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书舍人这个官职。是一个浮动性很大的职位,性质十分难辨。他可以很显耀,也可以很酱油。
在唐宋时,中书舍人乃是国之重臣,掌起草诏令,参预机密,权势极重,甚至专断朝政。
有许多的名臣,都曾经担任中书舍人之职。
但大梁朝的中书舍人,却并没有唐宋那种待遇。本朝中书舍人来自两方面:一则。由正经的进士来担任,从各科部调任或者分配。二则,就是“圣宠”。自甲科、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俱可为之——说白了就是。只要是个读书人,皇帝喜欢了你,你就能来皇帝身边上班。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捐官”。世家子弟稍微像样一点的,没别的事干了,家里的大人就到处走动给他弄个“中书舍人”的帽子戴在头上。不过这种情况,家里面子不大肯定办不成,名额也很少。
并且,大梁的中书舍人,人数很多,同样的官职有时却做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地位高低也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中书舍人专门负责做简单的文案工作,比如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等。还有的是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异世社)。至于地位高点的,是负责一些机密的文书,例如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可有一种中书舍人,职责很不明确,他的责任就是给皇帝当小秘书。小到替皇帝整理奏折,大到密室中出谋划策,都是有可能的。
紫宸殿的中书舍人夏涵夏檀青,就是皇帝的近身之臣。
所以他的调任才会让许多人震惊。如果是当别的殿房里的中书舍人,人们还不会这么惊讶。
可见,皇上真是有心要栽培夏涵呢!
这却是兴耀帝个人的“特殊需要”……呃,不是说他喜好男色。而是他迫切的需要一个,和京城众多势力,尤其是于阁老一系没什么牵扯、官场经历又比较单纯的人,来自己身边工作。
哪个领导都喜欢用背景单纯的秘书,古今皆如此。
如果这个夏涵不堪造就,那也没关系,再换一个好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找不到吗?
但连兴耀帝也没想到,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夏涵调到紫宸殿来,却结结实实收获了不小的惊喜。
夏涵很能干。不是一般的能干,是非常非常的能干。
他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处理繁复文牍工作的能力。
一堆堆经过内阁成员们筛选的奏折再送到皇帝的案头来,皇帝又不是超人,不可能每本奏折都细看,只能挑重点的先看。就算是重点的奏折,也只能看其中的关键部分,不然就等着累死吧。
一份奏折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字,前后又要照惯例掺杂进不少歌功颂德拍马屁的文字,一口气看完那确实够呛(活在大明)。
因此夏涵这些“秘书”的工作,就是要替皇上抓重点,减轻皇上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负担。但是抓重点这种事,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夏涵就干得很好。他不但能飞快地整理好奏折,把最重要的事务先送到皇帝面前,而且汇报得极有条理。同样的时间,别人能整理十份奏折就不错了,他能整理出二三十份,每一份奏折的内容却都能吃得很透。
更让兴耀帝吃惊的,是有时候他拿臣下们在奏折上呈报的事务来考考夏涵,夏涵都能回答得像模像样。在很多政务上,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还能给兴耀帝出出小主意。
兴耀帝对于自己挖掘到了一名能臣的苗子,感到很是欣慰。闲暇之余,便问夏涵打哪来的这些见识。
这可不是只会写工工整整的八股文、在科举里考个好名次就能做到的。能写好文章的好诗词的才子,未必就能摸清政务的门道。
这种例子不要太多,比如天纵英才的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夏涵自然要谦逊一番,随后说,自己在翰林院修了大半年的史书,几乎把翰林院藏书库里的书本看了一遍。
论古今而知兴亡。许多史书,其实就是后一代的人对于前代政治经验的总结,有着许多珍贵的关于治世的真知灼见。
在翰林院坐冷板凳的日子,夏涵一点也没闲着。这一段时日,他苦读、深思、潜心研究,就是要为自己将来的从政打下厚实的基础。
他从来都相信,自己不会被埋没一辈子。总有一天,他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只是他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但既然天赐良机,他自然是不会错过。
兴耀帝对夏涵的表现很满意(荼糜)。夏涵到紫宸殿任职不久,就两次得到了皇帝赐饭——谁没吃过饭?赏赐的内容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份荣耀。
没多久,皇上又不知从哪里听说夏涵善于调香,很大方地把内库里海外进宫的名贵香药赐了一些给他。
这下,谁都知道夏涵“简在帝心”,极受圣宠了。
并且,这也是一个讯号。皇上如此宠信一个曾与祝阁老“作对”的小年轻,代表了什么?
