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想,只有忍住心理的反感,在紫檀木匣子里挑出一半来,郑重的道其他的她绝对不能拿,是要给将来的弟媳妇。不管日后母亲给弟弟什么,给多少,这会子她是绝对不能接受更多的,否则会良心不安。
说得沐天华心情极好,以为她们姐弟感情有多好。
见过一面后,沐天华满意了,再也不对月长叹了,连带这端王的心情也不错。就算知道俞锦熙又回到翰林院,重新开始编撰《广平大典》,须得经常见面,也没那么抑郁了。说一千道一万,他才是胜利者,赢得了佳人的芳心。
宫宴之后,皇帝赏赐了两个宫女给俞锦熙,其中一名是在养心殿多年的女官。俞清瑶也无赖,把皇帝的女官当成管家的,专门处理因爱慕上门的花痴女子,又让她介绍未婚的宫女嫁给他身边的护卫,把个堂堂的中宫女官,忙得晕头转向,十几天才略略熟悉的诗仙的做事风格。
俞清瑶翘首以待,以为很快会等到长公主的消息——不是她有多恨嫁,实在是受不了端王的步步紧逼,想着早一日嫁出去,那日后就不用受母女血缘的拖累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要年节礼物不少,还有谁会追着问已嫁的女儿孝不孝?
不想,指婚的圣旨迟迟不到,倒是朝廷对俞锦熙的大功赏赐下来了。
封了驸马。
可公主,却不是大周朝的公主。
二三六章 相女婿
二三六章 相女婿
新出炉的驸马遭到满朝文武的关注。盖因大周朝的驸马虽然尊贵,奈何只是名分上。官职上大都以清闲、富贵为主,极少有挂实职的。听说俞锦熙当上了驸马,还有人以为堂堂诗仙从此要改行,做富贵闲人了,等知道公主是何方神圣,那起子幸灾乐祸的念头才罢休。
此公主,非出身皇室,原来是北狄现任大首领的嫡亲妹妹。北狄的风俗与大周不同,长子有继承家业的权利,女儿同样有这位名叫“妲妲”的草原明珠,是老首领最心爱的女儿,名下拥有八佰户人家的财产,换句话说,她嫁到大周来,是带着一比惊人的嫁妆——草原上,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她们恋爱的风俗也是令人惊叹的,没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家瞧中了谁,便可以带着家产嫁到男方去。是以妲妲“千里追夫”,一眼相中大周的探花郎,在当地引起不小的波澜,却不是“叛国”“大逆不道”之罪。她的到来,同样代表着一部分北狄人不想再打、希望和平的心愿。
虽说更多的北狄人对大周虎视眈眈,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但大周具有“海纳百川”的心胸,从上到下,没有觉得妲妲一个异族女子就可以随意欺凌。至多提起的时候,对主动送上门有些微词。不过诗仙俞锦熙的魅力……见过的都知道吧,也不怪草原明珠抵抗不住,宁愿抛家万里也要追随了。
皇帝广平对妲妲一行人分外看重,不仅叫鸿胪寺认真待客,还下旨封了妲妲为“明珠公主”,赐婚俞探花。至于那八佰户的人口也命户部的人拿出个章程,如何安排下去?这些人,将来恐怕要长久生活在大周领土了。
没人不识眼色的问——现在大周跟北疆正在打仗,那群人要是北狄派来的探子怎么办?
