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朝投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然病已忆端妃。”

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后寝宫失火,嘉靖故意命人不去救火,方皇后因此被烧成重伤,几天后死去。由于“宫女起义”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在“壬寅宫变”后,三十多岁的嘉靖住进了皇城西苑的永寿宫,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紫禁城内的寝宫里居住。

嘉靖为了能够当一个合法的皇帝,差一点儿连父母都不能认,这是他对文臣之狠和极度猜疑的由来,而又因为他以硬制软,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所以他的一生一定会把“文攻武卫”进行到底,这也是后来的夏言、严嵩、严世蕃、徐阶、吕芳、陈洪、高拱、张居正等,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原因之一。“廷杖里面出皇位!”他的皇位是靠廷杖打出来的!

嘉靖为了长寿,差一点儿被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女勒死(实在是太没面子了),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但还是搭上了两个冤魂:端妃和方皇后。并且从此对女人产生了极端的不信任和恐惧,成为嘉靖永远的痛!应该说,宫女敢杀皇帝这件事的后面,很可能与嘉靖继统有关。因为继统不合法,宫女也不认天子的正统性,这或许就是嘉靖搬出紫禁城,长期不上朝的根本原因。但是,嘉靖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给子孙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

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着活下去的理由。而一个孤独的帝王,在知道自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他需要对自己统治这个国家的经历,找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刘和平在《大明王朝1566》结尾时,为嘉靖找到了这个理由,尽管有些史学家可能不认可这个理由,但多数观众应该会认为,刘和平为嘉靖安排的结局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嘉靖知道自己靠药物托着的那股元气正在一点儿一点儿地泻去,必须抓紧时间将后事交代给裕王:

“君既不是山,臣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只要朕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看来,来回杀人其实是帝王搞平衡的一个绝招。)

嘉靖最后给了裕王三道遗诏:

第一道:《着将楚王庄田退发百姓诏》,算是安抚百姓,为民再做一次主,办一件实事。

第二道:《赦免户部主事海瑞诏》,理由是:“张居正说过海瑞是‘国之利器’,这话说得平常。这个海瑞就是我大明朝的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留给你。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裕王哭了。

嘉靖无比怜惜地看着泪眼汪汪的裕王说:“不要哭,听朕把话说完。”

他知道这个儿子,不论是跟朱元璋比,还是跟朱棣比,或是跟自己比,各方面都实在太弱了。

“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是一人独治。你太弱,没这个本事,让内阁和六部九卿多担些担子,用贤臣做首辅。”(能专制则专制,不能专制就只好讲民主吧。)

第三道遗诏没有封面,只有三个人的名字:徐阶 高拱 张居正!

裕王问:“这三个人之后,还有何人可用?”

嘉靖用最后一口气说:“那就是你的事了。”

在刘和平的笔下,嘉靖对自己四十五年的统治算是自圆其说了。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刘和平为嘉靖以及嘉靖式的帝王自圆其说了……

而历史的绝对真实,只有上帝知道。


帝王思想是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精神母乳。

不是企业家不小心,而是传统无法抗拒。

每一个企业家都有一两件刻骨铭心的事,正是这些事已经而且还将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王朝的投影(1)


一份神奇的皇家档案: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年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引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版。)

就是这个朱元璋,以其低微的出身和无学历的头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当政的王朝(以277年的历史跨度排名第二,仅次于289年的唐朝)。这个让许许多多最愚蠢的高贵者无比汗颜、让许许多多最聪明的卑贱者热血沸腾的人物,成为对中华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杰出帝王之一。清朝的两位极为自负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也对朱元璋尊敬有加。满清在集中了大批饱学之士,花了几十年编纂而成的《明史》中,对明代的疆域是这样描写的:“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康熙下江南时,经过明孝陵,他让抬辇的人从侧门进,路过坟茔时,他亲自下辇,步行而过,并给出了“治隆唐宋”的评价。乾隆南巡时亲自祭拜明孝陵,并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是不是爱新觉罗的后人,对自己的祖上夺了朱家的天下,多少有一点儿心怀愧意呢?不得而知。但如果朱元璋没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和能力,没有惊人的成就,康熙和乾隆肯定是不会对一个前朝皇帝如此尊崇的。

当然,朱元璋不会想到,他领导的那场反抗元朝统治并为朱家带来无比荣耀的辉煌革命,以及他亲手创立的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些重要制度,经历17帝,在他死后246年(公元1644年)时会走到尽头,被他那个时代一点儿都不起眼的女真人后代取而代之,一个拥有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竟被一个只有一百万人口的游牧民族打得落花流水,害得全国的老百姓都受到牵连:“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事,不要说朱元璋不答应,就是朱棣也不答应啊!中国的儒教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动。满人前额不留发,为的是在纵马奔驰和射箭时避免散发遮住视线,而粗大的辫子,野外露宿时可做枕头。而汉人被满人剃发,则纯粹是亡国、亡种的象征。满人的这一手,比历史上所有的入侵者都来得高明,因为外表的变化,对一个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一个汉族男人来说,被逼剃发近乎于阉割,这种心理的征服和精神的凌迟,是远甚于身体死亡的最彻底的征服。

2004年,刘亚洲《再祭甲申》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三百六十年前,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中国天地大变。一个旧王朝死了。一个新王朝刚从母胎里生出来也死了。一个更新的王朝跃上了历史舞台。这个王朝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他们自己。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这个王朝有关。”

明朝灭亡了,但一部明朝的历史,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穷的启示。因为,明朝的历史是汉人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历史,是离现代最近的纯粹汉文化的历史。这样一部长达277年的历史,有着足够长的时间,演义出了封建专制制度由开国皇帝(执政30年)从零开始建立,再传到后世的十七代具有各种禀赋的子孙手中,历经了各种国际、国内矛盾的考验,充分展示一个大国的政治冲突、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最后由盛而衰的完整过程。对明史的研究,一直是顺治帝之后的清朝历代皇帝的必修课。在清朝覆灭之后,明史也一直被中国的许多领导者看作是借鉴价值最高的一部断代史。刘亚洲在他的那篇《再祭甲申》中还写道:“明朝是个大国,但汉民族是个弱势民族。清国是个小国,但满族是个强势民族。强势民族最醒目的标志是,它的心胸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