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顺口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洋海军多导弹,扩张亚非为沙文④。 
 ②侵略亚非 侵阿⑤威胁波斯湾,苏联霸权到峰顶。 
2、美国战略收缩 美国总统尼克松,外交调整有原因。 
 ①原 因 苏联猛攻势压顶,经济危机⑥又发生。 
 ②撤军越南 侵越战争陷泥潭,战略收缩举措新。 
 撤军越南订协定⑦,中美关系大调整。 
 ③中美通好 访华⑧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格局新。 
三、80年代初…90年代初 
1、美国强硬措施 里根执政又更新,对苏强硬态度明。 
 ①局部战争 局部战争渐渗透,拖垮苏联目标明。 
 ②“星球大战” 高科军备军竞赛,“星球大战”最典型。 
2、苏联全面收缩 苏联戈氏⑨初执政,内政外交大调整。 
 ①裁减军备 放弃争夺减军备,全面收缩大撤军。 
 ②收缩撤军 中苏关系渐改善,退出东欧局变更。 
 苏联解体又剧变,争霸格局荡无存。 
'注释' 
①对奥和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结束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②赫氏:指赫鲁晓夫。③勃氏:指勃列日涅夫。④沙文:指沙文主义。⑤侵阿: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十年后从阿富汗撤军。⑥经济危机:指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⑦协定:指1973年签署的《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⑧访华: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⑨戈氏:指戈尔巴乔夫。  
 
  
  
 

 
 
 第五章 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现代科技  
 
  
 

 

  
    
 

