼神,她是想了又想,才让它相似了汪永昭的眼神。
这一件衣裳的绣成并不容易,她多年的绣功,还得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才成。
不过,虽会辛劳,但这也是她能做得最好的事情了。
前世所有的一切在今生全变了样,唯独做成一件让自己满意的成品衣裳的成就感一直在着。
这一路再怎么隐藏自己,走到如今这步她也明白了,人可以改变甚多,但根底上的东西却是根本不会变的。
也恰恰是那个根底下的自己,才让她走到了如今。
现今是好是坏,她也都得自己承担。
这怕就是人生了。
汪永昭还是在皱眉,张小碗看着他笑,伸出手去摸他的眼角,柔声和他道,“像您才好啊,我都怕绣不出像您眼睛里一样的神采,琢磨了近一月,才绣出了一只眼睛出来。”
她一直都很会说话,无论多少次,都能说得让他为她心动,汪永昭颇有些着恼她的嘴巧,但总也着迷于她的温言软语。
“随你。”汪永昭拉下她的手,摸了摸她指尖的厚茧,拿了放在架子上的白膏,给她擦起了手。
张小碗把两手都伸了出来,笑着看着他给她擦润膏,嘴间也与他闲话家常道,“您回来得早,今天的晚膳就摆得早些罢,趁夕阳还在,我们一家就在院中用膳,您看可行?”
“嗯。”汪永昭点头。
“那就我就叫下人备了。”张小碗笑着说了一声,才扬声朝站在廊下的七婆叫了一声。
“夫人。”七婆小跑着过来了。
“走慢点。”张小碗摇头道,“怎地这般急?”
“您有何话吩咐?”因着汪永昭在,七婆一直躬着腰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