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陪嫁通房重生记+3番外 作者:月照流霜(晋江vip2013-10-06正文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刘氏把大宝放在了西里间的炕床上,三个人就去了外面棚子包饺子。做饭的棚子挨着东里间的外墙搭的,能从东里间的窗户看到里面的炕床上放了韵秋带回来的东西。

    她娘和嫂子都说她们两个就尽够了,让韵秋在堂屋多歇歇。

    韵秋哪里肯答应,“哪里累了?一路子都坐的牛车。我擀皮不行,饺子包的还不错,你们就让我搭把手吧!”

    韵秋家的院子是用山上砍的树枝子围起来的,而且围的很大。

    院子的西边有猪圈、鸡鸭棚子和一个茅坑,不过只看到十几只没长成的小鸡仔在院子里觅食。院子里其余的空地上,种的都是当季的蔬菜瓜果,一派茂盛的喜人景象。现在正是好时节,两架子黄瓜开着小黄花,一眼看去一扎多长的小黄瓜就提溜了十几个。豆角、辣椒、番茄和长茄子更是结的成串子。地上的小香瓜也有鸡蛋个大小了。那两行绿油油的嫩韭菜也到了要割的时候了。。。。。。

    林氏从墙角挂着的一长串蒜辫子上拽了两大骨朵蒜瓣递给韵秋让她剥蒜瓣,而她自己走过去摘辣椒了。

    再看看嫂子刘氏,已经麻溜地系了洗的干干净净的土布围裙在案板切起了细细的扁豆沫,韵秋就去灶台拿了个粗瓷碗,坐在了烧火的小凳子上剥蒜瓣。

    一会儿,林氏用上衣兜了刚摘的辣椒回来,红的紫的青的都有。

    厨房里有两个粗瓷的小面缸,林氏掀开右边的那个舀了瓢白面,就又要从左边缸子里舀一瓢红薯面。可她拿瓢的手伸进那个红薯面缸子又收了回来,又从白面缸里面舀了一瓢面,加了水在瓷盆子里面活起面来。想着,今天是闺女回来的第一天,全家就热热闹闹地吃顿白面皮的扁食吧!

    这一切,韵秋都看到了眼里。看来自己猜测的不错,平时家里都是吃粗粮多些的,娘这是因为自己回来了才舍得做顿好面饺子的!

    韵秋剥完了蒜瓣,那边刘氏也把切碎的扁豆沫搓进了木盆子里,从桌子下面的瓷缸里拿了一小块用盐腌好的肥肉和着今天买的鲜肉一起切成小块剁了起来。

    原先韵秋还想着用一斤肉剁成馅管一家人吃,肯定是不怎么显得出肉来的。现在好了,这种腌过的肥肉出油的很,包饺子很出香味。

    韵秋还记得小的时候,过年家里买肉总会多买些肥肉,林氏就会腌上一缸子这样的肥肉,保存的时间很长,一直能吃到第二年的夏天。

    在乡下,几乎家家都这样。有些村子离集镇有一二十里路,临时有客人再去买肉不方便。再者,这种用盐腌过之后的肥肉特别入味。添客之后,炒上一碗油光光的腌咸肉,再煮上一碗几家腌制的咸鸡蛋或咸鸭蛋,往桌子上一端就是很有面子的待客菜。

    等林氏调好了馅,刘氏也开始在面板上擀皮了。

    韵秋知道要先把醒好的面团揉成一尺长的细条,用刀切成鹌鹑蛋大小的一块块,撒上面粉,再用擀面杖旋着檊几下,饺子皮就算是好了。只要有食材,她现在就能做几个稀罕的菜出来。可是,像擀饺子皮这种长时间练出来的真功夫她是没有的。

    只见刘氏利落地揉团、切截、擀皮,三两下又匀称又好看的饺子皮就擀了出来。动作称得上是行云流水,熟练地不得了。

    韵秋看到这很高兴,看她嫂子干活的麻溜劲,和她娘家娘王翠花的邋遢劲,可完全不是一路人啊!

    林氏拿了个干净的锅拍,这种是乡下人惯用的蜀黍莛子用线纳成的,光滑不易粘破饺子皮。刘氏饺子皮擀的又好又快,供得上韵秋和林氏两个人包了。

    包满了一拍子的时候,全哥儿跑了回来,手里还攥着两个大鸭蛋,“娘,朱大娘给的,说让我和大宝一人一个!”

    林氏忙笑着说,“你可是又偏了你朱大娘的好东西,赶明儿记得要帮你朱大娘割些猪草啥的!快,找个碗放进去,明个蒸了蛋羹吃!”

