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并不怕死,也不会一味地追求长生不老,唯一另他放心不下的只有一人。
太子李治。
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比谁都清楚。李治继承自己开创的局面,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能力是有的。问题关键在于他在朝中威望不够,如果有功勋元老不买账甚至心生叛意,那就可能大大的坏事。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安排。
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谁的身上呢?
长孙无忌,知根知底,应该不会。既然长孙无忌不会,他的死党褚遂良自然也不会。
剩下的老一辈人物中已经所剩无多,尉迟敬德等老一辈武将早已归隐多年,不问世事。李靖年事已高,这个老江湖对任何事都一问三不知,也不拉帮结派,应该不用担心。至于外族将领如契絆何力等人,一向耿直,明人不说暗话,只想着为国尽忠,对政治并不关心,同样可以排除。
其余的文官还没有能够在地位、权势和能力上超过长孙无忌的。所以,即使有人有心,长孙无忌也完全可以压得住。
看来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慢着,好像还漏了一个人,一个能人。
李世眅!
不过一想到李世眅,李世民脑海中首先反映出来的却是一幅幅温情的画面:
当年李世眅突发急病,李世民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偏方,说是胡须的灰可以治疗此病。于是李世民当即把自己的“龙须”剪下烧成灰掺入药中,让李世眅服下。
这是何等的礼遇!皇上乃是天子,是真龙的化身,随便打赏一下都是莫大的荣幸。此番居然自行在龙体上动刀,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早日康复。哎,皇上如此情深厚重,纵使此刻病死,也值了。事实上,姑且不管这是不是李世眅的真实反应,至少经过此事,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李世眅当即顿首拜谢,把血都磕出来了才算完事儿。
而李世民却微笑着对他说:“朕为社稷,并不是为你个人,爱卿又何必多谢?”
两人目光交接,彼此心中都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意。此刻,毋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贞观后期,李世民也开始考虑身后之事:朝政有长孙无忌,而军事的负责人,李世眅当是不二人选。
一次宴会,李世民意味深长地说出了“你就是日后辅佐太子,安定大唐江山的当然人选”,李世眅再次感动不已,尤其是一句“卿当年不负李密,以后也定然不会辜负朕!”更是说到了李世眅的心坎上。他当场咬指为誓,发誓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可是政治斗争的黑暗与残酷远远多于温情脉脉。李世民很快便驱除了这些回忆,他想的只是一件事:如何帮助李治来有效地控制李世眅。
于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幕便发生了:宰相级的官员李世眅突然被任命为一个偏远地区的地方官——叠州(甘肃省迭部县)都督。而且,这个任命毫无来由,连随便编造的贬官理由都没有。
突然被连降数级再加上实质上的流放,对于一般人来说,根本无法接受,对于一个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极高的功臣就更是如此。但是李世眅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离奇任命背后的气味儿,没有丝毫犹豫,连家都没回,他便直接动身前往叠州上任去了。
这边是李世眅一声不吭地服从命令,那边皇宫高墙内,李世民则一脸杀气地教育着忠厚的太子李治:“李世眅的才能绝对可以安定江山。但是你对他素无恩德,只怕他未必肯老老实实给你卖命。这人要么为你所用,要么就休想再留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老爸我先把他贬官到外地,咱们一起来看他的反应。如果他二话不说,即刻出发,那么我百年之后,你当将他召回,并任命他为尚书仆射;但是如果他拖延不愿前往,那就当机立断,直接杀了他!”
