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可以随时出任京兆尹,这是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如果你觉得他出任度支郎中更适合,那我可以调换一下。”

    李庆安没有立即回答裴旻的话,裴旻的话提醒了他,他起初还考虑到独孤长凤比较年轻,不足以担当大任,可他在许州的表现又似乎说明他很有能力,如果放在京兆少尹这个位置上,确实是一条迅速提拔的捷径,他倒没有裴旻考虑得周到。

    李庆安立刻点点头道:“那就依你的原方案,仍旧任命他为京兆少尹,至于太府寺少卿兼度支使,我打算从安西调人,让安西主管财政的刘晏来担任,相国以为如何?”

    裴旻呵呵笑道:“原来太府寺的第一神算跑到安西去了,我说他怎么失踪了一年多,可以,他足以胜任。”

    这时,马车到了裴府,裴旻起身拱手笑道:“大将军今天有些累了,就早点休息吧明天也没什么事,有时间陪明珠出去走走,那孩子.....哎”

    “相国也早点休息,明天可能会有吐蕃使者进京,我估计来者不善。”

    裴旻一怔,连忙问道:“吐蕃使者是几时来的,怎么沿途的地方官没有禀报朝廷?”

    “他们是从剑南过来的,我昨天才得到骆谷关的消息。”

    “从剑南来,他们的消息倒也很灵通。”

    裴旻笑一声,便对李庆安拱拱道:“那好,我就先回府了。”

    “相国慢走”

    裴旻下了马车,李庆安一直目送他入府,这才对车夫道:“出城,回军营”

    马车启动,向城外辚辚驶去,李庆安望着天空一轮孤月,他不由叹了口气,明珠之事就让明月去处理吧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再过问这些事了,吐蕃使的到来,会不会预示着吐蕃的复兴。

    .........

    次日上午,一队长长的吐蕃人队伍进入明德门,由于吐蕃在大唐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前去迎接吐蕃使臣的官员地位也较高,是鸿胪寺少卿崔晋,鸿胪寺有两个少卿,一个是裴瑜,主管西域和回纥各国,一个就是这个崔晋,主管吐蕃南诏以及东北诸国。

    崔晋是崔涣之侄,年约三十余岁,进士出身,能说一口流利的吐蕃语,他天不亮便赶到咸阳,接到了长途跋涉而来的吐蕃使团。

    吐蕃使团的主使叫达赞顿素,是吐蕃主管农牧业的大臣,他在吐蕃地位颇高,这几年在他的主政下,吐蕃的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规定吐蕃人每家每户都必须养一匹马、一头牦牛、一头乳牛、一头黄牛,他还开创了吐蕃夏季割青草、晒干备冬的先例,也就是吐蕃人的放牧从原来的散养改为散养和圈养并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吐蕃的牲畜数量,因此达赞顿素被誉为吐蕃七良臣之一。

    达赞顿素的素养很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外表显得温文尔雅,他说话也非常谦虚,脸上总挂着微笑,使人容易对心生好感。

    尽管崔晋能说一口流利的吐蕃语,但在大唐,向来都是外族人来说汉语,而不是汉人去说外国语,所以吐蕃使团说的都是汉语。

    “崔少卿,我上次来长安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次再来大唐,依然感受到长安和二十年前一样繁盛。”

    达赞顿素望着朱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布局宏伟的长安城,他不由深深地感叹道。

    崔晋也笑道:“二十年还是会有很多变化,有些事情不去深入是感受不到。”

    达赞顿素微微一笑道:“二十年前我就没有深入,现在当然感受不到,不过大唐出现两个朝廷,这倒是出人意料。”

    崔晋淡淡道:“我们汉人自古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短暂的分裂必然会带来更强大的盛唐,倒是大唐周边其他藩国,一旦分裂就会走向衰弱,直至灭亡,特使请”

    达赞顿素干笑两声,也道:“一路辛劳,是要休息一下了。”

    吐蕃使团继续前行,很快便抵达了皇城,鸿胪寺的客馆位于皇城之内,有专人照管,前段时间来京城祝贺登基的西域各国使者已经陆续返回了,客馆中空房颇多,吐蕃使团随即被安排住了下来。

