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方绍却觉得,庞统的这一套放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已经有点过时了。
当初天下刚乱,群雄并起,各方诸候虽然割据一方,但都打着拥护汉室的旗号,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汉室虽微,但在天下士民心中,仍然存有着惯性般的正统观念,所以,迎取汉帝后的曹操,才能迅速的将天下英才聚集于自己的麾下。
而现下,群雄皆灭,天下间只剩下三个最大的诸侯,战争已经进行到经济力量决定胜负的关键阶段,汉帝身上所仅存的政治资源,已经被挖掘利用得所剩无己,攻取许都,迎奉汉帝的重要性,在方绍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
庞统的方略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不过,刘备见方绍默然不语,便知其心中别有他意,遂问道:“中正,你的意见呢?”
方绍沉吟了片刻,高声道:“依绍之愚见,夺许都,全取中原,倒不如先取河北来得实惠。”
“先取河北?”方绍的提议,显然给刘备打开了个更宽阔的思路,欣然问道:“中正不妨说说你的理由。”
方绍遂将先前所想先说了一遍,当然,只能委婉的说汉帝是个废物,没多少利用价值,接着又道:“曹贼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其经营重心其实已经转向河北,攻河北,才是直正攻其心腹之地,此其一。若先取中原,再取河北,则我方便由西向东俯攻之优势,变为了由南向北仰攻的劣势,此其二。取中原兖、豫等州,则等于据了淮河上游,东吴能够容忍我们占据长江上游的既成事实,却绝不会容忍我们连淮河上游也占据,如果我们强取兖豫之地,势必要与东吴的战略发生冲突,到时候,东吴的根本利益受损,如果转而倒向曹贼,那对我们无疑是极不利的。”
方绍的这…分析,实是切中要害,包括刘备的诸人,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
这个时候,一直笑而不语的诸葛亮终于开口了。
“中正的分析亮极为赞成,在未灭曹贼之时,我们与东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撕破脸皮。依亮之见,我们倒不如与东吴定下盟约,约好灭曹之后,中分其地,司、冀、幽、并四州归我,兖、豫、青、徐四州归吴,如此,则双方所争夺的利益便不会起互相冲突,可各取所需。”
诸葛亮站在了方绍这一边,而他的建议也正符合方绍的意思。
其实,如今天下的形势,很像曾经历史里南北朝时,北周、北齐、南陈三分天下的局势。
北周占据雍凉荆益,便如刘备,北齐占据最富庶的两河,是为曹操,而南陈割据江南半壁,即为如今的孙权。
当年北周武帝雄才大略,正是利用陈宣帝出兵东南牵制北齐部分兵力之机,发兵先取并州,再下河北,方才击灭了北齐。
当时陈朝尽管也夺得了青徐兖豫等州,但其后的隋文帝挟从北攻南之势,不出数年便灭了陈朝,陈宣帝的一番苦心,其实是为别人作了嫁衣。
这个时代的人,尚无后世那般丰富的战例可以借鉴,但方绍的脑海中,却有无数本该应当发生,却不会再发生的成功经验可用,所以,他才打算复制一回周武帝的雄才大略为己所用。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
诸葛亮与方绍共同站出来,否定了庞统先取河南诸州的建议,这也算是对庞统先前站在法正那边,把自己从关中支去东吴的一种小小惩戒。
当然,方绍的提议也并非单为针对庞统,他的提议也是建立在汉帝政治资源将要耗尽的事实基础上的。
如今《九品中正制》一实施,曹氏一族俨然已敞开心怀投向士族的怀抱,而曹操迎奉天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到天下士族的认可与支持么,现在士族们可以从曹操那里得到从汉帝给予的还要多的实惠利益,他们自然会选择抛弃汉帝。
曾经的历史中,当年曹操死后,曹丕继续,废汉而自立,朝野之中并无多少反对的声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刘备嘛,“迎还汉帝”在他这里,只不是一句招揽人心的口号而已,有了这句口号,再加上自己刘姓宗亲的身份,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抢钱抢粮抢地盘”。
但如果真的把汉帝迎到手中了,于刘备而言,只怕却反而成了累赘与鸡肋。
因为,正如方绍所言,当刘备都已经强大到能够从曹操手中夺回汉帝时,汉帝身上可榨的政治资源本身就所剩无几,到时候又当怎么对待汉帝呢?
