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匪的历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方面也有许多禁忌。    
        
    马匪    
    1、言语禁忌    
    一是言语禁忌。这是关于字、词和话语的禁忌。它是指说话涉及神圣事物或在神圣场所和神圣时间时,要避开不吉利的语言,禁止用亵读的言词,遇到犯忌讳的词语要用别的词来代替。如“梦”,暗示黑夜到来,是令人烦恼的不祥之兆,要用“冥”或“黄粱”代替。“虎、狼、牙”也是不吉之词。过去,人们把官府比作“虎口”,落入虎口者自是难以生还。“狼”的禁忌或许是因为土匪习惯上把政府军称为“黄鼠狼”,另一方面,也确实害怕山地和草原上出没的真狼、“牙”与“衙’同音,使人联想到官兵的攻击。因此,在使用“虎”、“狼”、“牙”这些词语时,他们用“海嘴子”、“裂嘴子”、“折刀子”来表示。“灵”、“鬼”也要避免提到。因为“灵”、“鬼”与死亡相连,易使土匪想到随时可能降临的杀身之祸,或者招来被他们残害的幽灵的报复。而“灵”义与“囹”、“裂”音同或音近,使人联想到监狱和车裂的刑罚。“谢”与“卸”、“猪”与“诛”、“睡”和“碎”、“饺”和“绞”也是同音字,都容易令人想到处死罪犯的刑罚——大卸八块、诛戮、碎尸凌迟、上绞刑架等,大不吉利,不可乱说。甚至连“吃饭”、“喝茶”也犯忌,因为“饭”与“犯”、“茶”和“查”同音。为了避讳这些词语,他们就把吃饭叫做“上传子”、“啃富子”、“填瓤子”,喝茶称为“上清传子”、“富海”、“受苦莲子”,饺子叫作“飘洋子”,睡觉称为“搪桥”,杀猪称为“搬浆子”等。其绑架活动不叫“抓”、“捉”,而叫“架票”。杀人称“放”,受伤叫“挂彩”或“贴金”,拒捕叫“扑风”,被捕叫“失风”等。此外,土匪还忌讳在言语中直接提到敌人,他们把地方官吏叫作“古子”,士兵和警察称为“蚱蜢”、“兔子”、“冷子”、“风”,衙门和警察局叫做“威武窑”,监狱称为“快窑”等。在匪帮中行走做事,要非常注意这些言语禁忌,否则就可能身罹祸害。比如,土匪把事情失败了叫“过了河”,死了叫“过了桥”,而真正的过河与过桥则忌讳说出,称之为“过坎”。江汉地区的匪首聂大辉有一次骑马夜行,马夫跟在马后,行至桥头矮檐下,对聂说:“团长注意脑壳。”聂匪听了,嫌他有意说破口话,非常厌恶。又走了没多久,要过小桥,马夫又提醒聂说:“团长过桥呀!”聂匪见其屡犯禁忌,大怒说,“看谁先过桥!”返身一枪,将马夫击毙(参见王兴华、黄代芳《民国年间郧西匪患》)。    
    2、行为禁忌    
    二是行为禁忌。例如,吃饭时,筷子必须平放在桌子上,不能架在碗沿上,因为它象一对枪管指着对面的人,又像受某种酷刑的姿势;筷子也不能斜靠着碟子,因为他像一个人等候处决的样子。掰开的馍口不许对着别人,因为这像被捕之后在“对口供”。面包不准横切,横意谓“横死”,易使人想到刀刮和凌迟的严厉刑罚。鱼只吃一面,禁食鱼头和鸡头。鱼吃两面要翻身,意谓“翻船”,这本是船家的忌讳,传入匪帮中,意指行动失利。鱼头和鸡头,象征匪酋或指人头,失去则帮乱人亡。夜晚禁吹口哨,以免招鬼进屋,带来厄运。伏地叩头也不允许,这使人联想到下跪投降,或被捕后俯身在地等待砍头的情景。双手交叉在背后也被禁止,因为这好像被捕获后五花大绑。撕扯和打碎东西更是匪中大忌,这使人联想到五马分尸等酷刑。土匪们特别忌讳撒网,张网捕鸟的人若被土匪碰见,很可能立即遭到杀身之祸,因为网使土匪联想到,出去打劫有自投罗网的危险。土匪出行劫掠的时间也有许多忌讳。    
    东北地区的土匪对此有一套固定的说法:“丑不南行酉不东,求财望喜一场空。寅辰往西主大凶,病人遇鬼邪害在。亥子此方大失散,鸡犬做怪事难成。己未东北必不通,三山挡路有灾星。午申休往西南行,文生下马一场空。逢戌不上巽中去,口舌是非有灾星。卯上西北必不通,隔山隔水不相连。”其它,如四川的土匪从不在阴雨天外出打劫,有的匪帮只逢单日才发动袭击等。    
    土匪的言语和行为禁忌,反映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焦虑和恐惧,也反映了他们貌似强大的淫威之下的内心的极度虚弱,以及对不可捉摸的命运的无奈之情。对于这些禁忌,土匪们非常重视。在匪帮里,如果哪一个肉票冒犯了禁忌,往往会遭到杀身之祸。就是匪徒自己,若不熟悉或忽略了这些禁忌,也往往受到蔑视或惩罚。    
    四报号    
    报号,又叫外号、绰号、浑号,就是隐去真名实姓,代之以表明此人性格行为等特点的另一称谓。绿林报号,可谓源远流长,远者可追溯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山野豪杰并起,如黑山、黄龙、飞燕、白雀、雷公等,都是以外号闻名的义军领袖。说到声名卓著者,恐怕应数宋代梁山聚义的一百零八将,他们个个都有响当当的名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小李广”花荣、“浪子”燕青、“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此风波及后世,影响深远,致使江湖各行稍有名气的人物几乎都有自己的报号。土匪世界里,此风尤胜。因为匪徒们特别相信“没有外号不发家”的俗语,所以不论大小绺子,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报号。匪帮之间的联系一般不直呼姓名,而是称其报号。这些报号,一方面反映了土匪这一特殊阶层的道德、理想、崇信和特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尚、弊端、习俗、民意等。土匪的报号,来由各种各样,现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归结为以下几种:(本节“报号”的分类参阅了曹保明的《土匪》)    
        
