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小幺似梦游一般被察罕带过了几条石砖道儿,穿过了叫卖各色年货的东市,到了满是户户人家的街道时,这才发觉人群稍散了些,不如之前那样拥挤。她的手心已是一片火热,咳了两声,问道:“你要带我去哪儿?”
察罕不答,指了指前方一条岔路,“拐过这条道儿就到了。”
“神神秘秘的……”她嘟哝了一句,跟着他往前走。
两人转过了一处拐角。进了一条巷道,察罕先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了下来,左右望了望,“是了,就是这里。”
他上前叩响门环。不多时,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出了来,见着二人。便要躬身行礼。察罕忙一把扶住他,笑道:“乌剌伽,免了这套,我带人来了!”
那老人转过眼,向阮小幺打量了两眼,直点头,道:“跟我来、跟我来!”
阮小幺有些莫名其妙,跟着二人进了小门。
里头是个清敞的院落,与叶晴湖那处有些相似。一眼望见前厅,隔着一条回廊,拐过尽头那道角门,再走两步才是主屋。老人家带着他们缓缓向前行,碰到迎面而来的一个青年人,挥挥手道:“去。告诉姑娘,阮姑娘来了!”
阮小幺心中一跳,隐隐便觉得有甚喜事要来。别过眼,见察罕依旧带着一副“不告诉你”的表情,撇撇嘴哼了一声,挤眉弄眼。
几人刚走过角门,忽的眼前恍然一花,迎面似飞过来了一个身影,小小的身量与阮小幺一般,直冲着几人飞扑了过来。
她听到有人在前头叫道:“慧圆——!”
阮小幺便呆住了。
她喉头有些发热,看着飞奔到眼前的小小的丫头,与自己一般高矮。圆圆的眼一如以往,神采飞扬,面上有些肉嘟嘟的婴儿肥。穿着簇新的淡青色碎花袄子,裹得像个粽子一般,见着自己时,那圆眼儿都快笑弯成了一道新月。她叫了一声,第二声时便有了些哽咽,眼中一片湿润。
阮小幺吸了吸鼻子,张开小小的怀抱,尖叫了一声,“慧持——”
两个丫头便在角门外几棵枯树下报成了一团。慧持乐得大叫,又哇哇地哭了起来,抽抽搭搭的紧攥着阮小幺的衣袖,含糊不清道:“我听说你被他们害得好苦……”
两人在沧州一别,经此已有三月,从秋到冬,其间种种,却似过了三年的时间,一想起来,便觉长得不可思议。
阮小幺捧着她的脑袋看了半天,后又用手在两人头顶比划了划,道:“你长胖了一些,还是没我高!”
“呸!”慧持不笑了,小嘴撅得老高,“我向来如此,你才胖了!”
阮小幺哈哈大笑。
察罕在她身后,也翘着嘴角微笑。乌剌伽那张苍老的面上也绽开了一个笑容,“贾丫头前日才到我这里,念了阮姑娘一天呐!”
乌剌伽原是察罕府中的一个老仆,因发妻早丧,儿子早年从军,死在了战场上,察罕怜他无人送终,便在盛乐置了座屋子,并拨了一人侍奉着,如今年纪近七十,只在家颐养天年。
沧州那处,中将吉骀上个月便打马返京,顺道将慧持带了来。察罕府中人多眼杂,因此接到人后,只将她安置在乌剌伽家中,趁着今日有空,便带了阮小幺过来,让她姐妹二人相聚,事后再行安置。
两个丫头乐颠颠边说边比划道了半天,一边慢腾腾回屋,一边聊得热火朝天。半晌之后,阮小幺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只见了慧持一人。
“慧书呢?”她问道。
慧持收了笑,叹了一声,道:“她趁军中不备,逃了出去。如今我也不晓得她究竟在何处。”
阮小幺只得叹息。
慧书年纪小,怕是经军中那段时日,心里害怕,趁空便逃了出去。
“也都怪我。她出逃之前两日,总有些神思恍惚,与我说什么‘想回慈航寺’、‘北燕人都是蛮子’之类的,我也没在意,没想到她魔怔了,竟从军中逃了出去,也不知是回了慈航寺还是流落在了他方……”慧持低声说着,有些失落。
ps:
今天还有第三更,在晚7点左右~
希望家里起点不抽t…t
☆、第一百四十五章 疑神疑鬼
两人都明白,无论是回不回慈航寺,恐怕都没什么好结果。
“罢了,人各有命,她要走,我们也强求不来。”阮小幺出声安慰。
几人进了屋,乌剌伽带着后头普兰去饮马,后带察罕去前厅中说话,只留了阮小幺与慧持二人在后头偏屋中,说些体己话。
慧持来的匆忙,察罕却早已在此间备下了一些女儿家用的事物,只待她到来。因此这两日慧持住得极其舒心,比当时在军营中不知好了千倍万倍。
两人在榻边坐下,慧持念着阮小幺被降籍,而当瞧见她颈后那片暗疮似的印子时,半晌说不出来话。
阮小幺见她眉眼中一片伤心愧疚,笑道:“不就是个印子,以后长好了就没了!”
