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得是康熙亲手养大的宝贝儿子,太子几句话说到他心坎儿里了,粮食丢了是小事,可在朝鲜等诸侯小国面前丢了脸,失了大清的威风就是大事了。
不过康熙爷心里这口气总算出来了,他点点头,就按太子的意思办,可是谁也没想到粮船再一次被劫了,之后依然行踪成谜,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循。可这次康熙没再给任何补救,第一次是在两国交界海域被劫,大清也要付一半责任,可是这次是在朝鲜海域被劫,那么抱歉,大清不管。
为什么一向好面子爱管闲事儿的康熙爷没管呢?
呵呵,那就要说到阴谋论了,连着两次粮船被劫都在邻近朝鲜或朝鲜境内,这让康熙不得不慎重思考,也许朝鲜八道的灾情并没有朝鲜王说的那么严重,肯定有灾情,但说不定他借此夸大,目的就在于想要囤积粮食,还要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样。
难道说,朝鲜心大了?觉得我大清太好说话了,把胆子养肥了,想要跟他玩心眼儿了?
总之一句话,朝鲜被康熙设想的十分黑暗,于是本应靠大清救济粮解决灾荒的朝鲜,一下子陷入了灭国的危机,朝鲜八道因着灾情饿死的人太多了。朝鲜王再三上疏请求大清援手,并附上疏自称臣国附属之地,更是从朝鲜运来不少的朝鲜王室历代存下来的珍宝,献给康熙。
这次粮船总算没有被抢,终于平平安安的运到了朝鲜,不提朝鲜八道灾民的欢呼雀跃,就说康熙和婠婠两个人,康熙是觉得他猜对了,朝鲜王就是心大了,看看这一船一船的珍宝,呵呵,要是没有这一次打压,朝鲜还不定怎么样呢!
而婠婠则是听着属下报告朝鲜受灾又损失不少银钱珠宝,高兴的不得了,当初她就不喜欢傅采林那帮人,你说你一个朝鲜人,没事来我大唐参合什么呀!能耐那么大,回你自己国家称王称霸去。
朝鲜之事终于告一段落,到了四月,多罗贝勒胤禛又添一子,为庶福晋马佳氏所出,这是胤禛的第二个儿子,对于十五、六岁当娘爹娘的年代来说,已经二十岁的胤禛只有两个儿子,且年岁尚幼,并无一个是嫡子,这对他十分令人发愁的事情。
而四贝勒府上的浑达奇侧福晋是个贤惠人,贝勒府里的孩子太少,如今能伺候贝勒爷的除了婠婠这位侧福晋,就只有格格伊氏,和上不得台面的侍妾王氏,像是婠婠说的除了旁边八贝勒府,其余的府上那个不是格格侍妾有几个,所以婠婠递牌子进了宫,先到永和宫跟德妃见了一面。
德妃听说来意点点头,胤禛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再怎么样也希望他能子嗣丰盛的,但是十指有长短,手心手背还有薄有厚呢!无疑老儿子十四阿哥胤祯就是德妃娘娘的手心肉,所以一来说好的德妃都留给了老儿子胤祯,赐给大儿子胤禛的基本上都不怎么样。
婠婠端坐在那儿,笑意吟吟,心中不住的撇嘴,想着肯定跟往常一样是汉军旗包衣的格格,哪想到德妃这次居然赐了她哥哥家的庶女,也就是德妃的亲侄女给大儿子胤禛,搞得婠婠都以为今天太阳出来的方向不对呢!
但是仔细一想想就明白了,如今大儿子封了贝勒,小儿子尚且年幼看不出什么,而大儿子已然有了爵位,并且有个在户部行走的差事,若是不想大儿子跟自己离心,怎么也要拉拢一番才是。
看看被带进来的叫莺儿的姑娘,十四、五岁的年纪,想是进宫没几年,眉宇间还有些稚嫩和青涩,但是身段发育得极好,皮肤白皙,细眉大眼,跟德妃有着那么相似的两三分,透出一股温柔似水般的羞怯来。
婠婠夸了两句,便把人收下了。德妃也没多留她,知道太后那儿还等着她,便放她走了,等到临出宫再来永和宫把人带走就行了。
婠婠还是喜欢实诚敦厚的太后娘娘,见过礼之后,直接把来意一说,太后一听哎呦!四贝勒府上和着才那么几个人,刨去一个刚出月子没多久的,一个身份不够的,也只有浑达奇氏和一个格格,就算再加上刚才德妃给的才三个人。
老太后是个实在人,大手一挥,赐给婠婠两个满军旗格格,是今年大选递上来的名额,都试过了初选,二选没过,家世不盛的。太后原本想给养在身边的五阿哥胤祺留的,如今婠婠求到她跟前,是在的太后娘娘无私的就给了她两个看上去很好生养的。
婠婠高兴的谢了恩,出宫的时候带了三个格格回府,晚上胤禛回来的时候,听婠婠一说表示明白了,夸婠婠做得好,毕竟以前额娘赐下来的都是汉军旗包衣,身份怎么也不上满人,胤禛的想法就是还是要满军旗贵女生的孩子更好啊!
