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永州城,让他们不敢和皇上联系,直到第五天,才在南石县一个农家小院找到了皇上。
皇上说,他要等小麦收割完以后,再离开南石县。
这倒无所谓,皇上在哪儿,他们在哪儿,只是这一大帮人骤然出现在一个小村庄,难免惹人怀疑。
这个村子,距离南石县城大约才五六里路,所以,福娘和皇上商量,他们住在县城一部分人,跟随皇上的,除了福娘和昭云公主,只剩下三名鹰卫。
晚上的时候,城里的鹰卫会出城,轮班值守。
对于这个提议,皇上没有反对。
他们以一家三口的名义住了下来,皇上还煞有介事的向村民收购杏子,现在,正是黄杏大批上市的时候。
他们住的房子,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儿,主人家原来是这个村子的秀才,后来带着妻子儿女进了城,房手就空了下来,一排五间大瓦房,前后院都是菜地,一口辗驴井,显示出主人家的身份,不是谁家都有钱打井。
出来的时间长了,皇上也习惯了。
村子后面有一条河,是从南石县城流过来,.河水清澈,两岸风景迤逦,初夏时节的艳阳天,坐在柳村下,赏景,钓鱼,很是惬意。
另外,这个村子还有一项特殊的手艺,人人都会编织芦苇席,农闲时节,他们会编织芦苇席,这也是他们额外的收入,正因如此,会有很多客商前来,见惯了生面孔的村民.对于皇上等人的到来.并不觉得突兀。
皇上还真收了不少黄杏,然后让人运走了。
这东西,根本放不住,几天就坏,所以,福娘想,皇上若真是做买卖,肯定会把大晋都赔掉,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不见得是一个出色的商人。
附近的村民得知小南庄有收杏子的商人,且不挑剔,一手银钱一手货,很是高兴,纷纷前来送货,皇上什么都不说,只要才人来送,就让福娘过称,昭云公主给钱。
两人忙的团团转,辐娘还要给众人做饭,因为只有她做的饭,皇上还能下咽。
眼见着出来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问,福娘的体重迅速下降,昭云公主都有一点不好意思了,担心一年以后,无法向姚之麟交代。
这天早上.皇上吃过早饭.随从拎着木桶,跟他去钓鱼,这几天,皇上一直在钓鱼,福娘都想求他别钓了,天天吃鱼,纵然是再鲜美,也觉得腻烦了。
庄户人家,都很朴实,今天这个人给一把菜,明天那个人送你一壶酒,皇上都笑眯眯的接受了,周围没有水井的人家,皇上还让福娘上门告诉人家,可以到他们家打水。
皇上很快就和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熟识了,从他一出门,一直到河边,无数的人跟他打招呼。
这两天正是农忙的时候,皇上让人买了绿豆,然后,福娘熬了绿豆汤,还放了冰一糖,熬好了以后,皇上会带着人,赶着牛车,到田间地头,送给每一个人。
福娘和昭云公主都猜不透皇上的真实意图,皇上也不和他们解释,甚至还亲自到打麦场上和村民一起劳作,每天回来,都是灰头土脸的。
终于,小麦晾晒完毕,村民们开始种下一季庄稼。
福娘松了一口气,皇上应该走了吧?