“这原本是我应受的难,你却替我受了……”她眼中浮上了一层泪。
阮小幺心叹,如今受到自己身上,便是自己的难,哪还有“原本”不“原本”之说呢?
“还是那句,人各有命,”她轻声道:“况且我虽降了奴籍,却也得了许多,你不必愧疚。”
她想了想,又问道:“你如今在盛乐,往后怎么办?是否……”
“我已想好了,劳烦人带我去扈尔扈部族。”慧持点了点头,“现在那处住下,待年长些,或得了机缘,再回大宣,也未可知。”
阮小幺思量了几回,想来想去也觉这是现下最好的去处,只是刚一见面,又要别离,心里实在有些不好受。因此只是沉默,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来
。
慧持道:“你也别难过,虽往后见不着了,但书信还是通的,总不是音讯全无。况且,人与人的缘分就是如此,像慧书。原本我以为她会与我一同
去扈尔扈,结果不也半途走了?我们一道儿在慈航寺待了三年,已是十分有缘,往后说不准还会再见面的!”
阮小幺呆了呆,道:“你长大了好多……”
两人又笑成了一团。
“对了,”慧持眼中亮亮的,道:“往后可别叫我慧持啦!我如今已还回了原先那名儿,叫贾文娘!”
年幼在俗家时,她爹娘将她卖于了地主贾家。此后便改了这姓,名儿却是往常家里用的,未曾改过。
阮小幺笑着点了点头,“文娘。”
慧持——文娘在盛乐乌剌伽家中住了十来日,待扈尔扈那处安置妥当后,便要启程向西而行。
临别那日。阮小幺央着纳仁海珠又告了一日假,其时鹅毛般的大雪纷纷,飘扬落下。在乌桐油漆刷的纸伞上覆了厚厚一层,又被她时不时抖落一地
,恍似初来这世界时,那小屋中皑皑皎洁的白雪。
正有一辆车队要从盛乐赶往扈尔扈,首领与察罕是自小相识,爽快地应了他的请求,带上文娘上路。察罕另拨了一对夫妇一路护卫着,各处已安排
妥帖了。
阮小幺心中舍不得,一路上来都有些瘪着嘴,随察罕出了外城门。一路将人送到了十里外的驿站,千里苍茫之色,雪拥关前。心知再无法前行,外
头马车已缓缓停了下,车夫的声音从帘外传来:“阮姑娘,再往前就要出关了!”
她喉头似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瞧着对面文娘穿得胖呼呼的身形,圆圆的脸蛋上仍有着一丝笑,眼中却同自己一样,流出依依不舍之情,不觉便
有些悲从心来,几次张嘴,都只从眼眸中浮现了一些泪花。
文娘拍了拍她的背,“别难过啦……又不是再没了相见之日……”
“你一走千里万里,哪还有什么相见之日!”阮小幺一声叫了起来,心中憋着的难受劲儿一股脑都发泄了出来,“若是我争气些,说不定便可与你
一道回扈尔扈了!哪至于像现在这般进不进退不退的!”
她说到后来,思绪乱七八糟,都不知在嚷嚷了些什么,眼中泪珠不绝滚落,心中抽得发紧。察罕在外骑马,听此情状,忙将半个身子都探了进来,
见她哭着乱叫,有些手足无措,只得向人要了干净的帕子去替她拭泪。
文娘也在哭,哭得比她还大声,两人泪眼相望,哭成了一团。察罕无法,只得悻悻退了出去,与众人一道等在外头。
两人哭了半晌,这才渐渐停了下来,阮小幺用那帕子一抹眼泪,道:“我走了,不送你了!”
她说罢扭头便要下车。忽的又被文娘在后头拉住。
“怎么了?”她抽抽着问她。
文娘揩了一把泪,声音还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