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舆论不论在古代还是后世,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件事很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之前李湛在没有战功之前,也不过是用一些人在街头巷尾议论李湛为百姓做了什么事,比如打了多少口井,开了多少荒地,救济了多少灾民,后来李湛数战告捷,便干脆变成各种段子,让说书人在各地酒馆里头公开宣扬。这个说书人还有这对议论的人之中,就有涵因出钱收买的。

    卢氏看到聘礼,脸色也没有那么难看了,毕竟,除了打仗的时候可能会送命,崔皓辉也没什么不好了。年纪轻轻就当了校尉,也说明很有些能力。只是悄悄跟李询唠叨:“好好的靖国公府二公子,当什么官不好,非要跟突厥人砍砍杀杀的。跟他说说转成文官吧。”

    李询不耐烦的说道:“女婿怎么样,是他的事,靖国公都不管,咱们多什么嘴。我跟你说,这话你跟女婿提都不要提。”崔皓辉颇受李湛器重,凭借军功就能更上一层楼,先不说自己这个岳丈劝他有没有用,若真是自己让崔皓辉放弃从军,那李湛肯定会对自己更不满,那这门亲事结下来还有什么意义。

    卢氏见丈夫这种态度,怏怏的闭了嘴,在心里生闷气,转而又想这事还得让女儿劝,等他们两个成了亲,少年夫妻,枕头风肯定更管用,遂也不再说什么了。

    陇西李氏姑臧大房是出了名的望族,有不少族人在长安做官,还跟靖国公府有交情,这门婚事传了出去,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靖国公被贬,一直低调过日子的靖国公府,这些日子有不少宾客上门道喜。

    老太太自从靖国公贬到江南之后,精神就一直不大好,这次孙子的喜事来了,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还对大太太说道:“涵因这孩子还真是不错,这次可是帮了咱们一个大忙,对了,你也该常和唐国公府走动走动,毕竟咱们是涵因的舅家,她娘家没有人在长安,咱们这亲戚情分也不能断了。”

    “是,正要备份礼送到唐国公府呢。”大太太显然心情不错,平常老太太教训她处理府务的时候,她都会有些不耐烦,觉得自己掌事这么多年,老太太还没完没了的不放心,实在心烦,不过今天她却没有半分不悦。毕竟是喜事,靖国公府里,已经太久没有喜事了。

    这门亲事在长安世家圈子里面传开之后,自然也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冷笑了两声:“博陵崔氏三房嫡次子配陇西李氏姑臧大房长房嫡女,呵,真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他们娶来嫁去的拢共就那么几家,世人还觉得他们门第高华,真真可笑。”

    刘公公知道皇帝对这些大族一直心存芥蒂,此时又开始犯酸了,笑道:“其实也不如从前了,说起来陇西李氏姑臧大房是一等门第,其实还不是就占个边地,崔家这次看样子也不打算把媳妇娶回长安了。真是有些不像样子。”崔氏这种门第,儿子若是出外任,儿媳妇是要在家孝顺父母的,现在看这样子,恐怕是要在那边办婚礼了,便显得没有那么规矩。

    皇帝冷笑道:“这些大族成天把礼啊,规矩啊挂在嘴上,真出了崔皓辉这样的,又改口千里姻缘一线牵了。”

    刘公公赔着笑,也跟着嘲讽了几句。

    皇帝忽然想起来,皱眉道:“对了,不是说崔皓辉立了不少功吗?为什么这次天武军调兵没有他?”

    刘公公心里转了转,忙笑道:“因为他叔父崔澄已经是尚书右丞,国之副相,他若是领兵拱卫京畿,恐怕大不妥,李顺全就把他的名字抹掉了。”这是朝中的规矩,一家不能有两个重臣同时在朝,更何况一文一武了,万一配合起来对皇家不利,那就危险了。

    皇帝点点头,表示默认了,忽的爆发出一阵咳嗽,自从他上次喷血之后,就时常咳嗽,刘公公赶紧奉上茶,让他压一压,说道:“皇上,宣太医吧。”

    皇帝接了茶,喝了一口,感觉好一些,说道:“不必了,喝了两个月苦药汤子,什么用都没有。朕不想看见那帮庸医。”

    刘公公担心的看了皇帝一眼,最终还是说道:“是,皇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下聘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八章 受挫

    )

