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巅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青藏铁路,藏区以另一种姿态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铁路穿过的藏北“羌塘”,世代居住着逐水草而居的藏北游牧民族。这群只占西藏人口10%的纯牧民,生活在占全区70%的土地上,帐篷和牦牛依然是牧区永远的风景。而在青海境内的青藏铁路经过的地方,只有一户藏族居民因为建设铁路而搬迁,广袤的青藏高原,是藏族人快乐的家园。铁路仿佛是一个探头,引领我无限靠近神秘的高原藏地。    
    “修公路可以绕道,修铁路为啥就不能从我家绕过去?这不是和我过不去吗?”当初,政府要求她家搬迁时,这位从未见过火车的58岁的藏族老阿妈白玛卓玛怎么也不理解。    
    青藏铁路青海格拉段在青海省境内全长588公里的线路内,白玛卓玛家是惟一的拆迁户。    
    30年前,白玛卓玛一家从西藏的那曲迁到了沱沱河畔,成为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第五牧业社的牧民,全家9口人,其中包括收养的4个孤儿。    
    1987年,她家雇人从山上背来石头、从那曲拉来木头,才在沱沱河畔的夏仓山上盖起了房子。当时全靠人背牛驮,一家人支付了40只羊作为工钱,用了4年时间盖好了4间房屋。几年后,又有了些积蓄的白玛卓玛,花了20只羊的工钱,又建了三间房屋。白玛卓玛家的7间房子就座落在沱沱河畔两山相对的缓坡上,一条横贯两山的河流在她家不远处经过。    
    想当初房子盖得如此不易,虽然是危房了,还是不愿搬迁,白玛卓玛说:“2002年7月,乡政府和铁路的人到我家,商量搬迁的事,我故意要了50万元的补偿费,想吓走那些修铁路的,希望他们改道。”    
    “飞机那么大都不妨碍住家,难道火车能比飞机还大?”白玛卓玛就是想不通。几年前,她在朝拜的时候去过拉萨,在那儿见过飞机,她只知道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工具,根本不清楚火车是什么样。    
    负责人耐心地向白玛卓玛解释,如果青藏铁路不从她家住的地方通过,就要在附近的山谷上架一座几十米长的桥,或者要打一条隧道穿过夏仓山。这样就要增加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投资,相当于几万只羊的价钱,把唐古拉山乡牧民家所有的羊加起来也不够。    
    白玛卓玛被这笔账吓了一跳。像大多数心存善良的藏族人一样,白玛卓玛不想让政府花冤枉钱。她的女婿昂南是见多识广的藏族青年。他告诉白玛卓玛,“火车有几十间房子大,一次可以拉一万多头羊,从沱沱河到拉萨只要十多个小时。”老阿妈听得满脸惊讶。    
    “从这儿坐火车到拉萨要多少天?”白玛卓玛好奇地问。    
    “最多只要半天时间。”    
    “那我一有空就能坐火车去朝拜了。”白玛卓玛很是激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白玛卓玛骑马去拉萨朝拜要走一个月。没想到火车能这样方便,老阿妈愉快地答应了搬迁,天天盼着铁路早点修好。    
    目前,白玛卓玛一家已经在向阳的山坡上盖起了三间新房。新址离原来居住的地方大约50米,一家人感到很满意,接受了政府给予的8万元赔偿条件。    
    白玛卓玛家喂养了600多只羊、80头牦牛,还有马和骆驼。青藏铁路穿过她家400亩的牧场。为了便于通行,中铁三局专门增修了一条可供车辆和家畜出入的铁路通道,并且帮助她家整修了山沟里的运水台阶。    
    现在,白玛卓玛每天都要煮上一壶喷香的酥油茶,去看望在附近施工的铁路工人。“等青藏铁路修通后,我每年都要坐火车去拉萨朝拜。”白玛卓玛逢人便说,每一皱纹都透着笑意。    
    卢春房说:“青藏铁路在线路设计中尽量避绕藏民居住集中的地区,我们希望铁路建成后能给久居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带来交通便利,但同时不影响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    
    从白玛卓玛的家南行,翻过唐古拉山口,便到了西藏北部牧区。    
    青藏铁路正在西藏修建的火车站有:安多、那曲、当雄、拉萨等站,它们恰好穿过了藏北牧区,使这片被誉为“世界上除了月亮背面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吸引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目光。    
    藏北高原在藏语中被称为“羌塘”,意思是“北方平原”。它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包括阿里部分地区及几乎整个的那曲地区。这片高原上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代生息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游牧民。    
    


