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目前的实力而论,除了兵力有限以外,其他的毫不逊色,单以海军来说,其运输能力和抗风暴的能力绝对不是数百年前蒙古人可以比的,更何况我们可以以对马岛为跳板和补给基地,所以一旦进攻九州我军不会重蹈蒙古人后辙。”
第一个开口的是古塔,这小子现在是标准的主战派,见刘星如此优异的表现怎么能不技痒,也上来说上两句。
“嗯,古塔说得有道理,不光是这些,我军的优势还在于有强大的火炮骑兵,想来蒙古和女真的骑兵不会输于当年吧,仅子龙号一次就可以运送战马千匹以上,有了骑兵我们就可以在九州岛上迂回作战,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补给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至于兵器,这不要紧,等我们征服了对马岛,倭人的铸造技术也就能学会了,即使来不及,我们可以大量的打造后背刀,例如将雁翎刀加厚加重,此刀虽然钢口差,但难得韧性好,并不易折。再有就是既然倭人有鸟枪,那么我们也可以造,相信以汤若望和孙大人的才学技艺,所造出的鸟枪一定会比倭人射程更远,装填更方便,有了这些利器尽管兵力少一些也可以征服倭国,永除后患。”
佟养性很少这样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随着他在军队的声望日高,他也的确应该在这样的场合表现一下自己,虽然不是很合我的心思可是我还是报以鼓励的目光。
“佟将军说得是,蒙古人不行不等于我女真人不行,只要战马充足,九州岛弹丸之地还不手到擒来。”立刻有人呼应道,于是乎主战派的呼声不断提高,敢情刚才说的是白说了,这些人未尝败绩,一个个都是自命不凡。
“众位,蒙古的远征军只配备少量马匹,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渡海登陆作战时,战马所消耗的给养是步兵的数倍。也就是说:如果给参战的四万多蒙古兵都配上战马,他们也就不可能有其他辅助部队了。另外倭人用于阻挡骑兵的石墙大概也是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提供更多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滩上四万多蒙古骑兵是否比二十多万混合步兵更易于突破倭人的石墙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所以对于说我军也配备大量马匹是不合时宜的,就像这次在对马岛,敌人的一线阵地已经阻挡了我军的骑兵攻击,所以即使是要打,我个人认为也不应该配备那么多骑兵,相反的应该多配备火器和箭矢。”刘星出言反驳道。
一时间整个大帐就蒙古东征日本的失败原因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围绕其原因探讨我军的下一步行动,当然了这种争辩可不是像现在的辩论赛,彼此都是武人难免脸红脖子粗的。刘星代表的一派主张稳健对敌,适时出击,而古塔一派则是主张趁热打铁,一劳永逸,两派互不相让,很快就在营帐里形成了左右两列不同的阵营。从人数上讲刘星一派人数不在优势,可是从素质上说,这一派人的素质和天赋都很高,而且颇具有战略眼光。见众人如此争论就是再有几天也分不出胜负来,我不得不出言阻止,停息这场“纷争”。
“众位,你们今天所说或许都有道理,但是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或者说结合当时和现在的形势来看问题。说由范文虎这样的庸才做统帅我认为不恰当,范文虎不过是副统帅,真正的统帅是右丞阿塔海,不过他没有亲临战场,实际的统帅是两位副帅,一为范文虎,一为蒙古人唆都。范文虎只指挥新附汉军,其他部队都由唆都指挥,可以说所有精锐尽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实际上的统帅,但蒙古人没有海上作战经验,因此范文虎有时成为实际的指挥。范文虎和唆都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平庸,但在此次战争中他们并没有犯什么特别愚蠢的错误,飓风来临之前,范文虎已有所预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挥的部分舰只驶入较安全的峡湾躲避,结果总算保留了几艘完好的船只供高官们逃命。不过后来追究起责任来,身为汉人的范文虎当然首当其冲被处死,唆都所受的处罚不过降职而已,于是范文虎自然成了历史罪人,这其中缘由大家自然明白。
另外大家恐怕忘了一条基本的常识:小国面对强国的威胁想保持独立,它不必击败强国,只需让强国意识到征服自己得不偿失即可。而这一点,倭国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能攻入九州,倭人也不会向侵略者屈服,他们会坚壁清野,不断袭扰。这样入侵的大军所有的人员,武器和粮秣的补充都得依赖漫长脆弱的海路运输。即便以中原之大,也无力长期承担这样的战争,元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退出倭国。