 
 第二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1905…1911) 
★一、清朝统治空前孤立(1905…1911) 
1、背 景 世纪之交多风云,列强瓜分八国侵。 
 扶植清朝为工具,统治危机清新政。 
2、清末“新政” 奖励实业练新军,派人留洋学堂兴。 
 清朝新政激矛盾,增加捐说民抗争。 
 3、“预备立宪”(1905…1911) 
①原因 日本东京政党①兴,民主革命有精进。 
 三民主义反封建,清朝“立宪”“反革命” 
②概况 出洋考察五大臣②,清帝下诏仿宪政。 
 皇帝独裁无民权,宪法大纲为钦定。 
 预备立宪士绅欢,海外康梁空欢欣。 
 “预备立宪公会” ③兴,立宪派别终形成。 
 责任内阁多满人④,独裁专制欺骗人。 
③影 响 各派离心清孤立,参加革命反清廷。 
二、武昌起义及其影响(1911) 
1、有利条件 双十武昌起义兴,起义条件早奠定。 
 ①阶级上 武汉民资力量强,知识分子聚群英。 
 ②群众上 武汉列强侵略早,双重压榨民抗争。 
 ③组织上 湖北地区多组织⑨,新军参加反清廷。 
2、武昌起义 万事俱备风云变,武昌戒严无首领。 
(1911、10、10) 主动起义熊秉坤⑩,光复武汉立功勋。 
3、起义影响 湖北独立建政府⑾,“中华民国”国号新。 
 各省独立如席卷,清朝瓦解势喜人。 
 立宪官僚掌军政⑿,革命成功危机存。 
'注释' 
①政党:指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东京。②五大臣:指载泽、徐世昌、端方、绍英、戴鸣慈五人。③公会:由张骞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组织“预备立宪公会”。④多满人:1911年清朝设立的责任内阁,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⑤四省:指广东、湖南、湖北、四川。⑥保路同志会:四川立宪派成立的组织。⑦吴率领:四川同盟会会员吴永珊领导荣县起义。⑧鸣剑组织同志军:指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包围成都。⑨多组织:湖北地区的革命组织有日知会、同盟会汉口支部,文学社和共进会等。⑩熊秉坤:有熊秉坤和金兆龙。⑾政府:指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⑿掌军权: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多省脱离清朝独立,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大部分独立省份的领导权。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确立(1912…1916) 
一、袁世凯独裁专制,践踏民主 
1、专制独裁 北京政府袁执政,控制内阁“热衙门” ①。 
 (1912…1913) 独裁胁迫唐辞职②,北洋扩军裁南军。 
 反对组阁杀教仁,罢免都督达三省③。 
 “二次革命”遭镇压,统一南方势强盛。 
2、复辟帝制 强迫选举正总统,政党国会④遭查禁。 
 (1913…1916) 废除约法颁约法⑤,总统独裁似帝君。 
民主制度全践踏,“中华帝国”国体兴。 
 倒行逆施逼民反,护国声中见鬼魂。 
二、革命派维护民主,反对独裁 
1、“二次革命“(1913) 教仁改建国民党,国会选举获全胜。 
 ①起因 议会斗争图组阁,限制独裁党抗争。 
 “宋案”惊破组阁梦,袁免都督达三省。 
 ②概况 赣苏皖粤皆独立,湖口讨袁李烈钧。 
 ③结果 敌强我弱党涣散,“二次革命“事未成。 
2、护国运动(1915…1916)政党国会遭查禁,革命党⑥人又抗争。 
 ①起因 维护民主反复辟,参加护国各阶层。 
 ②概况 革命派 《讨袁宣言》反独裁,参加护国李烈钧。 
 立宪派 国体问题有梁文⑦,反对复辟若地震。 
 实力派 蔡锷组织护国军,进军南方⑧民响应。 
 ③结果 各省独立似春笋,护国运动初获胜。 
 民主共和烙民心,复辟倒退难得逞。 
三、日本侵华(1914…1918) 
1、侵华格局 一战侵华格局新,战前六国⑨今日本。 
 对德宣战侵山东,独霸中华露野心。 
2、《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⑩略说明,控制山东三顾问'11'。 
 (1915、5) 南满内蒙有特权,沿海港岛想独吞。 
 中日合办冶萍'12',合办军械及警政。 
3、皖系卖国 皖系执政借款兴,同意日本鲁驻军。 
'注释' 
①“热衙门”:指袁世凯安排亲信把持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②唐辞职:指为反对袁世凯独裁,唐绍仪等同盟会员纷纷辞职。③三省:1913年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④政党国会:指1913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⑤约法:指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⑥革命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⑦梁文: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⑧南方:指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进军四川、贵州、两广。⑨战前六国:指英、俄、美、法、德、日。⑩“二十一条”: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条件,从此形成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1'顾问: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12'汉冶萍:指武汉,大冶,萍乡。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3)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1915…1919) 
一、背景 
1、经济因素 一战民资新跃进,民资壮大又抗争。 
 民主政治要实现,思想解放是根本。 
2、思想因素 新式学堂留学兴,启蒙思想又动进。 
 西方思想传中华,民主共和深民心。 
3、政治因素 辛亥失败列强侵,扶植工具战乱兴。 
4、直接因素 封建思想根基深,尊孔复古逆流兴。 
 宣传儒学图复辟,知识分子①难容忍。 
二、概况(1915…1919) 
1、兴 起 上海创办《新青年》,抨击尊孔反帝君。 
 民主科学新口号,运动中心转北京。 
 “兼容并包” ②招贤能,北京大学聚群英③。 
2、前期内容(1915…1917)三大提倡三反对④,文化运动内容新。 
 ①提倡民主科学 民主科学两先生,反对封建治病症。 
 ②提倡新道德 口号“打倒孔家店”,揭批礼教说“狂人” ⑤。 
 ③提倡新文学 文学革命有两文⑥,形式自由内容新。 
3、新 发 展 十月革命⑦传中国,思想宣传有变更。 
 (1918…1919) 大钊文章⑧说革命,社会主义旗帜明。 
三、影响 
1、性 质 前期民资反封建,后期马列初飘扬。 
2、功绩 ①重创儒学 封建思想受重创,人民思想大解放。 
 ②传播西学 自然科学得发展,民主科学初弘扬。 
 ③宣传马列 社会主义新思想,中国革命新方向。 
 五四运动初动员,运动功绩永难忘。 
'注释' 
①知识分子:指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后来他们中间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