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国到开皇末年,只短短20年的时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就发展起来了。隋
朝虽然是个短命的朝代,只存在了37年,但却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
制度,为不久以后出现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隋朝的统一,
意义是相当大的。
… Page 11…
开凿大运河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认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
训,改革各种政治制度,制定比较合理的刑法。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又实
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的负担。隋文帝还比较注意节俭,
一旦发现官员有贪污奢侈的腐败行为,都要严加惩处。他的皇子杨俊背着他
在外面大造华丽宫殿,用黄金装饰屋顶,用美玉铺砌台阶;隋文帝发现之后,
非常生气,马上把杨俊抓起来关了禁闭,结果杨俊病死在囚室里。经过许多
年的努力之后,隋朝的经济恢复发展得很快,国家渐渐富强起来。
但是隋文帝是个容易轻信谎言的人,他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之后,另一
个儿子杨广千方百计想把杨勇废掉立自己为太子。就用阴谋把杨勇的名声搞
臭,让隋文帝越来越讨厌杨勇。不久之后干脆按杨广的意思废杨勇而立杨广
为太子。
杨广夺取太子的名号之后,野心更大了,他想早一点当上皇帝,就残忍
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隋文帝,然后自己即位,杨广就是后来的著名的暴君隋
炀帝。
历史上的隋场帝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对他的残暴荒淫一再
谴责、批判、指责,认为他是历史的大罪人。但也有不少人主张应客观评价
隋炀帝的是非功过;因为除了他的残暴之外,隋炀帝还做了许许多多值得大
书特书的历史业绩,如打击分裂势力,抵御边境侵犯,开拓疆土,开凿大运
河等。其中,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
用,大运河对于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期,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采用刀
耕火种的方式”。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
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处女地。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首推江浙,
特别是会稽郡 (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了士族门阀盘踞的地方,这些地方的
土地“亩值一金”,其肥沃程度可与关中相媲美。但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在
北方。而北方城市和边防军所需要的粮食,有很大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马车和人力车运输,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无法满足北
方各地的迫切需要。利用水路运输,是当时最切实可行的办法。由此可见,
尽早动工开凿大运河,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即使没有隋炀帝,这一
时期必定也要开南北运河的。
从政治方面看,江南的阶级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始终是比较尖锐
的。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大地主沈玄■、汪华等聚众反隋,有的
称天子,有的称都督。隋文帝派杨素调集大军,历时两年才平定江南的叛乱。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第二年,
潮州少数民族发动起义。由于南方人民的不断起义,于是隋文帝下诏没收天
下兵器,严禁私造。同时更禁止江南人私造大船,凡是三丈以上的船只,一
律由国家没收。隋炀帝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于是下令开凿大运河,
使南北运输畅通无阻。
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之外,隋炀帝决定开凿大运河还有想到江南
享乐游玩一番的因素。杨广早年曾任扬州总管,对江南盛景始终非常恋慕,
… Page 12…
这从他留下来的大量咏江南风景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曾作过一首《春江
花月夜》,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扬州的秀丽风光。隋炀帝本来就是一名风流皇帝,说
他想开凿运河以便去江南游玩,应该也是开运河的动机之一。
在中国古代,天子一般都有出巡的习惯,叫做“巡狩”,炀帝当然也有
这样的打算。在开凿运河前一年,他曾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以来天子都有
巡狩之礼,以前江南的许多皇帝大多贪恋宫廷的奢侈舒服的生活,呆在深宫
之中,从来不走出宫门与老百姓见面。也许这正是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出游并不单纯为了享乐和游玩,还有深入民间了解
民情的意图在内。
如果追根求源,最早动工开凿大运河的是隋文帝。他在位的时候,出于
水利灌溉和漕运的需要,曾征发民夫引西边的渭水从大兴城到达东边的漳
关,东西全长300里。这段运河开通后,隋文帝命名为广通渠。广通渠的开
通确实大大方便了关中地区的物资转运工作。
炀帝即位,便积极动员人力物力开凿东南运河工作。公元605年开通济
渠,下令征调河南、淮北一带百万民工,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
又从板渚 (今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向东南经
今夏邑、永城、宿县、灵壁、泗县,由盱眙对岸入淮水,再折向今清江市,
达于邗沟。同年又征淮南民工十余万开邗沟,修整扩大前代故道,从山阳(江
苏淮安)引淮水至扬子入长江。通济渠的开凿,直接沟通了黄河、汴水、淮
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运河的主体部分。“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
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
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又征发
河北地区男女民工百万余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今辉县东北至临
清,顺卫河经今天津至涿郡,长达二千余里。大业六年 (公元610年)凿江
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长达八百里,河宽十余丈,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水系。
历经短短的6年时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长达4800里,是隋朝国
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运河的开凿,虽然和隋炀帝个人有关,毕竟是反映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运河贯穿陕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五省区,
并连结这一地区各个水系,这样庞大而成系统的工程,对于加强国内经济文
化交流很快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据当时的史书记载,通济渠向西直通黄河
和洛河,向南直达长江和淮河;隋炀帝每次巡幸,都从这条运河上经过,顺
利到达扬州。中国东南诸省,如交歧 (今越南北部)、广东、湖南、湖北、
扬州、浙江等地区,都有商船到达这里,在通济渠上往来不绝。运河的开通
带动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往日十分萧条的大运河两岸,商业都市日益繁盛,
如运河南端的杭州,运河与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和江都,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
楚州,运河与黄河相遇处的汴州等,都是人文、物资及商品交流荟萃的地方。
当时的河北与江淮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不仅农业经济有发展,而且手工业、
商业贸易也有长足进步,人力物力基础雄厚,为运河开凿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运河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虽然有隋炀帝的贡献,但主要是当时各族劳
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劳动的结晶,它同我国古代长城一样,享名世界,成
为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值得人们重视。
… Page 13…
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也和修长城的过程一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可
以说,大运河的每一处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挖出来的。当时,隋朝的统治者
为早日开通运河,对劳动人民特别残暴。为了开挖引洛水入黄河的工程,以
及修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