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更加活跃,兼并其他小匪伙,通吃水陆两路,成为渤海西岸最大的霸主。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全民族的敌人,我冀鲁边区党委先后派出无棣县委书记傅洁尘、沾化县委领导人张荣廷、耿同临和军事干部贾乾瑞及大批地下工作人员进入傅部工作。在我党的说服教育下,傅瑞五一度与我军达成互不侵犯的协定。与此同时,日伪军也纷纷拉拢他。经不住日伪的拉拢与诱惑,傅与伪军勾结,配合敌人的蚕食政策,进攻我抗日根据地。我军对傅部严厉打击,消灭其一部,傅瑞五本人也被生擒。经过我军8个月的教育,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表示决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我军将其释放,他收拾旧部,组成“山东抗日自卫队第三旅”,后改编为“八路军渤海军区第四分区独立团”。从此,这支部队正式成为人民的军队,打了许多漂亮仗,解放战争后,进军湘鄂云贵,成为解放西南和建设西南的一支劲旅。(王新华:《渤海土匪与海盗》)
闽浙海匪的活动自有特色。他们打劫过往客商,炸沉轮船,残害生命,十分猖狂。国民党无奈,只好收编从温州到台州海面上的毛止熙和王献金两股海匪,组成“浙江外海护航队总队”。过往客商不仅要向护航队交纳所谓的护航费,还要向海匪交“片子儿”费。因为据说护航费是给官方的,而“片子儿”的收入,才是海匪本身的“衣食来源”。此外,对护航船只的卫队,还要给“顺风钱”。经过这重重盘剥,对商人来说,每运一担货物所得到的利润已微乎其微。
隐匿的海匪船
护航队的总队长,海匪首毛止熙,利用手中职权,任人唯亲,其中护航队小队长的人选,都由他保荐充任;同时,他还结交官府和恶势力,浙江省主席沈鸿烈、台州专员杜伟、温州专员张宝琛都和他有私交,台州张乐、王献金、郭小玉等小股海匪亦和他勾搭成奸,进行走私活动,以攫取更多的财富。当时,他们手中只需持有“毛”字名片,或船上高挂“毛”字大旗,便可畅通无阻。护航队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每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阻拦。为了独占走私之利,毛止熙还一手策划了劫持江东轮船事件,打击利用江东轮走私的副总队长戴福权,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从福建洋面至洞头一带的浙闽洋面还另有乌军骚扰。
南海著名女海匪王
乌军以台湾人蔡光为首,他在抗战初期,流落福建,不务正业,吸食鸦片,穷困潦倒。他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于是就趁日本侵略中国之机,利用这点特长,冒充日本浪人,纠合当地恶棍,组织流氓集团,招摇撞骗,无恶不作。其势力随着日本侵华的进展而大涨,后来发展至海上,联络小股海匪,盘踞分驻台山、南麂、北麂等岛屿,蔡光自任司令。他们专在浙闽海面打劫航行商船,还不时上岸抢掠,并勾结奸商进行走私生意。
1944年,蔡光又勾结陈荣博,发给陈枪支弹药,令其扩充乌军。陈即纠合当地郑亮、江声等流氓无赖,组成乌军一大队,陈荣博任大队长。到这时,乌军发展到顶峰,人数多达五六百人。他们四出洋面劫掠商船,抢到货物后与日军平分,助纣为虐,十分可恶。一年后,日本投降,乌军被国民党温州专员张宝琛收编,大队长陈荣博被当地百姓所杀,蔡光在解放时,被人民政府处决。(陈于滨、苏宰衡:《记浙闽海匪》)
海匪
2、绿壳
在浙江,人们对海盗还有另一种称呼,曰“绿壳”。
“绿壳”一词源于咸丰元年(1851年),广东海盗驾船入侵海门,定海、黄岩、温州三镇清军水师抵挡不住,致使广东海盗占据海门十天,焚烧数日,直逼至黄林洋。因海盗船形如蚱蜢,船壳涂成绿色,沿海渔民便贬称这种船为“绿壳”,后演变成对一切海匪的代名词。清末民初,“台州绿壳”影响颇大。