    达赞顿素刚刚安顿好,连午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便开始准备下午和唐廷的第一次会谈资料。

    房间里,两名副手正忙碌地准备资料,达赞顿素则背着手在房内来回踱步,考虑着即将和唐廷的谈判。

    经过了几年的励精图治和政治改革,尤其是吐蕃放宽了对奴隶的控制和对那囊氏等几大家族的削弱,使吐蕃朝廷对高原各个部落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兵源剧增,吐蕃雄兵已由赞普即位之初的不到十万人,发展到了带甲士三十万,牲畜数百万头,不仅完全恢复了曾经一度的衰弱,而且实力之强,更超过老赞普时代。

    此时的吐蕃已经不甘心几年前的失败,他们要夺回一度失去的土地,尤其是盛产粮食的九曲和大非川一带,要把疆域恢复到大唐八年前的程度,也就是唐蕃两国以石堡城为界。

    大相尚息达赞建议,吐蕃应该文功武略并举,不仅要出兵争地,还要派使臣前往大唐谈判,从政治上取得制高点。

    达赞顿素闭目沉思,临行前赞普再三叮嘱,他此行的任务是请唐军撤离积石山一带,把柏海和乌海还给吐蕃,那里从来都是吐蕃的领土,如果唐军能退回到大非川,吐蕃愿与大唐会盟。

    达赞顿素在成都觐见了南唐皇帝李隆基,他们的要求被李隆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么这次长安之行,又会有多大的收获?达赞顿素并不抱什么希望。

    “大论,资料和礼物已经准备好,刚才唐廷也派人来催过两次,觐见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

    达赞顿素点点头,道:“好吧现在出发去大明宫。”

    ............

    吐蕃使臣觐见大唐皇帝的地方安排在紫宸殿的副殿之内,除了少年皇帝李适外,还有监国李亨,以及政事堂的全体成员,另外鸿胪寺的主要官员也将参见觐见。

    自从李豫登基后,他大力推广简约之风,废除了很多繁文缛节,其中也包括对外邦来使的接见,诸如举行盛宴、大加赏赐和繁杂奢华的接见仪式等等,都统统被废除,节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适登基后,这种简约之风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掌有实权的李庆安尤其赞赏这种简约,他不只一次说过,接见外藩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接见的规格,比如今天接见吐蕃使臣,全体政事堂成员都出席,便足以表现对吐蕃的重视。

    接见的时间定在未时正,也就是现在的下午两点,未时不到,参加接见的政事堂成员都陆陆续续从大明宫和皇城赶来了,目前七名政事堂成员中,赵王党占了四名,张党一名,监国党只有两名,实力明显不对称了。

    为了扳回这一局,昨天便发生了新丰县事件,这件事看似有点不了了之,其实不然,这件事只是一个伏笔,它的发作不是现在,而是在不久的将来,当关中军陆陆续续进驻河南道后,安西移民事宜就会临困难,那时就是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

    所以新丰县事件后,监国党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此刻,在紫宸殿李亨的朝房内,李亨正站在窗前,注视着李庆安乘坐马车的驶近,从他的窗户,可以清晰地看见紫宸殿外面的情形。

    看着李庆安从马车上下来,李亨的嘴角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今天上午,他的父皇李隆基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说吐蕃的军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很可能是要对大唐用兵了,要他们保持足够的警惕。

    这还是父皇去巴蜀以后,第一次写信给他,虽然是借口告诉他吐蕃之事,但信中还是透露出了一种父亲对儿子特有的谆谆教导的口气,而且写信给他这件事的本身就不同寻常,李亨敏锐地意识到,他的父皇有了一点想和他和解之意。

    他的父皇已经七十二岁了,而且身体极度糟糕,随时都可能驾崩,很明显,他已经在开始安排后事了,现在的关键就是他的继承人问题,要么是十八郎李瑁,要么是十六郎李璘,或许会是自己。

    如果父皇选择他为继承人,李亨并不觉得滑稽,本来他的从政思路就和父皇非常接近,依托宗室权贵,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否则当年也不会选择他为太子。

    况且让他为继承人,两个短暂分裂的大唐就将迅速合而为一,这也是他父皇最希望看到的,在重新满足了一把皇帝瘾后,他这位固执的父皇开始要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