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胡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褪遣坏眯孤┢涓鋈说恼媸瞪矸荩腋辖舻阃啡绲匪獍愕卮鹩α怂庖簿褪俏裁丛凇段搴肌啡榈纳仙舷孪隆⒗锢锿馔舛颊也坏焦赜谧髡呋鹧嫠慕樯芪淖值脑颉!  
  我们言归正传,再来谈谈《五胡录》。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是中国历史长卷中最惨烈、最奇特的一个段落。辽阔的华夏大地头一次被勇武剽悍的少数民族所统治,他们性情刚烈,为人慷慨,精战阵,善骑射。他们驱动本部族的主力骑兵,把以步兵为传统作战主力的正统汉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他们长期控制着秦淮以北的广大土地,逐渐同当地的汉族同化,并最终统一了整个中国。这样的结果实在让那些掌握着话语霸权的自命正统的汉族文人所难以接受。于是,有关五胡十六国的一切像是被有意封杀了一样,滚滚十六国的战乱故事也几乎成了一段被湮灭的历史,尘封在寂寞的角落里,不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知。   
  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我国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的附录里,列有《我国历代纪元表》,这份表中却略去了有关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就连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也是仅仅提到了石勒的“尊汉运动”、苻坚的“淝水之败”以及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等内容。而没有一星半点涉及这一段如史诗般气壮山河的战争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今天,那些曾经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的铁骑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好勇尚武的民族也已先后消亡。历史上的胡骑烟尘都已成如缕往事,刀光剑影也都化作南柯一梦。《五胡录》一书刻意将这段历史重新提起,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翻案,最终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不要让这段历史成为历史学究们束之高阁的尘卷,更不希望这段历史成为人们眼中的历史盲点,如是而已。   
  先贤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分分合合”的历程中,如同被冥冥之中的一双巨手揉捏,最终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在中华民族所走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当中,积淀了太多的伤痛与挫折、光荣与梦想。李东阳先生有一句名言:“历史是强者的生存课本。”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教会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必须无比珍惜今天这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由于《五胡录》的电子版在网络世界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因此在编辑成书时,我们对原作品的篇章结构未做任何改动。此外,为保持作品的完整,使其更具可读性,我们特地将火焰塔的《二读〈五胡录〉之煮酒论英雄》以附录的形式一并收录于本书中,以飨读者。   
  我坚信,通过阅读《五胡录》这本书,一定会让读者诸君获得一次体验金戈铁马的慷慨、山河破碎的伤感、风云济会的豪情、英雄折腰的悲壮、治世能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唏嘘以及乱离人的可怜而不可救的悲哀等诸般情感交集的难忘的阅读感受。   
  杨小虎   
  2005年11月15日                         
序曲:暴风雨前的海洋     
  一   