    土匪“猴脸”    
    长相    
    根据一个人比较突出的生理特征来起报号。如河南巨匪“老洋人”,他原名张庆,既不姓洋,也不真是洋人。而是因为他长得身材高大,黄头发、深眼睛、高鼻子,非常像洋人,所以得了个绰号叫“老洋人”。雷州半岛的匪首李福隆,因为长得身高体胖,人称“妃肥”。南澳“三合公司”的海盗头目吴品三,长年留着两撇胡子,颇象麻将牌里的“八万”,所以被人称为“八万”。湘西巨匪姚大榜,因幼年时长得浓眉大眼,楞头楞脑,两腿滚圆,两膀粗大,父母昵称为“大膀”。而“膀”与“榜”谐音,由此混号为“姚大榜”。其他如“金大牙”、“独眼龙”“矬子”、“张大下巴”等都是以生理特征来报号的。    
    枪法    
    土匪以枪法的准确来起名报号的很多。因为土匪们要绑票勒索、砸窑破围、义举报复、抗击官兵等,靠的都是武力,枪法不好是难以成功的,所以,匪徒们吃饱喝足后的娱乐之一,就是练枪法。比如,枪击飞鸟、骑马点射、空中打飞钱、夜晚打香头等。大当家的和四梁八柱一般都要有这样几种过硬的本事,才能服众。如双阳县匪徒李某“双镖”的报号就是以枪法迅速准确而得名的。    
        
    东北土匪“三江好”    
    “双镖”,姓李,因体格魁梧,人称李大个子,是双阳县一大地主家的公子,因婚姻爱情不如意而被逼为匪,入了“老二哥”的绺子。一次春寒料峭时,群匪见到一群北归的大雁,嘎嘎叫着,从南面飞来。李大个子说:“弟兄们好些天没捞着油星,我想撂下几只,来给弟兄们解解馋。”大伙儿不信。这个说:“李兄弟牛是吹得地道!”那个说:“看那爷台劲儿!兴许弄个雁屁毛!”李大个子一点儿也不生气。他说:“打雁不打头;不然闹得成帮雁没有着落。”说完,举枪向空而射,只听“咣、咣、咣、咣!”四声枪响,第二、三、四、五只大雁,一只接一只从空中栽了下来。众匪见此情景,佩服至极。晌午,“老二哥”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攥着雁大腿,猛喝一口酒,说。“老李大兄弟!你‘局红管亮’(枪打的硬),我放你个头把!你枪头子好,就叫‘双镖’吧。”此后,“双镖”的名头就叫响了。    
    其他还有“双枪驼龙”、“快枪林三”、“火神爷”、“神枪马”等都是以枪法而得名的。    
    地盘    
    以地名、山头来定名报号的,也不少见。比如“老三省”、“土岗龙”、“常山虎”、“占东岗”、“阴山”、“东边”等。绺子报号带地盘字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