归权于帝,真心实意的臣服于汉帝?
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刘备或许会这么做,但是现在的他,岂能将手中的权力供手相让。
如果学曹操那样,当汉帝是个屁,把其当个摆设呢?
世人便会认为,你刘备喊了一辈子的“兴复汉室”,原来也跟曹操一个样,实在是个大骗子,对待自己的刘姓骨肉都这样,你还不如曹操呢。
所以,在刘备看来,汉帝这块鸡肋,最好是一直被曹操含在嘴里的好,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一直高举着正义的大旗,直到把曹操消灭掉,到时候,天下尽归自己所有,想怎么对付刘协那个废物,都不会畏首畏尾了。
这般细细的深思之后,刘备心中便有了决断,但面上还得表现出为难之色,很是无奈的说道:“孔明与中正分析得极在理,只是,如今陛下身陷许都,与关中近在咫尺,而孤不率大军解救陛下,反先去攻取河北,使陛下仍困于贼人之手,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刘备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诸葛亮决定给他个理由,遂道:“大王此言差矣,陛下身陷贼手,大王与臣等自是无一日不盼着能早些解救陛下于水火。大王攻敌之心腹,为得就是早日剿灭曹贼,只有剿灭曹贼,才能真正的救陛下于危难呀。”
刘备又去询问法正的意见,法正等关陇士人,眼下已打回了老家,以后再对外开疆拓土所取之利益,对他们而言都是赚到的,所以法正也没提什么意见,只道但凭汉中王决断。
于是,在诸葛亮与方绍的推动下,刘备遂定下了下一步的进取计划。
只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方略而已,其实无论是取河北,还是取河南,都将面临着与曹操主力进行正面决战,那势必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战争,而现在的刘备,显然还不俱备发动进攻的条件。
最至关重的因素,就是粮食问题。
无论是先前的陇西之战,还是刚结束不久的关中之战,汉军的主要粮食供给,都是从益州转运而来,而以益州一地供给十几万大军的粮食,还要经历千里转运的艰难,这两战下来,严重的透支了益州的资源。
此时的益州,急需的是休养生息,如果再强行从其地挖掘资源的话,很有可能将受到益州本土士民的激烈反对。
至于新得之凉州,本身就不是产粮之地,除了能提供马匹和强健的战士之外,根本无法提供粮草的供给。而雍州之陇西诸郡,地狭而民少,能够供应的粮食也有限,那么,雍州之肥沃的关中平原,势将成为支撑刘备与曹操决战关东的主要后方产粮基地。
只是,关中自董卓之乱时,人口死伤无数,至汉帝离开长安东逃时,最富庶的三辅地区人口只剩下不到二十多万。后在钟繇的经营下,关中人口渐渐回升,至曹操平定关中之时,三辅之地人口已有近四五十万,按照青壮与老弱妇孺的人口比,整个关中地区的青壮劳动力不超过十万。
而经过近半年的关中之战后,关中人口又一次急剧下降,此时三辅之地的人口,最多仅有三十万人左右,青壮劳动力则不超过六万。以这样可怜的人口基数,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一支可与曹操决战关东的庞大军队。
因此,在占领关中之后,刘备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的恢复关中的经济。这个时候,诸葛亮发挥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刘备下令迁汉中、益州和陇西各地数万余户往关中,分以无主的土地,由关府免息借贷,帮他们购置农具与耕年,并免他们一年的粮赋。
同时,诸葛亮又建议仿效曹操,在三辅几个由官府掌握的肥沃之地设立了数个典农都尉,意图招蓦流民实行民屯,以为国军征战提供充足的粮草。
诸葛亮的这些举措,在此时看来,已经算是尽快提升关中经济的良法,但在方绍看来却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关东各州战乱结束多年,经济与人口已渐处于上升期,而这期间战争则主要集中于关陇一带,所以,无论是迁民奖耕也好,实地屯田也罢,想要在短时间使关中经济有较大的起色,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而据方绍观察,刘备的身体自陇西之战后,就一直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