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ω^)↗…
正文 1、第 1 章 望乡台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乱针绣:苏绣中的乱针绣应当是民国时候才有的。
至于丝织物能否保留这么久,那就很难说,但是清朝时候已经有了玻璃(很昂贵,据说雍正年间一块玻璃可以在北京换一座小院子),封在玻璃里面也许可以保持数百年不腐烂。
潘家园:是北京乃至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鱼龙混杂。9月底的武汉市,天气已经不十分闷热。刚刚下过雨,徐徐清风吹过,带来一阵阵桂花的甜香。
我是华中大学计算机系大四的学生,名叫周晚。将手里的工具箱放在地上,我按响了文史楼副院长办公室的门铃。
李钱江教授,江苏人,文史学院的副院长,著名的古玩收藏家和鉴赏家。开门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学生——
“姐姐?你怎么来了?”一个瘦高个子的白净男孩子笑着站在门口。眼前这个男孩子叫高识君,比我小两岁,正在上大二,学中文的。他是李钱江教授的得意弟子,虽然只有二年级,却比几个研究生更受器重。
我与他的相识很有意思,那是在他作为新生才来报到的时候——
“姓名?”我坐在新生登记的电脑前,头也不抬的问。
“高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我抬头微笑说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他立刻接口道。
相视一笑,成了朋友。
他总是叫我“姐姐”,而对其他高年级的学生却叫“师兄”“师姐”,仿佛对我特别的亲切。
“说你们的路由器坏了,让我来看看。”我提着工具箱进了屋。李教授的办公室分成里外两间。在里面,这位老教授正在和来访的客人说话。
高识君指着外间屋的电脑桌道:“就这个机器,上不了网了。”示意下里屋道:“我进去啦。”
我点点头,便去检查线路与路由器。路由器没有问题,不过是网线坏掉了。我苦笑着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段新的,又去翻找水晶头。
里面李教授的声音很大,“……这绝对是个精品。光色非常的精准……来来,我们到外面看一下,外边比较亮一点。”正说着,李教授与高识君都走出来了。他们身后,又出来一个年轻男人,手中捧着一个大画轴。
我不经意的抬头一望——不过只二十四五岁的年纪,高个子,长的有些黑,本来也是貌不惊人,不过——
我看的愣住了,让人注意的是那双眼睛!不算大,也不小,却是皂白分明,有如闪亮的钻石一般。如此夺人心魄的一双眼睛!
那年轻人也看见了我,礼貌的朝我微笑点头。
“咚”!
“咚”!
“咚”!
我的心的猛跳了起来,呼吸也变得急促了,那双会说话的明亮眼睛让我不知所措。一阵尴尬,右手不自觉用力,“啪”!钳子将左手的一段长指甲钳断了。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高识君费解的回头看着我,小声道:“好修么?”
我惊醒一般,忙答应道:“没什么,换根线就好了。”
“来,小高把它挂起来。程先生,咱们仔细看看。”李教授道。
我当然不会在他们的讨论之中,连忙拿着工具退到了一角。程先生似乎不经意间看了我一眼。心里莫名的高兴起来,还是不敢看他的眼睛。
他们将画挂在墙上,缓慢的放下画轴。那是一幅画。一幅山水画。图画上最高处是山脊的一小片土台,土台下的山林中露出几间金脊黑瓦的殿宇,殿前是万丈悬崖,悬崖之前云雾中露出山水,村庄,城镇,行人……
很复杂的一幅工笔画,颜色幽暗,并没有提款。
我看着这幅画,把手里工具箱慢慢放了下来。好眼熟,我见过这幅画的。在哪里?博物馆?电视上?画展?美术书?想不起来。我揉了揉额头,不由自主的往前走了两步。
这!我震惊了!它根本不是一幅画!那不是纸,是丝绢!那些山水,房屋,树木,行人,舟船,统统不是画的,都是一针一针刺上去的!
这是一幅——苏绣!
