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管事娘子却恭敬地回说:“大太太不必担心,三太太正在前头照管呢。老太爷交待了,家务都交由三太太管着,大太太您舟车劳顿,还是回后院歇息吧。大老爷上朝去了,晚上回来,看见大太太一脸精神,心情也好些。”
沈氏眉头一皱,想要训斥这管事娘子几句,但又觉得对方后一句话说得有理。眼下她还是先耐心些,等见了丈夫再说其他不迟。于是她就忍着气随那管事娘子回后院去了。
管事娘子领她去的是正院,院门口早有一名大丫环带着四名小丫环与四个婆子相迎,只见那大丫环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口称“太太。”管事娘子把沈氏交给她,对沈氏说:“这是正院使唤的大丫头翠园,大太太有事只管吩咐她就是。”又嘱咐翠园几句话,便离开了。
沈氏觉得她有怠慢自己之嫌,心中不快,又见翠园年约十七八岁,肤色白晳,柳眉樱口,虽说不上十分美貌,但白白净净的颇有几分动人心处,加上身量苗条,穿戴打扮稳重中带着几分妩媚,心中更是添了不喜,便问:“你叫翠园?可是大老爷身边侍候的?”
翠园向她行了一礼,不慌不忙地道:“回大太太话,奴婢是皇上赐给大老爷的。皇上一共赐了二十名奴婢、十房家人下来,奴婢因学过些规矩,见过些世面,才被三太太安排到正院里侍候罢了。”
沈氏听说是新皇赐的,脸色倒放缓了些,便一边扶着翠园的手进院,一边打量着院中景致,见果然是正房正院的规格,心中暗喜,嘴上却还要拿乔:“怎么安排我住到正院来?这原是老太爷住的才是。”
翠园眼皮子都没抬:“大老爷原本也说让老太爷住进来的,只是老太爷说,他年纪大了,想享几年清福,正院就给大儿子住吧,他住东园去。东园是这府里东边的一处园子,景致极好,园中有个极大的三进院子,地方宽敞,又通风,原就是给长辈们休养时住的地方。大老爷便吩咐家人将东园的房舍收拾好,亲自送了老太爷过去了。”
居然有这样好的地方。沈氏心中惋惜,公公的住处,做媳妇的只怕没什么机会常来常往了,不过想到自己终于能住进正院正房,她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等进了房中坐下,她打量房中家具摆设,只觉得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没有离了格儿,多宝架上摆的古玩也有两三件珍品,可见丈夫并没有记恨自己的意思,心中安定了许多,又发现正房东暖阁里并没有照以前南乡侯府时的习惯设上章敬专用的小书房,便问了翠园。翠园道:“大老爷说,前院已经有大书房了,后院里用不着再设,若是大太太需要,就在院中选一处厢房做书房好了。横竖这院子极大,屋子也多。”
沈氏并没有留意到翠园说的是“若是大太太需要。”只当丈夫待自己情深如昔,心中更是欣喜,想起自己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又病了这么久,想必脸色极差,让丈夫见到了可不好,忙吩咐翠园与一众丫头婆子们打热水来,她要沐浴、洗发,好好休息一番,再用心梳洗妆扮。
陈氏听到管事娘子回报,知道沈氏已经安顿下来,只是淡淡点头表示知道了,便继续听两位女客唠叨他们两家与章家的多年交情。今日来的这两位都不是陌生人,从前在京中时,也是时常来往的勋贵家少奶奶,但章家出事后,这两家人连头都没冒。几年下来,他们在京齤城里也混得不大好,什么权势财富就不用提了,不过是勉强支撑家业罢了,因此知道章家如今东山再起,眼看着就要发达了,便趁机会上赶着来巴结。
陈氏对她们的来意心知肚明,她虽是个心善的,但吃了几年苦头,也不是个圣母,无论她们说什么,她都虚应着,偶尔附和几句话,但一句实质性的都没有,如果对方出言试探,她随口说几句家常,便要将话题转到灵堂上供奉的那两位身上去。她如今是个寡妇,又是丧家,饶是那两位贵妇人脸皮再厚,也不好多说其他了。
没过多久,两位女客便告辞了。早已在内间等候多时的明鸾走了出来,睨了她们的背影一眼,便对陈氏道:“天天都来几拨人,没一个是真心的,不过是来攀龙附凤而已,白白叫你受累。母亲何必对每个人都这么客气?寒暄几句,打发人走就行了,反正咱们是丧家,本来就没有招待客人的必要。”
陈氏揉着额角,有气无力地说:“哪有这么简单?你祖父既吩咐我打理丧事,自然要用心做好。况且这是你父亲的丧事,多费些心神又有什么?上门的都是客,他们既好意来给你父亲上炷香,怎能怠慢呢?”
