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年,武后盯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周王妃赵氏。

说起赵氏,又是皇家一笔糊涂账。

赵氏的母亲是李渊的女儿长乐公主,而周王则是武后的儿子、日后的唐中宗李显。从李治的角度来说,赵氏是自己的表姐妹,换句话说,李显娶的是自己的表姑妈。好在这是皇帝的家事,换作普通百姓,李显夫妇的脊梁骨早就被戳破不知道多少回了。

赵氏惹怒武后的原因不详。不过从【“文】武后的愤【“人】怒程度以【“书】及对儿子的【“屋】态度来看,很可能是赵氏看不惯婆婆对自己丈夫的颐指气使,鼓励丈夫奋起反抗,做一个独立自主的王爷。这显然是犯了武后的忌讳。

上元二年的四月,赵氏被随便安了个罪名,剥夺了王妃的身份,关进了内侍省监狱。武后很“宽宏大量”地表示,这只是关押,吃喝用度一律正常供给。

于是,在囚室中惶恐不安的赵氏发现,每到用餐时间,便会有一些生菜生肉送到自己的面前。

可怜赵氏金枝玉叶,压根没有接受过野外生存训练,哪里吃得下这种未经烹饪的生野之物?所以即使理论上有着可以维持生命的物质,她还是被活活饿死了。牢门被打开的时候,人们见到的只是她僵硬的尸体以及上面那些令人作呕的蛆虫。

赵氏的死严重刺激了李显本就脆弱的心灵。妻子的死状如同盘踞在他心头的一块阴霾,久久挥之不去。此后他更是畏母如虎,再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赵氏死后不久,在洛阳合璧宫中休养的李治突然接到噩耗——太子李弘死了。

李弘之死,众说纷纭。《旧唐书》直接用“薨”字一笔带过,原因没说。《新唐书》则很不客气地称“天后杀皇太子”。《资治通鉴》则相对委婉,在李弘去世了后面不咸不淡地跟了一句,“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要说《新唐书》的说法也不是没有根据。李弘之前的行为已让武后心生不满,而随后他又做了一件更加让武后感冒的事儿。

当年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分别被封为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因为母亲的缘故,她们非但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反而被软禁在后宫,失去人身自由,也失去了享受人间美好爱情的权利。

一转眼两位公主都已年过三十。放在当时,三十多的女子不少都已经当上了婆婆。看到二位姐姐的遭遇,宅心仁厚的李弘很是同情。他当即向父皇提出,应尽快把两位姐姐嫁了。

父亲李治也觉得这个请求合理,应该批准。不过,出于习惯,他觉得还是得先征求一下老婆大人的意见。

按说,萧淑妃已是老皇历了,应该不会再刺激到她敏感的神经。再说,嫁两个失宠的公主应该也不会对她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可父子俩谁都没料到武后的反应竟会是如此激烈。

得知父子俩的“好意”后,武后怒火中烧:得罪过我的人,一辈子也休想翻身!这两个女人是萧氏贱人的后代,我要她们这一生都活在痛苦与寂寞中!想嫁人,没这么容易!

看着一旁大气不敢出的丈夫和儿子,武后冷笑一声:“哼哼,想做好人?好,我成全你们!喏,站在你们面前的便是两个合适的人选!”

两位金枝玉叶就这样成了值班卫士权毅、王遂古的妻子。

此后武后看李弘是越看越不顺眼,原因很简单:李弘和她不是一条心。

而李弘经过多次监国锻炼之后,逐渐开始独当一面。李治由于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已无法正常处理政务,交给武后又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萌生了让儿子提前接班的想法。

基于上述原因,不少人认为李弘的死与武后脱不了干系,目的很明显——抢班夺权。至少《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是持的这一观点。

但是,除了夺权外,我们还得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李治非常喜欢李弘。尽管武后的态度他也必须考虑,但如果帝国接班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他是肯定也必须要为儿子伸冤的。这已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

李弘死后,李治破天荒地追封他为“孝敬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追封死去的太子为皇帝)。倘若真是武后下的手,朝野内外必定会起轩然大波,此时再来一两个忠心的将军打个“清君侧”的名义,只要几十个士兵便可以轻松把武后解决掉,而且绝对顺应民心。这些后果,聪明的武后不会不考虑。