面对汹涌而至的巴结奉承,夏涵没什么特殊的反应。送礼物来的,捡些不大值钱的收了,其余的还是退回去。老是到家里来拜访的,第一次还见见,之后也就用各种托词不大见客了。约他出席各种宴会的,能推就推,不能推也是到场坐坐就走。
假若换了另一个人,夏涵这种做派只会让人觉得“傲慢跋扈”,你一个小年轻凭什么这么嚣张?
可当夏涵真人站在大家的眼前,谁也没法将这样俊逸出尘的年轻人和“嚣张”联系起来。人们也只能说他“孤傲”,不好多怪罪于他。
也是,当时祝阁老如此看重他,他也不给面子。大家这么一想,对夏涵的行为也就释然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夏涵依旧不紧不慢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他想做的事,可不仅仅是在朝廷上翻身而已。
还有更重要的事……
第三百零八章:药王进京
这两三个月里,舒绿除了协助哥哥搬家外,就是在忙着替牧若飞治疗脚伤了。
本来她们要在秋天继续上闺塾,然而一场宫乱下来,什么都乱套了。后来因为种种缘故,还是决定不在家里长期设闺塾,一月里请三位嬷嬷来上几天课就好。
毕竟尚红要备嫁,展眉也要娶妻,这些事情都够忙碌的。舒绿本来也不太想每天上学,特别是针线课……真是能免则免。然而她也不得不承认,正因为有了这几位严厉嬷嬷的教导,她才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门淑女”。
而她与哥哥之间的紧张气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和缓下来。正事上,她还是帮着哥哥,展眉也不会跟她客气。但平时那种说笑打闹互相逗趣的情形,却是没有了。
本质上,他们都是很有主见的人。平生头一次出现分歧,如果是别的事情,或许他们都会选择退让一步,听对方的话就好。
可是展眉不会退,舒绿不想退。
她未必就非要嫁给牧若飞,可是哥哥的高压,反而激起了她的叛逆心理。无论她的心智如何成熟,在哥哥面前,她却永远是个小妹妹。
既然是小妹妹,自然就爱耍脾气、阄别扭、乱撒娇。在舒绿看来,哥哥这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作风。以前哥哥才不会这么凶·对她的感情问题很少干涉。如今却一反常态管得这么过分······唉,是哥哥变了,还是她变了?
心情再抑郁,她还是要坚持给牧若飞疗伤。但言行上,却是注意了许多·不再肆无忌惮地对牧若飞大呼小叫·比以前还要守礼。
展眉的话,始终对舒绿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游王妃和牧若飞虽然觉得舒绿的态度有些怪怪的,似乎突然间生分了不少,但却各自在心里给舒绿找到了“理由”。
游王妃是觉得,舒绿毕竟是女儿家,面嫩。上回情急之下和牧若飞吵起来,过后不知有多害羞呢,现在刻意拘礼些也很平常。
而牧若飞则想着,舒绿是认为自己不够争气·动辄胡闹很不像话,所以对他的态度就冷下来了。
为此,牧若飞一再对自己说要把这孩子气的毛病再改改,更加积极的配合舒绿和万里以及太医们的治疗。
万里自己的伤势也是刚刚痊愈而已,还在调养中呢。但对于牧若飞的腿伤,他同样也十分上心。
看到舒绿送来的那几份人体结构图,万里除了震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