皇上明显的黑了很多,但身体反倒比以前更好,那双眼睛,格外的威严。
这天,吃过午饭,福娘洗了碗,坐在后院休息,前后院种了很多菜,现在已经长了很高,如果他们继续住下去,一定可以吃到亲手种的菜。
福娘对昭云公主说道:“云姐姐.如果把御花园的花草都拔掉,种上蔬菜,找看宫里都不用另买菜了。”
“福娘,这算是一个好主意,种菜也是不错的,很有乐趣。”皇上何时走到他们身后的,福娘恍然不知,福娘把蒲团递给皇上,皇上也不客气,坐在了上面。
因为麦秆到处都是,左柏的邻居编了几个蒲团送给他们,福娘决定,等回去的时候,让人拿走几个,送到福州去,坐起来很舒服,她喜欢。
三个人坐下,皇上说道:“以前只是做做样子,今日才知道,这世上最苦最累的就是农人,福娘,你说得对,朕有了新的想法。”
皇上站了起来,“我们回去说。”
三个人回到房中,皇上这才说道:“福娘,朕记得你曾经跟朕提过,移民的事情,朕想,这件事,可行。”
大晋的百姓,分布不均.比如说他们住的南石县.土地肥沃,所以,一个小小的小南庄,就有八九百户村民,几千口人,也正因如此,土地更显着少了,人均耕地数量的减少,大大制约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福娘治下的小琉求,从前百姓也很少,大片的土地,都没有种植庄稼,自从福娘让那些退伍士兵携带家眷住下以后,开荒种田,肥沃的土地,己经让小琉求成为粮仓,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的稻谷,完会可以供给福州等地,人人都己经知道,小琉求的好处,所以,相对而言.小琉求岛上的任何官职,都已经成了肥差,福娘也会让人把小琉求的特产送住京城。
“朕想,把小琉求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三年之内,自愿开荒者,免税赋三年,朝廷还会出一部分钱,作为他们搬家的费用。”
“皇上,有的时候,您的旨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各州县的态度就不一样了,若是真想让百姓自动迁移,去开荒种田,首先要确定他们是出于本意,而且,不能层层盘剥,这是百姓最害帕的,皇上,咱们这一路走来.想必您己经听过不少民问俚语,有句话.不知皇上可曾听过?”
“你说。”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次若真是迁移百姓.那就更加要慎之又慎,微臣到有一个办法,不知皇上想不想听?”
皇上笑着斥责福娘.“你这丫头.何时来这么多话.快说。”
福娘道:“若是朝廷补贴银两,难免不会层层盘剥,到了百姓手里,还不知道能剩多少.倒不如由商人自愿出这笔钱,百姓迁移,商人肯定也要迁移.皇上可以免去农人的税赋.也可以免去一部分商人的税赋,这样一来,官府就能省去一大笔费用,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皇上大笑.“福娘,此计甚合朕心,具体的,找会让户部去操作,明天我们就走。”
“明天就走?”福娘有些惊讶。
“是啊,明天就走,明天找们向东走,朕想去海边看看。”
福娘心中了然。
翌日天未亮.众人骑马上路,福娘后知后觉,原来鹰卫早就备好了马匹,来的时候的静悄悄,走的时候,依然无声无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皇上,曾经在这个村子住了一个月的时间。
众人骑马而行,逢城进城,若有官员违规行为,皇上便会让鹰卫快马传书,交由京城处理。
他们这一路走来,并无大的动静.或许,各地官员都已经知道昭云公主和甘泉公主微服私访的事情,故而有所收敛。
这两个奇女子,在大晋缔造了一个传奇。
这里是海边的一个小渔村,皇上说,先在附近走一走,然后再到码头上船,他们不必急于一时。
海边的风景是美的.尤其是在盛夏时节.清凉的海风.吹走了心中的燥热。
福娘和昭云公主在海边拎贝壳,潮涨潮落,很多贝壳散落到海滩上,福娘想起以前和同事度假.海边的贝壳.哪里有这么多,到了福州,一直忙于政务,更没有这种闲心拎贝壳。
拿着大贝壳放在耳畔,海螺里传来大海的呼啸,福娘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现在他们在做什么,其实,她不算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
昭云公主比她觉得新鲜.给了很多,还想带回京城。
福娘四下张望,发现皇上正在和织网的妇人聊天。
皇上被日头晒得皮肤勘黑,加上语调温和,怎么看,也不像是万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
福娘和昭云公主并没有凑上去,不知道皇上再在他们谈什么,那些个妇人笑的很是开心,后来.还有一个妇人从海边的竹竿架子上取下一条晒干的咸鱼送给皇上,皇上道谢之后,走向福娘他们这边。
这个渔村是没有客栈的,他们必项赶回城里才有住的地方。
皇上倒背着双手,背影高大威严.他面朝大海.没有人知道他在看什么,远处,一片茫茫,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发出轻厉的叫声。
突然,一阵动静,惊扰了皇上。
皇上转头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