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冷。他说,慈禧的毛病就是给人定规矩而不给自己定规矩,她大手大脚到了惊人的地步,光是新鲜的水果一年就要几万斤,吃是吃不掉那么多的,老太婆喜欢闻新鲜水果的香味,摆在殿里闻,每天都换。至于吃饭,更是浪费惊人,每顿饭都要几十道上百道菜,都是有定例的,不能少,少了她就不高兴,哪怕一筷子不动,也必须摆上来。光是花在老太婆身上的,一百万银子怕是不够。你说,满清不亡哪里还有天理?想一想陈家崖的乡亲们吧,有几家家里积蓄有十两银子的?有几家能吃上肉的?现在我推翻满清了,怎么能再走慈禧的老路?没错,我们现在住的好一些,吃的好一些,穿的用的好一些没人会说,也没人敢说,但是,你要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我们家敢做的,下面就跟跟着来。换过来,我们朴素一些,节俭一些,下面就收敛的多。你看,我们最近吃的简单了,白大人他们跟着也简朴了。至于钱,足够用的,国家正规后,我这个总统的薪水不会低,应当足够花,我的薪水都交给你。但是,家里的吃穿用度,包括茶叶烟卷,都要付钱,你要记住。至于我存在部队的军饷,不准备提出来了,那么多的阵亡官兵要抚恤,到处要花钱,这个你要理解,更要按我的规矩办。其实,他们更会看你,你明白吗?

她似懂非懂,但这个没问题,只要他不纳妃子,没问题。陈淑想,自己又不是没吃过苦,管他挣多少钱呢?就算他一分不给,不是还有华源和中兴的红利吗?足够用了。

他大部分时候是快乐的,吃饭的时候,特别是晚饭的时候,会跟她,跟两个儿子聊天,今天逛什么地方啦,振华读什么书啦,气氛很好。她不会打听他在忙什么,知道他在筹备国家的建立。但有时候他也生气,在书房训斥他的那些部下,声音太大,她便送茶过去,他就会冷静下来。有时候则是一个人生闷气,她问他为什么,他不说,反而让他出去。特别是那次山东师范大学的蔡先生来,也不知跟他谈了什么事,蔡先生走后他一直呆在书房里,晚饭也没吃,江云赶来,被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番,她在楼上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他似乎很少这样生气的。于是急忙下去解劝,江云已经匆匆出去了,而他坐在那里发呆,脸色很难看,问了几次,都没有理她。

她有些不放心,去找了欧阳中。欧阳说夫人您就不要问了,司令的心烦事太多!他们光是晓得朝司令伸手要钱,哪里知道司令的难处?原先咱们光管好军队就差不多了,现在司令却要管这么大一个国家!得力的人太少,司令怎么能不发愁呢?

但她觉得他确实有些变化了,特别是在面对他昔日的部下时多了威严。反而是那些她没有见过的生面孔登门,他还显得随和客气些。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是乏味!陈淑只有见到昔日的朋友,比如在蒙山军总医院工作的张红草等人来,才会高兴。张红草说司令的事情太多了,你不出去不知道,这么大的国家,什么事司令都得管,你要照顾好他的生活才是。陈淑想,他生活其实不需要照顾的,更主要是心情。但她真的帮不上忙。

有一天他似乎心情很好,跟她说,今年过年怎么办?她说不知道。叔父担着山东的担子,怕是不能来京。是啊是啊,就是延冰小娴跟小志,也很久没见了。这样,我下一道命令,将他们接来吧。过完年,他们再回去。于是她很高兴,算一算日子,离大年真就不远了呢。

“明年上半年,无论如何也该成立中央政府了。你看着,我会让我们的国家大变样,会让那些准备看我笑话的大吃一惊的。”他哈哈大笑,笑声爽朗。

正文 作品相关 写在上部结束后的话

《蒙山军》上部马上就结束了。用了200万字的篇幅才建立了一个国家,无怪许多读者批评本书过于拖沓了。现在我要说的,是关于政权结构的设想。

小说本是虚构。网文更是虚构的没有边际。自从金庸发明了架空(鹿鼎记)、黄易创造了穿越(寻秦记),虚构历史就盛极一时,至今未衰。

为什么至今历史军事类的网文穿越架空仍大行其道?一句话,在虚构中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写手在虚构中得到满足,读者也在阅读中寻找着满足。

但这份家国情怀的梦想却不可能不涉及政治。

我多次说过,写网文及读网文的,都是这个社会的下层。我们希望拥有一个什么社会的梦想?希望生活在哪个时代?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还是斯大林秉政的苏联?抑或罗斯福掌权时的美国?