窗外和煦的阳光洒在这幅“画”上。李教授退后几步覆着手点头微笑着。
程先生道:“这幅苏绣是我们拍卖行在杭州见到的。已经有几位专家看过,都不敢认定。因为……”
李教授微笑道:“不敢确定年代的?”
程先生含笑点了点头,道:“没错。这是明清时候苏州本地绣的针法,可山水树木,用的却是乱针绣。您也知道的,乱针绣是民国时期刺绣家杨守玉所创。”
李教授道:“我看,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东西。绣底的丝绸材料是明清盛行的缂丝纹样,而缂丝织品非常名贵,非宫廷内不能使用。看丝织物的弹性与完好程度,大约应该距今三四百年了。何况绣成屋脊的金丝,用的是盘龙绣,盘金针法一般是用来绣制龙袍的。这绣底的绘制也必定是名家所为,此等山水技法是明末清初时候最为多见的。”他含笑沉思了半晌,又道:“让人难解的便是这乱针绣的针法了……”
李教授笑道:“小高对苏绣还是挺有研究的,你来说说看?”
高识君这时候早就凑到了跟前,仔仔细细的看着这幅绣品,似是自言自语的问道:“会是民国之后的丝织品,做旧的么?”
那位程先生一笑,说道:“应当不会。做过年代检测,成丝的时间像教授说的,大约距今三百年了。”
高识君正色道:“这么大幅的绣品能保存的这么完整,真的是太难得了。整幅画面以乱针绣为主,用了几十种针法,色彩虽然昏暗,但用色考究,应该是有意为之。”说着,回头向李教授道:“这种乱针绣与现在的乱针绣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民国之后苏州兴起的乱针绣的颜色铺排比这副绣品的针法要复杂很多。”
高识君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这幅绣品用了哪些针法,这些针法大量出现的年代时间。又道:“乱针绣其实并非只在民国后才出现,明末清初时候,已经有部分实物绣品用上了这种方法,不过形式针法比较简单而已。”
程先生含笑道:“识君,你家里收藏的,使用了乱针绣针法的绣品,最早是哪个年代的?”听口气,这位程先生仿佛和高识君非常熟悉。
高识君笑道:“现在有的,都是民国之后的了。不过,我曾听太婆讲过,我家以前有一架单扇的小桌屏,中间嵌着一幅苏绣。那架桌屏在已经传了近十代人,三百年了,应当是清初期的作品。绣底是用的是纱,上面用白色、月白色、银白色、乳白色等等几十种色彩十分相近的丝线交叠刺绣。绣的是初冬塞外飘雪的景色,美妙极了。并且还用黑色丝绒绣着草书提款,提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采桑子》。”
“《塞上》!”我脱口而出,李教授、高识君与程先生都不由得看了我一眼。我连忙抱歉的一笑,低头又去干活。
高识君笑道:“对了。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塞上咏雪花’。太可惜了,我没有见过这副绣品,□时候破四旧给烧掉了。我的太婆说过,那副绣品用的也是乱针绣,却和现在的乱针绣不相同。”
李教授点头道:“也许是那时候一位绣娘自创了这种针法,却没能流传改进,最终湮没无闻了。”
高识君听着,重重的点头赞同。程先生含笑,只是若有所思的望着绣品。
他们又讨论了一会儿。基本断定这是幅绣品是出自明末清初时代。
程先生终于点头道:“真是受益匪浅。李教授,我这次来主要还不是来断定这幅缂丝绣的年代。”
小高突然说道:“程先生想请您看看这苏绣的画风,您见过的明清书画很多,这一幅的画稿您见过么?”
李教授一愣,程先生笑道:“以这幅画的笔意来看,绝不会是一般画工的手笔,定是名家,可我从未见过这幅画。这幅绣品上也没有绣上提款。识君对我说过多次,您对明清时期书画的研究非常深入,所以我很想听一听您的意见。”
他们在谈话的时候。我在呆呆望着这幅苏绣,好熟悉。我见过这幅画!拼命的想着,为什么这么眼熟?我见过的,绝对见过!我甚至知道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