    第五百三十八章 受挫

    三州合并为一郡,一道诏书便解决了,但是,真想控制局面,却没有那么容易。州府并入武威郡府,不仅意味着州府不少官吏都没有了职位,也意味着,当地不少世家的利益要重新调整。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鄯州军的兵器、装备都是西平池氏名下的生意,再比如,兰州金城县的最重要的世家是金城麴氏,而狄道县更复杂,李氏、牛氏、董氏、边氏在当地势力都不小。现在三个州变成一个州,李湛又举荐了凉州各世家的子弟充任这些地方的官员,这些世家受的影响都不小。

    李湛举荐的人,都是凉州这一带的,跟凉州毗邻,对当地的情况也熟悉,可不像那些朝廷直接派来的,很容易就被当地的吏员糊弄住,凭他们摆布。

    于是他们便动用自己在朝中的资源,想要把县府都控制在自己人手里。希望朝廷不要批准李湛推荐的人选。但凉州的世家也不是吃素的,谁在朝中没有些人脉呢。自然也有为他们说话的人。

    于是这件事情便在吏部引起了争论,有人认为李湛推荐的人选,有在武威郡自专的嫌疑,不应予以同意,应由吏部按照惯例,派遣有资历的官员接任,有人却认为之前兰州、鄯州大乱,州府、县府都死了不少官员,此时刚刚稳定下来,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尽快吧地方上安稳下来,李湛推荐的人选都是在大疫中有所建树之人,应该可以胜任。因为吏部一直吵不出个结果来,几位宰相也各有意见,比如出身寒门的尚书左丞想为几个出身寒门的官员争取一个好位置,武威郡这几个县做好了就是政绩,可以为将来的仕途铺路,因此不赞成李湛提名的人选,说无先例,再比如崔澄心态就比较复杂了,听说李湛这次推举的都是原来凉州各县的县丞,他想着自家的侄子在那边,这些人调开了,皓轩也少些掣肘,况且涵因给皓辉找了一门好亲事,加上皓辉本身就在李湛手下,怎么也要卖李湛一个人情,于是支持李湛的人选,说要因地因时制宜,陆宪没有表态,而虞孝严则根本是个摆设,因此这件事又摆在了皇帝面前。

    皇帝也很纠结,他的确不希望李湛的权利太大,但支持李湛推荐人选的也说的有道理,兰州、鄯州局势太乱,若是不满足李湛的要求,他不配合或者暗中使点绊子,那这个县令肯定是干不下去的,尤其是县令备选的人选都是刚入仕途的年轻人,怎么有能力收拾那堆烂摊子。

    而且,河北的情况也并不好,那些贼人狡猾异常,劫掠乡镇甚至县城,抢完了就跑,等折冲府兵去了,他们早跑回去了。官府也试图攻打他们的大本营,但他们的大本营不是在崎岖陡峭的深山之中,就是在泥泞难行的沼泽里,官府的大部队根本没有办法发挥优势。所以,怎么剿就剿不尽。

    河北动荡,江南不安生,陇右刚刚平定了大乱,皇帝按按发胀的太阳穴,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不能让李湛这么如意。又想想自己手里握的刚刚经过换血的天武军,这些都是经过沙场的老兵,而且他已经严令天武军不可以出现吃空饷的情况,士兵必须定期操练。有了这样一支力量在手里,而李湛的西北军这次被调过来精卒三万,已经大大的削弱,更何况他还要同时应付西边的吐蕃和西北的突厥人,他也不怕陇右再折腾起来,不论如何,不能让李湛把武威郡搞成自己的自留地。皇帝下了决心,将李湛的名单否决,从等着上任的候选官员名单中挑出自己想要重点培养的,添了进去。

    任命的消息传回凉州,李湛的脸色很是不好看,本来他觉得十拿九稳,谁知道皇帝竟然一律都否决了,一个任命都不肯给自己。

    “没想到皇上这么不给面子。一共四个县的空缺,一个都不肯给我,连县丞这种位子也另派了人,这是什么意思。”李湛心里气闷,回家就跟涵因抱怨了起来。

    涵因冷笑:“还不是皇上不甘心把三个州一股脑都交给你。”

    “不甘心就别并这个武威郡啊,哦,乱了,没钱了,吐蕃人打来了,想起我来了,事平了又想摘桃子。”李湛愤怒不已。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