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城里头果然热闹多了,没到晌午,街上行人不少,街旁店铺里有热腾腾的杂着发面香气的白雾升上来,村里来的孩子们都咽了口唾沫。
白胖胖的大包子是干豆角和猪肉沫剁成的馅子,暄发的面有一种甜香味儿,像是人拿了把小勾子,不时在他们心上勾一勾。
一大早上路,又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少年们馋得慌,却也都很懂事,没一个蹿过去的。
将柴推到城里头一间不大的酒楼易记的时候,少年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因为易记的掌柜有亲戚是住在阳明村的,掌柜对这些村里的孩子挺照顾,给的钱也公道,所以他们打的柴都是送到这家店子里的。大牛先进去跟掌柜打了招呼,不多时便有一个小伙计斜眉耷眼的到后院里翻捡车上的柴禾。
“还行,挺干硬。”那小伙计嘴角松了松,从搭裢里摸了一把铜钱数了数递给大牛,“照着老规矩,一捆柴四文,这儿的量看着差不多十三捆,给你们三十六文钱。”
大牛听了还挺开心,收了钱正要道谢,小鱼眉头一皱开口说:“不对吧,四文钱一捆柴,你怎么只给我们三十六文?差了。”
那小伙计眉毛一竖:“哪儿来的小丫头片子,识数不?十三捆柴,当然就是给三十六文!快收了钱走,不识数就别耽误我做活。”又指着大牛,叫他把柴从车上卸下来。
往常听话老实的大牛却不知怎的站着不动了,嘴里只说:“哥你是不是算错了,再给算算。小鱼说不是这个数。”
那小伙计平日唬这些山里孩子都唬惯了的,见有人挑事儿,当时就卷了袖子:“怎么着,看着吴掌柜有远亲在你们那儿就想讹钱了不是?不守本份老实做事,倒挑起老子毛病来了。你们识数不识,能从一数到十不?”
一个性子泼辣的女娃子叫了起来:“你埋汰人呢,谁家不会打一数到十?小鱼儿说你算错了钱定是你算错了。以往我们来送柴,回去分账总分不匀,定是你给的数不对。”
“呸!你们自己不会分钱倒赖上我了。爱给给,不给就把这破柴拖走了,咱家不收了。”那小伙计趾高气扬的,等着这些孩子低头认错,领钱回家。
谁知道这里头一个身量不高的小姑娘突然笑了起来,招手就叫大牛就拖车子。
“这家不是厚道人,总共五十二文钱就能贪十六文下去,可见平时是怎么欺负你们的。咱们这柴又干又好,换哪家不能卖。这就拖了走。”
那小伙计倒有些慌了,他没想到这些往日打一棍子放不出一个闷屁的乡下小子们怎么就犯了倔,送进来的柴禾要拖出去。
这里头的杨小山是跟掌柜打了招呼的,一会若是掌柜问起,他也不好交待。
“得了,你们远来一趟也不容易,我再多给你们几文就好了。”
听了小鱼的话,谁还愿意啊,他们没小鱼算的快,一听这伙计坑了十几文钱,心里早蹿了火,一个个又跳又骂,拉着车就要出门。小山气得要去前头找掌柜的说,被小鱼拦了。
“走,就到易记门口卖柴去。”
☆、第6章 没钱啊
第6章没钱啊!
九个孩子把车往易记酒楼门口一戳,真把柴给卸了下来。
“便宜卖咧,上好的干松木柴,一捆只要五文钱,两捆只要九文钱咧!”小鱼双手拢了喇叭,声音清脆响亮,当街就吆喝起来。
这街上摆摊子的人不少,但像小鱼这么能放得开,把吆喝当唱山歌的人不多,因为家家都要烧柴,又见来卖柴的是些半大小孩子,便有心照顾他们。上好的木柴在市面上是差不多要五文钱,这小姑娘还说买两捆可以省一文,那些当家主妇听着有一文钱可以省,便围了过来。
“买两捆省一文,那我要是买三捆呢?”一个胖婆娘笑嘻嘻地摸了摸柴禾问小鱼。
小鱼说:“嫂子您要是买三捆,就给您减两文钱。”
那胖婆娘听小丫头不叫她大娘而是叫嫂子,觉得自己颜面还算鲜嫩,心情大好,叫跟在身后的汉子扛了三捆,数了十四文钱给她:“一文钱就当嫂子送你们买果子吃的吧。你们小小年纪,也不容易。”
“谢谢嫂子。”小鱼儿嘴甜,把钱收了继续叫卖。
卖没两声,就见易记的掌柜走出来:“你们不是把柴送到后院去了?怎么这会又在我家门前卖?”
