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明朝军民同心,皇上您的祖先也不可能攻入北京城,不是吗?因此可见对明朝怀有留恋之情的人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但对汉族统治的天下怀有向往之情的人,在汉族学子和士族中应该大有人在。毕竟每个民族的人都会对本民族有所偏爱。因此至高无上的皇帝是那个民族的人,那个民族的人的地位就会比其他民族的高。皇上自从你们满族入关一来,不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满族人的地位吗?如今满族人的地位远在汉族人之上。而汉族几千年以来,除了元朝时期外,一直都有着比其他民族更高的地位的,所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怀念汉族皇帝统治的时期。只要皇上能像唐太宗那样,平等的对待天下的子民,使满汉一家,使汉族人不会有心理落差,感觉汉族皇帝和满族皇帝的统治之下自己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汉族学子和士族对以往朝代的怀念就会渐渐的弱化,甚至趋于无。”
康熙深深地看了林成许久,忽然开怀地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林成你果然名不虚传,小小年纪的既然可以将政局人情看的如此透彻。甚至于比朕看的还深。朕本来还要再考核你一些问题的,但现在朕觉得没必要了。你这段时间就多来朕这走动走动吧,朕很喜欢和你谈天说地。半个月后,你就带着清婉公主去周游吧。朕希望今后,你们去周游的途中能多给朕写写信,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如此一来朕也知道你们平安,二来,朕想借你们的双眼看清民间的一切。清婉,你对朕承诺过的一切,朕可记得清清楚楚,朕希望你也同样记得清清楚楚。”
安好忙道:“清婉铭记对皇阿玛的承诺,还请皇阿玛放心。皇阿玛,半个月后,我和林成哥哥就可以在京城的附近城市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周游期了吗?”
康熙:“你们可自行安排周游路线,一个月的考核期就不用了,朕相信你和林成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来的。”
☆、第二十三章 周游准备
林成跟着林知府回到他们在京城下榻的客栈时,夜色已经拉开序幕了,爷孙俩都已经身心俱疲,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
而安好就没那么好命了,尽管睡意一阵一阵的袭来,也不敢回去休息,见康熙谈兴正浓的,只好强打起精神来,陪帝王聊天。何况,康熙现在谈的话题,与自己和林成密切相关。
康熙:“清婉,虽然朕同意你和林成一起去周游,但绝不可能让你以大清公主的身份出去周游的,倘若让你以大清公主的身份出去周游一来会招致众臣的反对,从古至今就没有出现过公主婚前,不好好的呆在深宫里学习礼仪女红,而和未来的驸马周游世界的例子,这在礼法上是行不通的。再次就算众臣妥协了,但公主出巡必须要有一个说的过去的名义,而且,要以公主的仪仗出巡。朕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说的过去的名头,再说如若你真的以公主的仪仗出巡,一来劳民伤财,二来你和朕甚至于皇室都会受到诟病,三来也与你和林成此次出游的初衷想违背。”
安好:“劳皇阿玛操心了,清婉明白的,所以上次我也有说过,我不会以公主的名义周游的。”
康熙:“可尽管你不以公主的名义出巡,但宫里无端的少了一个公主,对外也要有个说法。朕想来想去除了装病休养外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所以从明天起你就开始装病吧。半个月后,朕再借太医之口对外声称清婉公主病情加重,需要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休养。先将你送至边远的山村,然后朕让林成到那找你,你们俩再从那儿出发吧。”
安好:“清婉不孝,让日理万机的皇阿玛,还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操心清婉的琐事。清婉叩谢皇阿玛,愿皇阿玛万寿金安。”
康熙挥了挥手,用遮掩不住疲惫的声音道:“罢了,忙活了这一天,你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安好:“清婉告退。皇阿玛也早些安寝。明儿个还要早朝呢?”