咸丰元年(1851年),台州各县土豪劣绅为镇压太平军,大办团练。一批地痞流氓纷纷参加民团,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充当屠杀太平军的刽子手。至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兵撤台州,民团更是肆无忌惮,“四出勒捐,不从者即被焚掠”。因而,有人说民团就是土匪。后来,清兵将民团作为土匪来围捕,这些人就成了“绿壳”,为害极大。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绿壳”活动更为嚣张,成分也十分复杂。一部分以抢劫勒赎为生,无恶不作,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另有一部分以劫富济贫为宗旨,响应辛亥革命。如浙江光复会员陈赞清招抚天台周永广、仙居郑万枝等“绿壳”在台州起事,不久,他们又参加了攻打南京的战斗,立下战功,周永广任浙江讨袁总司令,后来周、郑两人都壮烈牺牲。
广东海盗
民国后期,随着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风云突变,“绿壳”的性质变得更为复杂。一部分“绿壳”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领导下,或参加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或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另一部分绿壳流窜成性,成为为害极大的惯匪。著名“绿壳”陈季甫,又称麻皮奶王,他横行温黄两县沿海10余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还有一部分“绿壳”是国民党兵沦落而成的。驻棚浦的浙省抗卫团第三团六连连长,自恃抗日有功,因得不到升迁而怀恨上司,于1940年6月20日夜间占领路桥区公所、乡公所、电话局,并在交通路口布置机枪,然后大肆抢劫店铺金银细软及地方银行20余万元,绑架镇长及群众30多人,黎明时呼啸而去。
解放后,大多数“绿壳”改邪归正,但少数人在惯匪的欺骗威胁下,跟随匪首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他们发动暴乱,抢劫骚扰,残杀干部,烧毁房屋,罪行滔天。
自1949年7月至1951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与地方武装、民兵一道围剿各股“绿壳”,发动了四省多次剿匪战,歼灭了黄岩境内的“绿壳”,又在土改时,惩办了一批匪首、惯匪。以后,随着沿海岛屿的全部解放,海盗失去巢穴,台州的百年“绿壳”匪患终于肃清。(严振非:《台州“绿壳”》)
剿匪部队攀绳过激流
江洋大盗
广东沿海海盗活动也甚为猖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打着“三合公司”招牌的南澳海盗。
三合公司匪首吴品三、陈顺、曾伯崇,早年均是南澳岛深澳(县署)的地棍劣绅。吴品三体格魁梧,力气过人,曾在福建诏安县署前当众抱起重达100公斤左右的茶花大盆。他留二撇胡子,人称“八万”。陈顺身材矮壮,善轻功,行动敏捷,能攀桅尾,腾跃过船,撑竿翻墙,步履如飞。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其妻有一夜在补衣服时把针丢了,遍寻不获,正在吸鸦片的陈顺轻易地从地上捡起,其妻便同他开玩笑说:“真是贼目,一看就着。”一句话犯了陈顺的忌讳,立即遭到他的枪杀。土匪的心思就是这样令人捉摸不透,身为贼却忌称贼。曾伯崇为人老谋深算,阴沉寡语,人称“乌面”。
吴、陈、曾三人一同在青年会练过拳,习过武,后又一起到潮音寺拜武术高强的僧人友然为师,所以,在关系上也算是师兄弟。1913年,青年会由于横行乡曲,作恶多端,被南澳知事俞文炳解散,其魁首友然和尚、洪二爷、曾昭荣也被枪决。吴品三、陈顺、曾伯崇等人亡命海上,开始了其罪恶的海盗生涯。
吴品三、陈顺、曾伯崇各自统领一伙人,在海面进行劫掠,有时,又联合打出“三合公司”旗号对过往船只收行水,每艘经过南澳海面的潮汕、闽南船只,每年被迫要缴交一定钱银,领取牌照——一支印着“三合公司”的小红旗,挂在船上作标志,否则,就会被斩尽杀绝、洗劫一空。
不几年,他们即成气候,匪众发展到二三百人,拥有大乌底贼船10多艘。
三合公司劫持的“新宁”号轮船
一些远海货船也常被骑劫(海盗在轮船上劫持该船,操纵并控制船的行动,犹如骑在马上,故称骑劫)至南澳近海。1920年农历四月一天早上,陈顺在汕头港,混进了一艘开往暹罗的大货船。船出港后,他乘人不备入驾驶室,把驳壳枪口对准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