原因很简单,北狄是个游牧民族,他们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只有首领、领主、主人。这八佰户的领主是妲妲,只认妲妲一人。只要妲妲在一日,他们绝不会做出背弃领主的事情。否则,没有任何一个首领会接收。
广平帝拿出大魄力,让户部的人务必要拿出稳妥的建议。因为帝王之心,已经不满足仅仅把北狄打怕了,打残了,掌握了北疆地理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又兵强马壮,做到那些并不困难。他要的是北狄彻底归顺,才能彰显他当世明君既然是明君,对待有功之臣的赏赐绝不可能少了。首先,俞锦熙升官了,官职变成文武大臣普遍头痛的事情。文武不相辖属,偏俞锦熙出身文人,文职是最清贵的翰林院编撰,同时挂着武职,是从五品的兵部武库清吏司,兼北疆军随军参赞。看似品阶不高,权利却不小。赐婚旨意一下,光明正大的住进了驸马府——对,就是驸马府。如果挂公主府的牌匾,那堂堂诗仙就排名妻子之下,不等于是入赘了?俞锦熙能同意,整个文坛也不能答应啊驸马府有一定规制,等同于公主府,加上恐无知民众冲撞,额外配了三百名的侍卫。这些兵丁,都算是俞锦熙的个人护卫。一旦出行,前呼后拥,比武将家庭的纨绔还纨绔其次,封了公主、封了驸马,那驸马的亲生子女要不要封?按礼来说,封也可,不封也可。但本就是为了酬劳俞探花的功劳,妲妲这个“公主”到底怎么回事,彼此都清楚。因此,皇帝大方的晋封了,俞子皓为徐阳县公、俞清瑶为清河县君。品阶不高,比正经的公主之子不知差了多少,可到底沾得上皇亲贵戚的边,才能得封有封号,因沐天华的私情颇受世家不待见的两姐弟,摇身一变,彻底洗刷了母亲所带走他们的耻辱。
得知消息的俞清瑶,震惊之后,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到底皇帝知不知道俞子皓的真正身世?或许是知道的吧不然可封可不封的,何必让那些大臣为了此事在朝堂上争吵个不停,把古礼都搬出来,差点囔破了天呢?这么看来,她是占了俞子皓的便宜,才能有“县君”的封号了。
只是,俞清瑶不打算感谢。
相比前世俞子皓一声不吭拿走了母亲的所有嫁妆,对她落难不闻不问,说不定在暗处冷笑着看着,区区一个封号,抵消得了吗?她不怨恨,不想报复,但也别指望从她这里得到额外的其他俞子皓再一次灰心失望——寒窗苦读,原指望堂堂正正考取功名的,他都做好打算,明年二月就下场一试,把握不大,但他年纪还小,一次落第算得了什么?多得些经验才是要紧的。不想皇帝凭空一道圣旨,他再也不用跟别人一起用功读书,为金榜题名而努力了,心,空空荡荡的,有些茫然。可随即,又高兴起来。
说到底,俞子皓的本性并不是饱受儒家熏陶的正人君子,科举是他以前最佳晋身的路子,所以他努力发奋;可现而今有一条更好的,有县公的封号却不是皇家子弟,不像其他皇亲国戚掌握实权被人忌惮,有俞锦熙这位名义上的父亲,再有端王明里暗里的帮助,他在官场是定然一片光明。
最妙的是,他的身世没有揭开,不是端王府受人鄙视的奸生子。以端王子受封,便是封了小王爷又如何,一样被人指指点点。而做俞锦熙的便宜儿子就不同了……世道真是奇怪,亲生父亲明明身居高位,却不敢认他,认下了两个人都没脸;名义上的父亲放浪形骸、勾引无数女子芳心,做他的儿子却是光辉荣耀,叫人怎么不在心底暗暗讽刺。
旁的不提,只说俞子皓心理盘算了一番,打算跟姐姐修复感情,便兴致冲冲的去定国公府水墨轩寻俞清瑶,可惜俞清瑶神情淡淡的,丝毫没有晋封的欢喜。如今他也大了,不是那个年纪小、事事需要年长的人出面打理事务的小孩子,主动示好没反应,就歇了心思,识趣的不再多来。
如果有什么事情,只打发底下人送。一时是俞清瑶想到了上次沐天华送的首饰,挑了几件送过去,一时得了邓氏、杜氏什么好东西,也不忘送过去一份——不是她有多关爱,实在是不想多占便宜弟弟的便宜。你一份,我一份,你的那份给不给我,我不在意。但我的一份一定分你一半,全了姐弟的情分,就完了。横竖这份姐弟情,跟她不得不应付的母女情一样,都不会太久了。
俞清瑶这般想,可换在外人眼中,就完全走了味。别人都以为两姐弟虽然不常常见面,可感情好极了,每隔三五日便送东送西。姐姐但凡得了什么好东西,一定记得弟弟的,可见她心思纯厚,十分难得。
不知不觉中,宫宴上传出“倾城倾国”的美名,对俞子皓时时“分清财产”的行为又被高看一筹,人生得美、性情好、善待幼弟,父亲又有巨大功劳——其他皇帝会怕功高震主,但广平皇帝掌权三十多年了,完全没这种疑虑,是以两姐弟都变得赤手可热,尤其是俞清瑶,不少人打探着到底花落谁家?
京城最权威的赌场开出了赌局,三成压长乐侯王銮,因诗仙大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邀请他去驸马府喝酒两次;两成压安庆侯世子沐薄言,多了一层姑表兄妹的关系,给姑舅做儿媳,亲上加亲,天作之合呀一成压大理国太子段晓天,原因?俞清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