如今一天三个都是满军旗的,除了一个是乌雅家的,剩下两个都是满军旗贵女,虽然家世不显赫,但是好歹不是包衣出身啊!
在婠婠的安排下,胤禛按照规矩应当去新来的格格屋里就寝,第一个晚上是太后娘娘赐下来的格格颜佳氏。
胤禛一进屋子,看见她的第一眼,耳边仿佛想起自己侧福晋说的那句看上去就是个好生养的。身前行礼的女孩儿不过十三、四的模样,但身条极好,略微有些丰腴,脸蛋儿红扑扑的,看着就很健康。
一夜颠鸾倒凤自是不必多说,第二天早上敬茶的时候看见另外两个格格,胤禛才知道太后她老人家是真的照着好生养这个标准在给他挑格格。
可是即使府上又添了三位美娇娘也没能让四贝勒胤禛在家多呆一刻,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户部衙门,除了年后的运往朝鲜的救济粮接连被抢,案子却毫无头绪之外,剩下的便是每年雨季所需要预防的洪涝灾害。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不但雨多,事儿也多。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初十日,清政府吏部右侍郎陶岱从朝鲜返回,疏言遵旨赈济朝鲜事,其中写道:臣等遵旨赈济朝鲜,于四月十九日进中江,随将赏米一万石,率各司官监视,给该国王分赈,其商人贸易米二万石,交与户部侍郎见和诺监视贸易。
据朝鲜国王李焞奏,皇上创开海道,运米拯救东国,以生海筮之民,饥者以饱,流者以还。
目前二麦熟稔可以接济,八路生灵全活无算。
康熙帝闻奏后,作“海运赈济朝鲜记”。
婠婠知道后笑个不停,决定从今天开始也给她儿子写个手札传记,等到以后儿子长大了拿给他看,不定多有趣。
康熙三十七年的浑河尚算安定,因着修建河堤,在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经康熙帝御赐,浑河改名永定河。
浑河,发自马邑,其源很小,每遇大水之年,就横流泛滥,淹没民田,究其原因,是由于浑河淤沙多,春天水少时,保安以下居民又引黄河水灌田,致使沙粒壅垫,河身积高,遇到霪雨水发,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造成河水弥漫,田土冲没。
霸州、新安等处,数年来水发时,浑河水每到雨季都会发大水,因着它与保定府南河水常有泛滥,旗下及民人庄田都被淹没,其原因是保定南河水与浑河水汇流一处,势不能容,以致泛滥。每到此时浑河灾区,百姓便以水藻为食,于是,康熙帝命原任河道总督于成龙往察浑河,原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往察保定府南河要求他们详加勘察,绘图议奏。
康熙下令官员各处筑堤时要挑淤沙,河两岸挖掘五六尺深、宽,令水畅流,才不会淤涨,且筑堤修河工程完毕后,要设立河夫,委官监视,及时修治,大旱年头要除去淤沙,才能保证杜绝水患。
七月二十一日,于成龙疏奏霸州等处挑浚新河告成,新河从良乡张家庄至东安郎神河,长二百里,两岸筑堤,束水出三角淀,在直沽入海;并要求皇帝赐于河名。康熙帝遂赐名永定河。此后,浑河便改名永定河,设永定河河兵三千名,永定河的防护照黄河例实行。
雨季的到来让户部和工部都忙了起来,胤禛怕热,入夏之后更是暑热难耐,但是因着在户部行走的差事极其重要,永定河虽修了新的河堤却也并不是只有它一处年年河水泛滥,尤其是黄河、淮河等地。
胤禛每日呆在户部看各地灾情奏报,算计着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又有多少百姓和地区受灾,朝廷需要拨下多少银子赈灾,每日忙得不可开交。
远在湖南原是吴三桂属下潜住苗峒多年的将军黄明,因茶陵州知县私派引起民愤,便伙同陈丹书、吴旦先等茶陵州、靖州等地聚众起事。
八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