李治同学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但也猜到是让老爸先做恶人,我再来扮演一个好人,李世眅当然会对我效忠。唉,只是要委屈老爸的名声了。
可这件事儿,难道就真的如此简单吗?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难以用语言精准地表述,官场中的人际关系更是复杂得无以复加。有些时候,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猜哑谜,只有精于此道者方能读懂个中含义。
咱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任命李世眅为叠州都督的诏令是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的公文,而不是电视剧中常见的由一个太监跑来吆喝一嗓子完事的。也就是说,这一奇特的任命,除了发布者和接受者本人外,朝中的官员们都可以通过公文系统看到这个任命。可是,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明显受到委屈的李世眅说上一句话。
再看重臣长孙无忌。从定下太子人选的时候开始,长孙无忌对皇帝的影响力已得到相当体现。随后的东征高句丽,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长孙无忌的意见坏的事,可是人家根本毫发无损,继续稳稳地坐在头号大臣的位置上。接着刘洎被赐死,朝中无人敢有只言片语。至此,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当时的形势了:长孙无忌一派的势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长孙无忌本人的权力仅次于皇权。
而李世眅虽然战功赫赫,也身居宰相之位,却难得见他就朝政发表过什么意见。这固然是由于他并非政务官员出身,更重要的是他在朝中并无多少可靠盟友,和皇帝的关系也远不如长孙无忌亲密。一旦他的意见与长孙无忌相左,上无皇帝支持,下无同僚帮腔,那将会是相当的难堪,索性不如向前辈高人李靖大叔学习,做个木头人,闷声发大财好了。
但即使如此,长孙无忌仍然觉得李世眅碍事,占了一个本该属于自己人的宰相名额。从皇帝的态度看,似乎还要让他日后辅佐外甥李治。那这个坑他李世眅还要继续占用多久?只可惜李世眅大错没有,小错不犯,一时还真拿他没办法。
现在好了,皇上下诏让李世眅去守边区,如果他口出怨言或是心怀不满,拖拉不肯上任,那就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参他一本。到时候他是死是活,完全在我一念之间。顺便还可以把那些为李世眅说话的不识时务者也一并收拾一下。这样,整个朝中将完全成为我长孙无忌的天下,由我带着一班手下辅佐小外甥李治光大大唐,青史留名!
至于契絆何力等猛将,不过是一介武夫,打仗是把好手,对纯粹的政治似乎并无兴趣,当可继续使用。
长孙无忌的想法,李世民也多少察觉到一些。纵观群臣,真正能够平衡长孙无忌派势力的也唯有李世眅。而且此人征战多年,多次作为最高长官指挥作战,在军方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一旦动歪脑筋或许会有危险。虽说在府兵制下,李世眅不太可能发动大规模叛乱,但是武装政变往往并不需要大兵压境,有时来个千儿八百的在京城里杀他几十个人也就足以控制局势了。
厄,李世眅留下的前提就是他绝对忠心。否则……
于是,那道诏书就此出台。
在我看来,那道诏书一方面是李世民自己唱白脸,让儿子李治来唱红脸,帮助李治拉拢人心;另一方面是考察李世眅的忠心,看他能否真正不折不扣地执行皇帝的命令。
如果他不忠心,就杀;如果他忠心,日后当可以召回并委以重任。长孙无忌虽是忠臣加近亲,也不能一派独大。政治就好比一架天平,平衡是关键。而李世眅,就是制衡长孙无忌的砝码。
李世眅为老李家干了这么多年,除了荣华富贵外也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熟悉了长安城衣着光鲜下的各种暗流和潜规则。接到任命诏书后他第一时间就猜中了皇帝的意图,以及相应的危险。于是他“立即”动身上任去了。
注意,是“立即”动身。任何人,因公前往外地,回家中告个别,收拾一下行装,安排一下家中事务……这些都是完完全全非常非常合理的行为。就算是骂两声娘再走,也绝对是正常反应。
可是,如果上面这些正常举动哪怕只有一项被李世眅做了的话,都很有可能招来杀身甚至是灭族之祸。反倒是完全违背常理的“立即”动身才能满足李世民的期望。
说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到惋惜,不是惋惜二李不能肝胆相照,也不是惋惜他们之前君臣之间“外为君臣,内实骨肉”的那种交契,而是惋惜如此有才、如此聪明的两个人,共事这么多年之后,却要选择这样一种可以说是互相欺骗、互相玩弄的形式来体现忠心的可悲又可笑的方式。个中虚伪,比起口蜜腹剑的问候和虚情假意的示好还要让人恶心,让人寒心。
李世民啊李世民,亏你英名盖世。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