第五章  打造高原生态人文铁路三、青藏铁路穿越藏北牧区(2)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西藏更应该是游牧文化占主导,而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西藏就同时并存着两种经济文化形态。在东部、南部的河谷低地,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农耕、制陶、磨制石器和饲养家禽为主;而在西部、北部的高海拔荒芜湖盆地带,人们更多以狩猎为标志,代表地区为阿里、那曲和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带。    
    5000多年来,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牧区的人们以他们祖先的生存方式生活在辽阔的藏北地区,因为缺氧、暴风、雪灾、野兽威胁以及土地的不可耕,游牧成为他们惟一的出路。    
    “为什么不搬出去,到低海拔的地区居住?”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藏北人。大部分牧民会冲你笑笑,也有人会将那首古老的羌塘古歌唱给你听:    
    辽阔的羌塘草原呵,    
    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    
    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    
    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    
    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    
    在当雄县一户牧民的帐篷前,铁路路基从附近通过,路基周围设置了防护栏,担心施工会破坏草皮。但这并不影响牛羊们吃草的兴趣。这儿的云很低,绿油油的草场和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以及起伏的雪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我看到帐篷旁有个藏族姑娘,她弯腰捡起一块牛粪,把它砸向另一块牛粪,再用双手捧起硕大的牛粪块向后一抛,牛粪便以优美的弧线划过头顶,不偏不倚地落在她身后的筐内,伴随的是她婉转嘹亮的歌声。    
    捡牛粪的姑娘叫群桑卓玛,今年16岁。她告诉记者,牛粪是高原牧民在长达8个月漫长冬季里的主要燃料,捡牛粪是藏族女子每天必干的活计。    
    捡牛粪的动作被藏族女子重复了千万次,在外人的眼中是脏是累,但对于他们却将飞过头顶的牛粪视为珍宝。对于她们而言,这就是生活,命中注定。    
    “你们怎么不烧煤?”我问。“煤很贵,也运不进来,我们这里都靠牛粪烧饭、取暖”。群桑卓玛说。    
    “等青藏铁路修好后,煤就能运进来了,价格也不会太贵,你们家的牛羊肯定也能卖到好价钱了。”我笑着告诉她。    
    “那可真好,听说煤烧得时间很长,不像牛粪不经烧。等家里有了钱,我最盼望能到艺校学唱歌。”群桑卓玛的脸上浮出了天真的笑容。乐观的藏族人大多能歌善舞,这是他们倾诉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也许,群桑卓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能用最优美的歌声,来歌唱家乡的变迁。    
    一次在羊八井镇采访,和藏族青年平措朗杰相遇,他指着不远处的青藏铁路工地告诉我:“如果铁路修好了,我每年要收购几万张牛羊皮贩卖到外地,在羊八井镇开个皮货店。”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喜悦的光芒。    
    平措朗杰是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羊八井镇桑巴萨村的牧民,每年冬季来临,他都要到牧区收购牛羊皮贩卖。“牛羊皮在外省很畅销,但我每年最多只能贩运3卡车,大约3000多张牛羊皮。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运输十分困难。”平措朗杰说。    
    平措朗杰收购的皮货销售到青海、甘肃和新疆等地,用卡车运输要经过全长近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沿途要翻越唐古拉山和昆仑山。青藏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路途艰险,一卡车皮货运到西宁的费用高达2000元。    
    “用卡车拉货运量少,也不安全。有时遇上暴风雪,青藏公路发生交通堵塞,我们就得忍饥挨饿,一车货从拉萨运到西宁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除去运费,一张羊皮只能赚一元钱“,平措朗杰说,”听说青藏铁路修好后火车每小时能跑100多公里,从拉萨到西宁只要一天时间,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