明鸾不以为然:“待他们太客气了,他们搞不好就以为我们怕了他们,会帮他们的忙。但大伯父是不是愿意帮,那是他自己的事,绝不会听我们的。我们又不好跟他说这些话。反正都是无用功,做来干什么?”
陈氏只是笑而不语。明鸾见她面露疲色,心下一软,便上前去替她揉额角:“其实我们只是替父亲和二伯娘补办丧事,灵堂摆上三天就够了,祖父也说可以收起,大伯父为什么不答应呢?非要摆足七天。不知道的人,还当他是有意敛财呢,听说这两日已经有五六千奠仪进账了?”
陈氏瞪了她一眼:“这又是哪个在你面前嚼舌头?再听到就该把人打出去!这种话也是底下人该说的?!”
明鸾撇撇嘴:“我这么说已经够客气的了,二姐姐那边都快发起火来了。宫家的人过来祭奠,在灵堂里就要求见二姐姐,见到人了又求她替宫家说清,说是宫家好几个老爷少爷的都被押在牢里,是建文帝对冯家动手的时候就入狱的,到现在也没人理会。二姐姐记恨他们当年对二伯娘无情,他们就直接拿奠仪说事了,说上了三千两银子的奠仪,章家既然收了,无论如何也该帮他们办事。二姐姐气得要账房把银子退回去,账房那边却说,大老爷吩咐了银子是要归公中总账的,不能随她一开口就把银子拿走,二姐姐就在房里摔了杯子。”她压低声音问:“母亲,大伯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陈氏皱眉道:“我虽管着家中庶务,但账房是你大伯父带来的人,我也不认得。我这边要取银子采买物件,也都是打了条子送去账房,他再支了银子出来的。你若问我,我也说不上来。不过这事儿确实有些不妥,虽说女儿死了,娘家人来上奠仪,话说不拢又要讨回,闹得外头人知道了,也是笑话宫家没规矩。但宫家若真是打着行贿的主意,这奠仪还是退回去的好。回头我向你祖父禀告一声,晚上你大伯父回来了,再请你祖父与他说明白。”
明鸾点点头,继续小声说:“我觉得大伯父带回来的那几个管事和下人,好象不怎么把我们放在眼里,他们对祖父倒是恭敬的,母亲你管着事,他们待你也还好,只是我与二姐姐要使唤他们,就不大使唤得动。我有时候等烦了,索性自己动手,他们又要跳出来说这不合规矩。母亲,我真是烦死了。”
陈氏抿了抿唇:“我知道了。”又微微一笑:“你大伯娘和周姨娘回来了,你听说了么?”
明鸾撇撇嘴:“回来了又怎么样?她还不知道呢,等晚上大伯父回来,就有好戏看了。”
不过让她失望的是,晚上她所期待的好戏并没有上演。章敬回来后,依着规矩见过章寂,又陪父亲吃饭。因章寂吩咐了,让陈氏、玉翟、明鸾与文虎陪着自己一道用饭,因此便在东园正房里摆了两桌,男女分坐。章敬没让人叫沈氏来,待陈氏与侄女们也都十分亲切和气。
他带来了朝上的新消息。因带兵抵御蒙古,又有拥立之功,章敬受封安国侯,而章寂的南乡侯爵位也得以归还,当年被抄没的宅院、田产、财务也一一物归原主,只是因为时间久远,又有许多财物早已有了新主人,因此要等户部清点过后,再以同等价值的财务补回。章寂没有了实缺,这南乡侯的爵位不过是虚衔罢了,甚至要住在儿子家中,但他并没有不满,反而忍不住哽咽:“总算把祖宗传下来的爵位拿了回来,日后到了泉下,也不至于无颜见祖宗。”章敬连声安慰。明鸾也拉起玉翟前去陪着说笑,说了许多吉祥话,哄得祖父重露笑颜。
章寂心情稳定下来,便对长子说:“你二弟还在西南,也不知几时能回来,小四儿还在辽东军中,总要回家团圆的。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你三弟没了,他的妻女你要多多照应,你二弟既在外头,他只有这一双儿女,你做伯父的,理应照看他们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