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精兵强将和谋士,因此实际上是全军的主帅。他决定着起义军的攻击目标
和计划。
为了建立根据地,朱元璋决定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渡江攻打采石、
太平 (今安徽省当涂县),然后进逼集庆。双刀赵、李扒头为首的巢湖水军
派人来和他商量合作,这正好解决了渡江用船的问题,朱元璋十分高兴,亲
自到巢湖和双刀赵面谈。李扒头想乘朱元璋赴宴商谈的时候,把他暗杀了,
再吞并他的部众。朱元璋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装病不去,反而请李扒头来赴宴,
李扒头果然来了,被朱元璋捆绑后投到水里淹死,双刀赵闻讯逃奔徐寿辉那
里去了,其他巢湖水军都归顺了朱元璋。接着朱元璋率领军队攻下了采石、
太平。
正当朱元璋准备进攻集庆的时候,元朝军队分两路包围了太平:一路用
大船封锁采石江面,堵住朱元璋军队的退路;一路由地主武装陈埜 (yě)先
攻打太平,形势危急。朱元璋亲自守城,把府库中的金银分赏给有功的官兵,
以鼓舞士气,派徐达率领一支兵马绕到陈埜先的背后。敌人腹背受敌,陈埜
先被俘投降。陈埜先表面上投降了起义军,心底里却盘算着如何陷害起义军。
由于找不到机会,他暂时在起义军中呆着。
这年七月开始,朱元璋向集庆发起了三次进攻。第一次由张天祐带了陈
埜先攻城,陈埜先叫他的部下不认真打,结果张天祐大败。九月,郭天叙、
张天祐带了陈埜先第二次打集庆。陈埜先暗地里和集庆的元将福寿约好,在
请郭天叙、张天祐两人喝酒的时候,把他们抓了起来送给福寿。结果两人惨
遭杀害。元军乘机反扑,起义军大败,死了两万多人。陈埜先在追杀起义军
的时候,被溧阳的地主武装误杀了。郭、张两个元帅死后,郭子兴的部队全
部归朱元璋统率。朱元璋从此成了这支义军真正的大元帅。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自率领水陆大军第三次攻打
集庆,首先打败了陈埜先的儿子陈兆先,接着把集庆城团团围住。元将福寿
几次督兵出战,都吃了败仗,后来他把城门关紧,只开东门出入,但是也被
起义军封死。最后,起义军攻破集庆,福寿被朱元璋的士兵一刀砍死。
朱元璋占领集庆以后,召集城里的父老们宣布:“元朝政治腐败,我带
… Page 30…
兵攻下集庆,是为百姓除奸平乱的,希望大家安居乐业,不要疑惧。贤人君
子愿意跟我建功立业的,我以礼任用;做官的不许横暴,欺压百姓;旧政不
好的,立即废除。”集庆的老百姓十分高兴,很快就恢复了城中的秩序。接
着,朱元璋把集庆路改为应天府。不久,韩林儿的宋政权在应天设立江南等
处行中书省,任命朱元璋为平章,作为它的地方政权。
朱元璋很注意收买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减少敌对力量。在攻打集庆
(今南京)的战斗中,元将陈兆先战败,率领所部3。6万人投降。这些降兵
不清楚朱元璋将如何处置他们,内心疑惧不安。朱元璋觉察到降兵的疑虑,
就在 3。6万人中挑选了 500个骁勇健壮者,把他们带到自己营房,夜里让这
500人环绕自己睡觉,而他自己平时的卫士一个也不留。朱元璋脱下战甲,
倒头酣然入睡,一觉直到天明。第二天,这500勇士非常感激朱元璋对他们
的信任,在攻城时个个奋勇先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那3万多士兵也都
安下心来为朱元璋效命。
攻占集庆之后,朱元璋以它为中心,东起句容至溧阳,西起滁州至芜湖,
把这么一块地方作为向四周发展势力的根据地。虽然地盘不大,但也正因为
他目标小,不招引元朝的注意。这时他的北面是韩林儿、刘福通,东面是张
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这样,东、西、北三面都有别的军事力量隔着,不与
元军直接接触。只有南面有零星几支元军。而这时元朝的主力正在北方和刘
福通激战,无力他顾。他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消灭周围一些孤立、分散的元
军、地主武装和其他割据政权的军队。很快,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
