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饰演曹操(以及手下的谋士郭嘉等人),他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如下:“摆在高延寿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直抵城下,和安市城互为犄角,扼守高山,依靠城中供应的粮草与我军对峙,同时派出人马骚扰我军后勤补给。这样一来,我们不能迅速攻下城池,后方又有沼泽地阻隔,势必被困在这里。此乃他们的上策。”
“或者是趁着人多势众,一面派军队阻挡住我军前进的步伐,一面派军队救出城中之人,共同撤退,此为中策。”
“还有就是不顾一切,和我军硬碰硬地来一场较量,一决高低,此乃下策。”
“据朕看来,彼等必行下策。如此则为朕所擒矣。”
虽然大家对这一说法将信将疑,但是没有人反驳。
高延寿的表现则颇有袁绍或吕布的味道。同样,他的身边还得有人扮演田丰或是陈宫的角色:高句丽的一员老将。
只见,高句丽版田丰说道:“我听说中原大乱,群雄并立时,有位秦王无比神勇。他所率领的军队向来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四方信服,这样方才南面称孤,成为皇帝。现在他们大军压境,估计凭我军力量是无法抵御的。所以,依我之见,最好的办法便是坚守阵地,拖延时日,同时派出部队切断其运输线路。到时他们战无可战,后退亦不好走,那时出兵,必将不战而胜!”
可惜,高延寿版袁绍却很不以为然:“岂不见我十五万大军声威惊天动地!汝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遂不从,引军直进。
这当儿,李世民见高句丽军直向自己杀来,不由抚掌大笑:“吾计谐矣!”
为进一步证明高延寿的观点是“正确”的,李世民再派阿史那社尔率一千骑兵前往应战,规定只许败不许胜,而且逃跑的样子要越狼狈越好。
果不其然,高句丽军见唐军如此不堪一击,大喜,放松了警惕,争先恐后地追赶,很快便追到了唐军阵地旁,并安营扎寨。
曹操有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此时,李世民也充分显示出了其一代枭雄的面目,不惜以皇帝和天可汗至尊的身份亲自进行忽悠。
只见,他下了一份诏书给高延寿,具体内容如下:
朕本无心讨伐,只因汝国中贼臣弑君,犯下大逆不道之行为,故前来问罪。打了这许多场仗,不是我的本意。至于那些被攻下的城池,实在是有些迫不得已,只因为我大军远来,粮食供应不及,当地驻军和老百姓又不了解我们的实际情况,不予配合,这才暂时占领了这几座城池。等到你们恢复君臣之礼,我国自将原璧奉还。
或许高句丽人见过中原皇帝来软的,也见过来硬的,就是没见过忽悠的。这一通话居然让高延寿信以为真了,于是军中的戒备开始放松。
唐军方面,李世民忽悠完高延寿之后,立刻连夜召集所有将领,安排战斗准备:李世眅率一万五千人在西面山岭构筑阵地;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人从北面山谷出击,攻击高句丽的后军;其余人马听到战鼓一起出动,向高句丽军发起全面攻击。李世民自己则率领数千人携带旌旗在北山上擂鼓呐喊。
全军安排就绪,李世民还不忘派人专门支起了一顶受降用的帐篷。
第二天,一觉醒来,高延寿惊讶地发现大唐皇帝居然也会骗人——李世眅所部正在积极修建阵地,这分明就是准备开打了。顿时,一种被人玩弄了的耻辱感袭遍了他的全身,他立刻下令备战,向唐军发动攻击。
可是,刚冲出营门不远,高句丽军阵后便已大乱:长孙无忌的突击部队已经杀了高句丽后军一个措手不及。
混蛋!既然你送上门来,那就先把你干掉!怒不可遏的高延寿,立刻调转枪口,打算指挥全军包围住长孙无忌所部,一口把他吞掉。
正当高句丽军乱哄哄地调整队列之时,一阵惊天动地的战鼓声着实吓了他们一大跳。抬头一看,只见北山上瞬间竖起了无数面唐军大旗,鼓声和呐喊声不绝于耳,似有无数人马。
还没等高延寿反应过来,唐军大营已经营门大开,各路人马在喧嚣的战鼓声中一齐向高句丽军杀来。刚才还在挖泥堆土的李世眅部下也早已换下了锨镐之类的工具,改操大刀长矛径直冲了过来。
高延寿这才真正反应过来:既然腹背受敌,那么就分兵抵抗!可是他的手下却远不如他沉着,他们早已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住了,军无战心,阵脚大乱。