其次是李弘的身体状况确实堪忧。这在前面已经提过,只是史书中倒也没说明他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倒是李治在追封儿子的诏书里说李弘是“疾日以加”,即病得一天比一天厉害。照这么看,病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者,若真是武后下的手,她接下来要面对的却是一个比李弘更加难缠的家伙(除非她立刻夺权登基,否则这一关她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

因为无论从礼法的哪个角度来看,答案都只有一个——时为雍王的李贤。

李贤是武后的二儿子,也是目前健在的嫡长子。史载他“容止端重”,是李治儿子中长相最帅的。他聪慧过人,幼年时即“读书一览辄不忘”,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据说他爱好运动,【wWw。Zei8。Com电子书】尤其喜欢打马球。此外,李贤非常有主见,不轻易为人所动。虽然母亲势力庞大,但他从不表现出唯唯诺诺,即使自己还不具备与之相抗衡的条件。

说了这许多,其实是想讲清楚一点:对于武后来说,干掉李弘换上李贤,绝对是笔划不来的买卖。

当然,在李弘去世到李贤入主东宫的这一小段时间,武后确实也在积极地储备实力,这对于她日后的上位肯定是有帮助的。可如果说这便是她谋害亲生儿子的动机,说服力未免有些不足。

李弘死了,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外,李治似乎并不介意武后权势的如日中天。反正天下是我老李家的,你再强也还是我老婆!

武后曰:老公,其实你错了。我很喜欢你天天被山呼万岁的感觉。或许,某天我也能享受到。

第十一章 东方疆土的丢失

话说百济、高句丽被灭后,唐政府在当地驻军并加强了管理。可惜结果却不容乐观。

灭百济后,主将苏定方居功自傲,放松了对下属的管束,唐军军纪开始败坏。战争结束后,留守的唐军常常成群结伙外出游荡,劫财之余不忘劫色。若遇反抗,则格杀勿论。为避灾祸,百济青壮年纷纷逃离家园,或逃亡高句丽或躲入山林,留在家乡的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爆发中灭亡。一时间家家哭声一片,断壁残垣随处可见。

消息传到长安,李治意识到百济的问题已经无法再依靠武力,关键在于收服民心。

于是行政管理经验丰富的刘仁轨奉旨来到了百济。

刘仁轨所面临的问题几乎和现在的海地总统一样:到处是腐尸,卫生状况差;社会动荡,秩序紊乱;产业荒废,经济面临崩溃。最令人头疼的是当地的原住民们根本就不信任这些来自大陆的征服者,眼神中难掩厌恶之情。

对此,刘仁轨不抱怨,不着急。他首先整肃了军纪,严禁欺民扰民。接着安排军人和当地百姓一起参与地方卫生工作,掩埋无人认领的无名尸体,防止瘟疫的蔓延。同时组织全体民众参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修桥补路、建堤筑坝,兴修水利等。

此外,刘仁轨还积极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他经常前往各地巡视,对贫困家庭予以救济,同时将孤寡老人和儿童集中起来,由政府负责供养。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原本弥漫在百济的敌对气氛消除了许多,不少逃亡在外的百姓开始重返家园,恢复生产。

除了修桥筑路外,刘仁轨还修建了许多祭坛,用于举行向大唐皇室的祭祀仪式。

为了进一步从文化和习俗方面同化百济,刘仁轨宣布放弃原先的纪年方法,一律采用大唐皇帝的年号,当年即为大唐龙朔三年。

在怀柔和休养生息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百济很快便恢复了往常的秩序。

百济和谐了,北方的高句丽却还是不平静——即便是在李治下诏把大部分青壮劳力和富裕阶层迁入大唐境内后亦是如此。而且他们不只是心里想想,嘴上说说,还具体落实到了行动上:民间反抗武装在原高句丽官员剑牟岑(又名钳牟岑)的领导下采用游击战的方式与安东都护薛仁贵展开了较量。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薛仁贵奉命前往凉州前线。克星走了,反抗势力胆气大壮。他们拥护高句丽末代国王高藏的外孙安舜为首领,公开打出了复国的旗帜,反抗的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