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 药 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 宋 《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 代 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 代 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 朝 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 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 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 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 学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 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 起 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 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 轼 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 永 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 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 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 游 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 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 阿拉伯帝国
欧 洲 查理曼帝国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 举 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 兵 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 兵 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 田 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 税 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前面是中国古代史,但有不少审核中,稍等等,不全的补上后,发后面的近代史喽!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