真是老天爷也爱凑热闹。突然间,雷鸣电闪,仿佛天神也在对高句丽发怒。这时只见一个穿着白衣白甲的家伙,骑着骏马,手持长戟,腰间挂着两张大弓,大喝着杀进了高句丽军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紧随他身后的士兵们也乘势冲击,杀得敌军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最终,无心恋战的高句丽军彻底崩溃,阵亡二万余人,受伤无数。高延寿率残兵败将退后,靠山结营,一心防守。
此一役,白衣骑士的风采,给留在高处观战的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后他立刻便召见了这位英雄。
原来这位英雄只不过是名普通的低级将领,姓薛,名礼,别号仁贵。虽然官衔低,却颇有骁勇之名,这一点在军中已是公开的秘密。李世民素来是慧眼识英雄,他立即把薛仁贵从一名不入流的低级军官提拔为从五品的游击将军。而也正是这位薛仁贵,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历练成为威震东西边陲的一代名将。
却说高延寿自兵败之后一直不敢再主动出击,于是唐军便乘胜追击,把高句丽的败兵全部围住,并切断了其与后方联络的全部道路。这样一来,高延寿要么豁出命来拼个鱼死网破,要么眼瞅着全军将士饿死。
第一种方案他显然不敢选,以军队现在的士气和战斗力,出营作战纯粹是送上门当练习的靶子。
第二种方案他不能选,只是不选他又能如何呢?
最终高延寿选择了第三条路——率领剩下的三万多人向天可汗投降。
对于前来投降的高句丽军,李世民的做法依旧显示出了大国君王的风采:挑选出三千五百名酋长一类的为首之人,授予官职,尽数押回唐朝境内,其余官兵全部释放,随意去留。
只是,投降官兵中还有三千三百名协助高句丽作战的靺鞨部落军。他们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为了表示对助逆者的惩罚,这三千三百人全部被活埋,一个活口未留。
此一战,高句丽的后备力量基本被摧毁,全国震惊,附近的后黄城和银城守军全部弃城逃走,数百里之地居然再不见人烟。
于是,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李世民亲率大军进逼安市城。和以前一样,他打算风卷残云般轻松拿下安市。
当然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家的最高境界。于是,已经弃暗投明的高延寿等人先行抵达城下,现身说法,劝说安市城尽快投降。只是,城中对此居然毫无反应。
哦,大概他们认为高延寿是被朕逼来的,说的话可信度不高。好,那朕就亲自出马招降!
皇帝出马果然不同凡响。安市城守军见到大唐皇帝的旗帜后立刻开始激动起来,一时间城中鼓号齐鸣,辱骂之声四起。
李世民做皇帝这么久,从来只见过毕恭毕敬和小心谨慎,被人当面这样辱骂几乎还是没有过的。因此他再一次暴怒不已。
眼见大老板怒发冲冠,一旁的李世眅上前请战道:“皇上,城中人做下如此十恶不赦的大罪,请准许臣等在城破之日将所有男女老幼全部坑杀,以雪此恨!”
“好!就依卿所奏!”
《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然而,此时的唐军,由于高层领导的愤怒,已经作好了屠城的打算,并堵死了对方的所有退路。而城中之人亦再无他念,唯有一心防守,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了。
于是,连战数日,唐军居然毫无进展,依然被牢牢地阻挡在了安市城下。
此时,刚刚归降的高延寿倒是十分清醒,他献上了一条可以快速结束战斗的计策。
这条计策便是: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攻安市城,其余主力则开始向前推进。高句丽国内因十多万大军刚刚溃败,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沿途的各小城镇根本无力再组织有效的抵抗,大军可迅速推进,并从夺取的各城中取得补给。同时,防守空虚的都城平壤是无法坚守的,可轻松攻下。
这条计策得到了当时绝大部分随军官员的同意,他们纷纷提出趁高句丽大败之际全力进攻,渡过鸭绿江直扑平壤。江夏王李道宗更是主动请缨,要求率五千精兵首先杀向平壤,不破不还。
然而,就在大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