  五胡是指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后来被当作公元300年~440年这段时期的代称。现在这些民族已经都不存在了,据说只有匈奴还有点人跑到了欧洲建立了匈牙利。今天,我们只能在历史的陈迹里,去寻找他们昔日带给当时中华大地的喧嚣和劫难了。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三国的末期,在公元265年,三国中的魏国已经让司马昭完全控制了,蜀国已经被司马昭的手下给灭掉了,吴国也在人人喊打的浪潮中摇摇欲坠。就在这个时候,有心一统天下的司马昭得了重病,只能把他心中的理想托付给他的儿子司马炎。    
  司马炎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十岁,第二天就把魏国的皇帝赶下了台,后人称其为晋武帝。三十岁的司马炎,野心勃勃、豪情满怀,他人也长得怪异,手长过膝,还有一头一直垂到地上的头发。(有点像现在的行为艺术家,不过当时行为艺术很流行,有的名人以不穿裤子光腚裸奔为荣,有的名人以死了老爹后还喜出望外、谈笑自若为荣,可见武帝的出格还算是比较规矩的了。)这位皇帝屁股刚一坐稳就制定了详细的强国统一计划,对国家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自己崇尚俭约,皇帝坐的牛车缰绳都用麻来代替丝绸绳子。不过他驾驭臣下却很宽松,无论是能人还是庸才都各司其责。这样,没出几年,晋就逐渐地强大起来。    
  司马昭的正妻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司马炎,另一个叫司马攸,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司马昭本来想立攸为他的继承人,后来在大臣们的劝说之下才立了司马炎。本着立长子的原则,武帝也准备把自己的皇后杨氏所生的长子立为太子,但是武帝的大儿子司马衷实在是不给他老子争气,武帝的父亲司马昭、伯父司马师还有爷爷司马懿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儿子司马衷却是一个什么都学不会的先天性脑缺损患者,无论哪个师傅教他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武帝感觉很不爽,杨皇后却偏偏宠爱着这个笨儿子,一天到晚对着武帝的耳朵根子嘟噜着立嫡以长的道理,把武帝听得头痛不已,不得不把这个蠢猪一样的儿子立做了太子。    
  光阴荏苒,太子已经到了该给他找个老婆做太子妃的年龄了。为了能给太子司马衷这个预备役的皇帝当老岳丈,很多官僚都开始了私下里的活动。这个时候,有个叫贾充的大臣(就是那个带头杀死曹魏皇帝的弄臣),他有一个女儿叫贾南风,长得五短身材不算,脸上还有一大块黑青色,就这模样贾充也想把她嫁给太子。当然,如果武帝事先知道贾充的宝贝女儿长得这般模样的话,是绝对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贾充的亲信侍中荀勖给贾充出了个主意,让贾大人去走走杨皇后的门路,贾充得计后,先花重金买通杨皇后身边的宫女,让她们一天到晚地在杨皇后耳边猛夸贾南风,把这个黑脸MM夸奖成了天下少有、地上罕见的大美人+大才女,哄得杨皇后动了心,就向武帝建议让贾女当太子妃,武帝一听,那也得先瞧瞧货色咋样啊,于是就要派个官员去看看贾MM到底是不是像杨皇后说得那样天花乱坠。正好担当这差使的人就是荀勖,他假模假式地跑到贾充的家里去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向武帝狠狠地把贾南风夸奖了一顿,他用的那些溢美之词可就比杨皇后更胜一筹了。    
  武帝一琢磨,既然女方条件不错,那就赶快挑个黄道吉日让他们俩成亲吧。不久就到了太子成亲的那天,新郎新娘闪亮登场,皇亲国戚、权贵勋臣们瞪大眼睛一瞧,得,痴儿丑女,成双配对,一个拖着长鼻涕,一个黑着青花脸,也真是天赐良缘、地造佳偶了,来宾们都不觉哑然,武帝心头也是懊悔不已。但是说来也怪,太子居然一点都不嫌弃他的丑新娘,两人在一起还很是亲热。武帝也只好就这么认可了这个钟无盐一般的儿媳妇。    
  看到自己的儿子有了相配的老婆,杨皇后心里倒很满意。没过多久,杨皇后身染重病,她十分害怕儿子的地位被别人夺走,临死的时候她把自己叔叔杨骏的女儿杨芷托付给武帝当皇后,武帝见杨皇后都快要死了,于是不得不答应了杨皇后的请求。    
  武帝允准了杨皇后的临终请求,这可把旁边的一个人给乐坏了,这人就是新科国丈杨骏。一时间杨骏的官职蹭蹭地向上狂升。原本杨皇后在世的时候杨骏就担任了镇军将军,自从他女儿杨芷给武帝续了弦当上皇后时起,杨骏就升职为车骑将军、临晋侯。至此这个杨国丈自恃是皇亲国戚,成天在外面飞扬跋扈,胡作非为。   
  众大臣都对杨家敬而远之。他们私下议论道:“杨家一门两后,靠着女儿升官,自古以来外戚和皇族结亲,灭门的多,终老的少,杨骏如此狂傲,将来要遭大难啊。”    
  太子的愚笨无能让晋武帝颇有些担心,而杨骏横行不法的流言蜚语武帝也有所耳闻。某一天,武帝在皇宫内的凌云台宴请文武百官,酒过三巡之后,尚书令卫瓘假装喝醉了,走到司马炎面前跪下,抚摸着武帝的龙座,嘴里含含糊糊地反复念叨:“这个座位太可惜了”。武帝也不笨,心里已经明白卫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