阴、常熟、池州(今安徽贵池)、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应天周围的
据点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被攻克。至此,朱元璋的地盘更大,根据地更
巩固,已有足够的力量向更远的地方发展。于是,他决定集中兵力,出击浙
西、浙东,消灭该地处于孤立无援的元军。
徽州有一位读书人朱升,很有计谋,朱元璋早就听说过他。当攻下徽州
时,朱元璋召见名儒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了三条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第一条是巩固后方军事;第二条是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第三条是不要急着称王,以免树大招风。朱元璋对这三条十分赞赏,留朱升
在军中办事,他的这三条建议也逐步实施。朱元璋并不急着作战,他利用应
天重要的军事形势,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使这个城市一直非常巩固。为了
保证粮食供给,他注意农田生产,禁止士兵在行军、作战时破坏农田,同时
在荒废的田地上开展屯田,专门设立了民兵万户府,在应天、江阴 (今江苏
省江阴县)一带,让军队边打仗,边种田,还设立营田司,派大将康茂才负
责兴修水利。朱元璋虽然占领了许多地方,实力不断扩大,但是他还是从属
于宋政权的,他的官职从江南行省平章到吴国公,都是韩林儿封的。至正十
八年 (公元1358年),朱元璋占领了婺州 (婺Wù,今浙江省金华县),设
立浙东行省,他在行省衙门口树起了“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
大旗,和韩山童、刘福通的“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是一致
的。直到灭了陈友谅,韩林儿也失败之后,他才称吴王。他用的年号一直是
龙凤,表明他仍然是接受宋政权管辖的。这一策略正是朱升的“缓称王”。
浙东虽已平定,但地方上的很有势力的大族刘基、叶琛、章溢还躲在深
山里,不肯出来。他们三人都抗拒过红巾军。朱元璋派人带了厚礼,并叫军
中的文人写了好多书信,再三地聘请。刘基等人经过了解,知道朱元璋的政
权并不与地主作对,才答应出山。这三人和婺州的宋濂一起被请到应天。朱
… Page 31…
元璋称他们为四先生,特地为他们盖了一座礼贤馆,招待得非常周到。他还
经常叫宋濂等人为他讲经史,认为这些东西对他很有用,常常和宋濂在一起
研究儒家的经典和历史上的成败原因。这些知识对于他下一步打败群雄统一
中国很有用处。
自投军七年来,朱元璋已由一个小兵发展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他的政
治地位变了,便不再反对地主阶级,而是突出了民族斗争的口号。他提出“驱
除蒙古势力,恢复汉人天下”的口号,用来号召一切反元力量,争取那些不
满蒙古贵族压迫的汉族地主阶级加入自己的阵营。
随着势力的日益强盛,朱元璋和其他割据政权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
开始与周围的军队打仗。最大的敌人是陈友谅。
陈友谅出身在沔阳(沔miǎn,今湖北省沔阳县)一个渔民家庭里,本来
姓谢,被陈家招去做女婿,所以改姓陈。他小时候读过书,在县衙门里当过
文书。徐寿辉在蕲州起兵后,他投奔起义军,后来领兵打仗,因为作战勇敢,
升为大将。徐寿辉的部下倪文俊在天完政权里以英勇善战著称,绰号叫“倪
蛮子”,他功劳很大,因此有了野心,曾经企图谋杀徐寿辉,夺取皇位,但
是没有成功,逃到陈友谅那里。陈友谅乘机杀了他,并吞了他的部队,当上
了天完政权的平章,成了大权在握的人。他的势力大了之后,也想篡权当天
完政权的皇帝。
至正十九年 (公元1359年)年底,陈友谅逼迫徐寿辉把都城搬到江州,
又把徐寿辉的亲信部属全部杀掉,让徐寿辉变成光杆皇帝。他自称汉王,第
二年五月,又带了徐寿辉去进攻朱元璋控制的太平。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