一些读者痛骂本人对于民主体制的设想,斥责为迂腐是很客气的了。

我要问一问,就总体而言,民主体制是官员受气还是百姓受气?民主体制下的官员廉洁还是相反?产生廉洁政府的原因是因为有强力的监督还是靠领袖的自觉?抑或高尚的理想将成百上千万的官吏变成了圣人?监督来自内部或外部哪一个更有力?

或者有人说,集权更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这个观点延伸,舍弃集权,分权制下的国家就没法子办大事,没有进取心。

当某国遭遇珍珠港之耻,用多长时间完成了军力的振兴?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国家如此迅捷地从和平转入了战争机制,一两年内编练出上千万的大军纵横欧亚,战舰入列达到一天一艘的速度?而战争结束,又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庞大军队的撤裁从而转入了和平?

当马岛被阿根廷夺占,某国用不可思议的速度集结了一支远征军投入了领土争夺,一些商船甚至是在大洋上被征召的。

当然会有人说,他们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所以做到这一切并不难。但是,我们的历史比他们长的多,为什么总是在一场场的内耗中变得虚弱不堪?为什么GDP占到全球的40%甚至更多的时代仍要吃大败仗?哦,那是因为他们腐朽,可为什么有的腐朽而有的却不腐朽?

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集权?仅仅是因为代入感?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个拿破仑、希特勒或者斯大林式的人物?从而俯视众生如蚁蝼?如果不是,难道坚信只有如金太阳一般的无所不能的领袖才能拯救自己?

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流露出主人公希望及时退位就如此的讥讽?主动交出权力的就是傻瓜白痴?金太阳的国度舍却无所不能的领袖就会变得一片黑暗?那个国家我是去过的,呸!

我就是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之所以越来越喜欢这个时代,不是因为房价越来越低,不是因为上学越来越便宜,更不是因为能够六十岁不退休继续工作,而是因为我可以不必像金太阳照耀的国度连互联网都不能随便上,甚至可以坐在电脑前虚构一篇小说给读者痛骂,当然还可以(假设)见了皇上不必痛哭以表示自己那幸福到极点的心情。

读史多年,我坚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从来就鄙视那种自认为离了自己地球就不再转动的圣人。当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随意地质疑掌权者是否违纪,可以问一问政府的某一笔开支是否对得起纳税人,我们就不会看到一个个的大老虎被揪出来而欢呼雀跃。华盛顿与弘历都死于1799年,俩人都为自己的国家奋斗了一辈子,前者费尽力气将权力关进了笼子,后者费尽力气将百姓关进了笼子。他们都制造了囚笼,不过所关的对象不同罢了。

因为不合大家的口味,我对本书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

正文 中部 第一卷 新中华 第一章 大人物

正文 作品相关 感想

中部的第一卷《新中华》结束了。删掉了后面大约二十节的内容,为了使本书的节奏快一些。冗长乏味的铺垫更多的读者不喜欢,大家想看到的是痛痛快快的厮杀,在虚构的世界里体会现实所没有的快感。

本书上部的主题是颠覆满清,这个已经完成了。合理不合理,读者有着自己的评判。

中部的主题是抓住一次大战带给中华的机遇发展自己,还有就是主人公对于政治的革新,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本人一直琢磨的重点。我曾写过一部完全架空的《英雄记》,在那本书中阐述过自己的世界观。就真实的历史而言,很多伟大的历史英雄由于晚年的失误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威望,甚至成为一个笑柄。主动退位是对自己奠定体系的自信,是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伟大的人格体现,是建立在后人超越前人的判断之上的英明决策。

但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总认为别人不行,或者能力上的,或者品质上的。

下部是对虚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