    庄户人家,哪家不是养一群鸡鸭,下的蛋不仅自己吃,还要走个亲戚或者去集上换些零钱买盐买油的。韵秋本来还以为家里的鸡鸭都去河边觅食了,可现在天都快黑了全哥儿也没有往家里赶,反而是朱大娘给了两个鸭蛋。

    她猜测家里现在一只长大的能下蛋的鸡鸭也没有了。家里明明有那么大一架鸡棚却只有几只小鸡仔,她能想到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全部卖掉换了银子了。

    天挨黑的时候,全哥儿已经烧开了水。林氏正端着锅拍往锅里面下饺子的时候大郎才回来。看样子是在河里面洗了个澡的,头发湿漉漉的,外衫也没穿,夹在腋下。

    已经干完活的刘氏赶紧接了他的外衫放在木盆里,准备端去河边洗了。

    林氏说她,“四娘快别去了,扁食马上就熟了,明个儿洗也是一样的。”

    大郎也说,“就是,明个正好连这裤子一起洗。”

    林氏又说她,“可不是,都进门两年多了还改不了这处处小心的性子。这不是在你娘家,就是后天再洗咱家也没人骂你的!大郎要是敢不讲理,给娘说,娘去收拾他!”

    看到婆婆和丈夫的体贴,刘氏端着木盆讷讷的不知道怎么说出感激的话。

    韵秋就走过去接了刘氏手里的木盆放在地上,“走,嫂子,咱们先去吃去!”,帮她解了围。

    一家人也不用点灯,借着月光围在院子里的石桌子上美美地吃起了扁豆猪肉馅的扁食。

    吃了一半的时候,屋子里的大宝睡醒了,刘氏听到哭声就赶紧把他抱了出来。

    七八个月的小娃娃,已经开始在桌子上乱抓乱挠了。

    林氏很开心,“哎呦,奶奶的大宝孙这么小就知道主贱了,可比你小叔叔强。全哥儿可是快一岁了才知道到处手贱学抓东西的!”

    惹来全哥儿的不愿意,“娘,我怎么会那么笨!您肯定记错了!”

    这些年韵秋在赵府跟着主子也算是尝过不少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可她还是觉得都抵不过今天一家人围在一处你一筷我一筷所挟的的饺子香。

    作者有话要说:  扁食,就是饺子在北方乡下的本地称呼。

 9说事

    韵秋起身收了碗筷要拿去洗。

    她嫂子刘氏看到了赶紧把大宝塞到大郎的怀里,挽了袖子死活把东西从韵秋手里抢了过去,说这些都是她干惯了的,以后都交给她就行了。

    至此,韵秋心里暗暗舒了口气,看来她的嫂子还真不是她娘家娘那样难缠的性子,倒是个勤快能干又知道好歹的。

    听那个王翠花的口气,是骂嫂子愿意卖了东西给小姑子赎身却不愿意补贴给娘家。

    就是不知道她娘家娘怎么正好赶在今天来闹了这么一场的?

    一家子在院子里纳凉,大郎对林氏说,“娘,明天咱开始点苞谷吧!”

    林氏说,“可不是,要赶紧把苞谷落生啥的赶紧点上,过几天下场雨就正好赶上了晌。不然,一直不下雨咱家还要担水浇地。”

    大郎说,“种子都挑拣出来了?”

    刘氏接了话,“苞谷种都捡好了,就是落生种子还差一些。”

    林氏开口拍了板,“明天一大早,大郎、二丫和三儿一起去坟头看看你爹。等你们回来了,我和四娘肯定把花生种子给捡的差不多了。让二丫在家带大宝,咱娘四个一天就把那三亩地种齐全了,剩下的那点子荒地先不急。”

    她话音一落地,大郎就说,“娘,去年是四娘挺着肚子您不舍得让她去下地,今年有四娘帮我,您老可别再下地了!”

    刘氏说,“娘,地里的活我都是做惯了的,那些地我和相公用不了两天就种完了!”

    韵秋说,“娘,点种我从小就会的,明天我也能下地!”

    全哥儿看大家都开口了,摸摸后脑勺,“嗯,我会放种子、会盖土,还会浇水,娘你不用去了,我帮你把活干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林氏抹了下眼睛说,“三儿孝顺,娘没有白白拼死生下你一场!”

    一番争执之后,大郎做了主,他和刘氏去种地,林氏和韵秋在家里带大宝做家务,三儿就在家帮她们。

    林氏感慨,“家里现在哪用留这么多人干活!”

    韵秋就趁机说了起来,“我看家里猪圈都空了,一只能下蛋的鸡鸭也没有,是为了给我赎身都给卖了吧!都是我不好。”

    大郎赶在林氏之前开口,“胡说什么呢!卖是卖了,可等到秋天收了庄稼,咱就能再买了猪仔来喂!”

    林氏也说,“可不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