事实上,忽必烈确实准备第三次更大规模地入侵倭国,他命令阿塔海负责征倭准备,阿塔海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制造更多的舰船,召集更多的部队,征集更多的兵甲给养。然而,在准备了几年后,元军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败终于使忽必烈意识到进攻倭国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忽必烈最终降旨宣布:为了体恤民力,征日准备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回乡。忽必烈的举动等于承认了自己过去十多年对倭政策的失败。但无论如何,与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统帅相比,忽必烈承认错误的勇气是令我们钦佩的。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成宗)改变对倭敌视政策,恢复通商,蒙古人终于能通过和平渠道获得倭国的白银。
恐怕这才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吧,这场战争我们要算一算账,看合不合算,以朝鲜目前的国力能不能支撑,征服后维持驻军需要多少开销,说倭人不反抗谁都不信,元帝国在安南的失败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安南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倭人,也没有倭人的地利,不过他们奋勇抗敌的勇气倒和倭人相似。据说所有安南军队的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以表明自己拼死杀敌的决心。由于中原和安南之间没有大海阻隔,蒙古大军能轻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个安南战争中,安南的任何地方蒙古人都能不费力攻占。但安南军队在初期遭大败后即避开正面战斗,不断组织小规模袭扰,蒙古人损失惨重,南征副帅唆都(就是前述的争倭统帅)也遭伏击身亡。安南战争旷日持久,元军的人员兵器和粮草补充在中原引起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最终忽必烈不得已将军队全部撤出,承认了安南的独立。
元帝国亡于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像当年的忽必烈一样,也派使者赴倭要求倭国称臣,倭人的反应也和当年一样,他们拒绝了明朝的要求并杀了来使。面对同样的冒犯,朱元璋比忽必烈冷静得多,他没有负气出兵,只是下令禁止与倭人通商。为了避免子孙重蹈忽必烈的覆辙,朱元璋在一篇《大诰》(政治遗嘱)中将越南,朝鲜,倭国等国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众位试想以安南的国力尚可将蒙人驱逐,倭国的确不容我们小窥,所以争倭之事必须谨慎小心,从长计议稍有不慎我们就会陷入泥沼。何况我们身边还有皇太极伺机而动,这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胁,将所有力量投入到征倭之中,皇太极不会不趁机反咬我们的,这点大家想到没有。”
“那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就这样举步不前,错失这个大好良机了?”苏克萨哈问道,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他的问题我露出了一贯的招牌式奸笑,说道:
“自然不能这么便宜了倭人,倭国的市场必须打开,这样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地白银,现在和倭人谈和讲条件肯定还不是最佳的时机,我们也争取不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打还是要打的,并且我们要将对马岛作为今后海军远征倭国的补给基地和军港。只是我们不能和蒙古人一样派如此多的步兵参战,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海军,当年倭人是怎么侵扰朝鲜和中原的,我们现在就怎么对付他,给海军配备适当的步兵乃至骑兵,不断的在其沿海登陆,袭击村镇城市,一打就跑,不要孤军深入,也不要和他们持久作战,我不信倭人不低头,这种战法年前佟将军已经在辽东试验过,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挥。”
这才是我这次组织对马岛会战的根本原因,借此机会彻底消灭倭人的海上力量,便于海军长驱直入,在对马岛建立基地并且训练一支作战激动灵活的海军陆战队配合海军行动,让日本沿海永无宁日。要知道日本可是四面环海,他想躲都躲不过,总不能全国的海岸线都修筑城墙和堡垒吧,即使在现代以日本的国力也是达不到的,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到那时日本就如同一个被剥光衣服的女人,想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