安好一直低头恭敬地告退,所以没有看见康熙那一向清冷锐利的目光,今晚却异乎寻常的疲倦,慈祥和流落出了不舍和无奈。一直目送着安好,直至安好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了乾清宫的门口,康熙也没有收回视线。李德全看见康熙这幅摸样,在心底轻叹了口气。尽职地对康熙道:“万岁爷,夜深了。”
康熙似乎没听见李德全的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李德全道:“三年了,朕早已习惯了宫里有那个小丫头的生活,习惯了听清婉院的主管向朕汇报她的一举一动,习惯了看着她的画作,她的刺绣。尽管每每被她作品中的飘逸灵动的意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所感动,但始终没能放下对她的心防。如今卸下对她的心防,朕才恍然发觉原来在朕的内心深处,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当成了亲身女儿来怜爱和关怀,不自觉的想知道与她有关的一切,想看着她一步一步长大,只是朕以前一直以为对她的事格外上心,是因为把她当成十三十四阿哥的鞭子,想借用她的优秀来鞭笞十三十四阿哥奋发图强;同时也防备着她,因为朕打心底里认为三年前她会请求朕给她提供学习的条件,是因为她的生父教他读书识字,书读多了,心也就大了。朕这三年来一直防着她,会因为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心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当初朕还打算,只要,感觉到她的言行举止流露出野心的迹象,朕就让她消失在这世界,以绝后患。李德全,你说朕的疑心是不是太重了。”
李德全:“皇上,您是一国之君,身上担着天下苍生的幸福。自古治国要先齐家。皇上对清婉公主其实一直都喜爱的紧,要不然也不会因不忍其在其亲舅舅家受虐待而将她接进宫,并亲封其为清婉公主。只是皇上见清婉公主聪慧异常,且勤奋好学,担心她因懂得的多了,心变大了,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另一个太平公主,乱了朝纲。皇上的良苦用心,天地为鉴。”
康熙:“只是这几年朕对那丫头的防心那样重,朕想凭借那丫头的聪慧,恐怕也早已感受到了。不知道她心里是否有怨恨朕?将来出了这宫会不会把朕当成父亲那样的,时常给朕写封信,报报平安?”
李德全:“皇上多虑了,凭借清婉公主的聪慧善良,会理解陛下的苦心的。”
康熙:“但愿如此吧。李德全,清婉公主那边的事安排好了吗?”
李德全:“皇上放心,已经安排妥当了,明天当皇上您留下一些重臣在乾清宫与您闲聊时,清婉院的主管,会进来向你禀报清婉公主生了重病的消息。然后,胡太医去清婉院回来后,会当着重臣的面禀报皇上,清婉公主在为其生身父母守孝期间,忧思过度,以至于郁结于心,玉体违和,需到一山清水秀之地,沾染天地的灵气,且在大自然中放开心结,方可治愈。”
尽管已经很累了,但林知府因为心中有事,还是早早的就醒了。林知府推开窗户的时候,看见启明星正在天境熠熠夺目,凝望着深沉而无边的黑夜,林知府的眼前仿佛又闪过康熙大帝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不禁打了个冷战,想起白天在乾清宫的一天,像是在鬼门关绕了几圈。要不是林成和清婉公主足够的聪慧和对荣华富贵没有贪念,估计不久的将来林氏一族就将在地府相聚了。想到这些,林知府对仕途的执着忽然就烟消云散了,以前盼望着天资聪慧的林成,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光耀门楣,可现在,却从心底里庆幸,孙儿没走读书入仕之路。好男儿志在四方,踏遍山河,总比在帝王手下战战兢兢的做官,来的自在潇洒,也有意义的多吧。要不是年纪大了,林知府甚至想和孙子一起去周游,可是人老了,总归要落叶归根的,还是辞官归隐吧。只是家里那个不中用的儿子,恐怕正满门心思的扑在官场上,再加上有个目光短浅的儿媳妇在儿子的枕边吹着风,估计是不肯和自己一起辞官归隐的。林知府看着渐渐亮起来的天空,心想,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人老了,没精力也没心思来操心这些事了。再说就算自己那不中用的儿子惹了天大的祸事,想来也波及不到,早已浪迹江湖的孙儿,林氏一族无论如何都会留下香火,这就足够了,该知足了。林知府想到这里,关上窗户,回过神来,看见桌案上快燃尽的蜡烛,又想到,这根蜡烛不就是现在的自己吗?没有多少时间活了,这一生为父母活,为家族荣誉活,为子孙活,却还从未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