孩子们都退到一边,脸上现出一些怯意来。他们被那小伙计贪了钱自然是气愤,但又怕得罪了掌柜,回家里被父母责骂。乡下孩子很少进城,他们的心里,城里人几乎算得上是另一个物种,特别是能写会算的掌柜,跟他说话都没多少底气。
这里头也就小山和大牛胆气壮一些,小山刚要向掌柜的告状,却见小鱼叉手对掌柜行了一礼,细声细气地说:“掌柜爷爷一直对我们帮扶着,家里长辈每每提起来都说您心善和气又讲诚信,所以叮嘱我们送柴都要送到易记来。”
做商的于诚信二字是最看重的,虽说商人重利,但诚与信是立身之本,贪利也只在人后,面上还是要做出样子的,小鱼儿这一句话说到掌柜的心里,自然是乐得捋胡子直笑。
小鱼儿嘴角一翘,笑眯眯地说:“我们几个年纪小,力气不足,这些柴也是打了好几天才攒下来的,家里原本也不指着换来的钱过活,家人都说好了,换来的钱都留与我们几个买些糖饼果子吃。”
掌柜的和颜悦色道:“那也是应该的。”
“可是您这儿想来也不缺柴的,不过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子罢了,”小鱼儿羞涩地扭了扭身子道,“我们只是觉得易记柴禾既然是够的,没得要浪费铜钱收咱们的柴。可我们人小也不能拖回去,就占爷爷的地方大胆子吆喝卖一卖。”说着,小鱼脸上绽开甜甜的笑容来,“爷爷您别担心,刚刚我们卖掉三捆柴,足得了十四文钱呢,我们左右回去也没事,就多费些时间自己把柴卖了,当我们小孩子贪心,能多得十几文钱也好多买些糖饼回家给爹娘尝尝,还求爷爷成全。”
“是啊是啊,求爷爷成全。”小山是个机灵鬼,听着小鱼的意思已经有些咂么过味儿,忙上前帮腔。
“爷爷您是心疼我们才收的柴,总这样照顾着,我们也觉得怪没意思的。反正现在闲着,家里也没什么活计,我们花时间把柴多卖些钱,家里人也高兴呢。”
掌柜的脸色微微一沉,但转眼又笑了起来:“行啊,难得你们有这个心,把柴垛子往南头移移,别挡了我们客人的路就行。”
“哎!”这几个孩子欢天喜地地将柴垛子挪开些许,又放声吆喝起来。
这些孩子学着小鱼的吆喝,也学着她端着笑脸,不管是不是要来买,对人都十分热情有礼。这些孩子看着讨喜,说话也好听,十几捆柴当真没半个时辰就给卖光了。
原本按着四文钱可得五十二文的,被小鱼买了六十一文出来,可比那小伙计先前要给的三十六文多了许多出来。孩子们兴高采烈,觉得这钱白得了许多,遍纷纷嚷着要去街头买包子吃去。
直到孩子们拖着空车走了,那掌柜才绕到后头把那小伙计揪着耳朵拎出来:“说,你到底贪了人家多少钱?我一张老脸今儿全被你丢尽了,贪心的王八犊子!”
不提掌柜的怎么教训店里的伙计,小鱼儿跟着众人先去□□吃了两个包子,又摸了两文钱买了两个肉馅包子打算带回家给唐娘子尝尝。
分了钱的孩子们约好了时间便各自散开去买玩意吃食,受了唐娘子叮嘱的两个姑娘一个比小鱼大半岁,一个比她大一岁,是家里的堂姐妹,长得强健高壮,一左一右便护着她在街上逛。
小鱼儿打眼一瞅,见街上排了十几人的队伍在一个小摊子前,便拉着两人一起过去看。
原来是个卖煎油果子的小摊儿。粘米打的团子放在涂了薄油的平铛上两面煎成金黄,那香气飘出去多远,只闻得那两个丫头直咽口水。
半个巴掌大的油果子要两文一只,可比那肉馅包子还贵,居然有人排队求买。
小鱼儿眼睛眨巴了眨巴,好奇地探头看了看,决定也跟着排次队。
两文钱一块油果子,这对乡下丫头来说,简直是天价,虽然嘴馋着,但她们也舍不得拿辛苦一天拾的柴来换两块果子。见小鱼捧着油果子挤出来,两姐妹舔了舔嘴唇,眼巴巴地看了一眼,又赶紧把头扭开。
小鱼儿将果子撕开,分了三份,那对姐妹连忙要推辞,却又抵不住那扑鼻的香气,到底还是蹲在街边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了。
多日没见过什么油气,乍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