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列于白江村。戊申(27日),日本船师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己申(28日),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天象,而相谓之曰:‘我们奋勇向前进攻,唐军就会撤退。’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是时,百济王扶余丰与数人乘船逃去高丽。”(《日本书记》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
由上可知,此战唐将刘仁轨首先采用以逸待劳的战略战术,以旺盛的士气,率战船阵列于白江,因而在第一次较量中,轻而易举地就使日本“不利而退”。接着在次日的战事中,又利用唐军战船高大坚固的优势,将日本的船只左右夹住,使其不得回旋,再施以火攻战术,焚日本之战船400多艘,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而日本则是盲目冒进,8月27日刚至白江,就与严阵以待的唐军交战,被迫“不利而退”。次日竟“不观天象”,仅凭一股蛮勇,毫无秩序地向早以列成“坚阵”的唐军冲击,结果在“须臾之际”惨遭失败。倭将朴市田来津被击毙,百济王扶余丰逃之夭夭。
影响
日本水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扶余忠胜见大势已去,遂于9月7日率百济守军及日本援军向唐朝投降。日本的陆军听到海军战败,也不寒而栗,于是和白江之战的幸存者一道,乘船逃回了日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抗日战争至此结束,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其入侵中国的野心也随之破灭。
日军在朝鲜的惨败证明了当时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损失惨重的日本深知若不赶紧求和,唐朝一旦下决心进攻日本本土,则他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于是日本连连派“遣唐使”赴华,对中国天子毕恭毕敬,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工艺,以此改造日本。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日本就游离于中国的朝贡体系之外,对中国充满敬仰之情,积极向中国学习,它的许多制度、文化习俗,都是来自中国的熏陶。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第22节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创立之后,就对东西方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对世界仍发挥着作用。这一宗教于公元7世纪时产生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渴望得到解救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因此,这里的居民在肤色上也兼有三个人种的特征。几乎被沙漠和草原所笼盖的阿拉伯半岛特别适合于游牧,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一地区在古代农耕业不发达时期,一直比其它地区先进。
在世界各地普遍进入定居的农耕时期以后,阿拉伯地区的优势地位便开始消失。到公元5至6世纪之后,世界上许多地区早已进入文明时代三四千年了,然而阿拉伯地区,尤其是贝都因人居住的地方,却仍然未能摆脱原始的落后状态。经济、文化停滞不前,部落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人们经常为争夺牧场和水草而展开血腥的厮杀。
但是,靠近红海的汉志地区的情况却比较特殊。这里虽是不毛之地,但却是从南部沟通欧亚的商业要道。东方的商品从印度洋运到也门,然后再由阿拉伯商人用骆驼驮着北上,通过汉志地区到达地中海,再从那里转送到欧洲各地。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为汉志地区带来了繁荣,其中麦加和麦地那城最为出名。
麦加城位于整个阿拉伯地区南北交通的中枢,那些长途跋涉的商人通常都要在这里歇脚。因为这里有一口诱人的清泉井,这在视水如油的阿拉伯人眼中是很不寻常的,这里还有一块巨大的不知什么时候从天上落下来的黑色陨石,阿拉伯人将它看成是一个圣物。为了供奉这块圣石,还建了一座庙,名字叫克尔白神庙。远近的阿拉伯人常常成群结队地专程到此拜祭。同时,他们往往还随身带来一些货物互相交换。久而久之,一个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就在麦加形成了。
公元6世纪,为了争夺也门、波斯和埃塞俄比亚发生了战争,这就使原来经过汉志的商路被切断了,麦加城由此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公元572年,波斯人占领也门以后,没有恢复原来的商路,而是把运到这里的商品改道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然后再运抵地中海。商路断了,财路同样也就断了,麦加人的收入因此急剧减少,变得越来越穷。为了争夺财富,阿拉伯人各个部落之间加紧了互相的掠夺,战争由此更加频繁。
此时汉志地区的大多数阿拉伯人都感到十分痛苦,但是又没有人给他们指出一条出路。绝望中,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希望神能解救他们出苦海。伊斯兰教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安拉的使者
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扬”)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他的父亲出身于哈希姆家族,以前是强盛的古莱西部落的望族,所以穆罕默德是这支贵族旁系的后裔。穆罕默德的父亲在穆罕默德出生前就去世了,穆罕默德的母亲也在他6岁时死去,在穆罕默德6岁至8岁时由他的祖父(克尔白神庙的管理人)抚养,8岁时祖父去逝,由伯父收养。
穆罕默德的童年很苦,从小就得自谋生路。他当过放牧人,是一个半文盲,年青时他诚实可靠,相貌俊秀,在随伯父经商的时候,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和许多地区。通过游历,穆罕默德增长了见识,对阿拉伯人民的各种痛苦也有了很深的了解。他又研究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教义,知道了许多神话传说,同时也了解了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另外,他还学会了观测天气、预测风沙和治病的本领。这一切都为他以后创立伊斯兰教打下了基础。
但是穆罕默德太穷了,他的抱负没有金钱和地位的保证,是无法得到施展的。于是在25岁时,穆罕默德和一个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叫赫蒂彻的麦加富商的遗孀结了婚。从此,他在经济上一下子有了保障,开始进入上层社会。
在麦加城外,有一座幽静的小山,当地人都称它希拉山。穆罕默德经常独自一人到山里的一个小山洞里冥思苦想。他一直在考虑创立一个可以被大多数阿拉伯人接受的宗教,使那些整天处于痛苦之中的同胞得到解脱。他参照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将其中他认为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教义和阿拉伯原始宗教中的一些教义设法结合起来。但是这个工作太艰难了,穆罕默德为此常常在山中呆上许多天。终于,在610年的一天,他豁然开朗,想通了最关键的道理。不久,他从山上下来,便开始传教,这就是后来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原意为“顺从”。按伊斯兰教的观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复兴者而不是创始人。所谓复兴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兰教发展到尔萨(公元元年~40年)圣人时代之后中断了五百多年,到穆罕默德为圣时才复兴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安拉,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人的创造者,人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穆罕默德自称为安拉的使者,由于自己是安拉的第一个信徒,所以他就是信徒的先知,是安拉派到人间的使者,传达安拉的意旨。信仰安拉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安拉和服从先知。
虽然伊斯兰教教义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要求人民采取消极的态度,但在另一方面,又给教徒提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为人行善,买卖公平,救济贫困,照顾孤寡老人等。此外,对偷盗和欺诈等犯罪行为,伊斯兰教义也规定要给予极为严厉的惩治。因此伊斯兰教教义也被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国家长期奉为法律。伊斯兰教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一夫多妻。穆罕默德本人就在赫蒂彻死后,又娶了八个妻子。穆罕默德的施教早年并不顺利,头三年只有30多个人皈依他宣传的宗教,还遭到一些麦加富商和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因为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同传统的古莱西部落的多神教是极不相容的。同时,教义中提出的施舍济贫的主张,也损害了大贵族和富商的经济利益。一些贵族和富商时刻准备谋杀穆罕穆德。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622年7月16日深夜,穆罕默德率领他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