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也见证了彼此成长过程的好友。很多事情我们都一起经历,相互也比较熟悉对方。是完全可以交心交底的,绝对不是那类江湖酒肉朋友。狐朋狗友之类的词汇也绝对和我们的关系搭不上边。
也许是在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下,促成了现在这种格局,那就是70年代中期,国家就提出一家只生一个孩儿的伟大战略计划,以至于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一代的身心健康,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我这一代的孩子特别——孤单。相对来说城里的孩子多数都是上无兄弟,下无姐妹。(我是指一个爹妈生的兄弟姊妹,不包括谁小姨家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二大爷家堂兄、堂姐、堂弟、堂妹的等等。)城市的生活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如果接触的环境又限制了同龄人的交往和活动范围,那么“孤单”的感觉无疑是再所难免的了。对于国家的号召,父亲那辈人多数还是响应的。(多生的话可真罚呀,怎么说那也是人民币啊。那年头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呀。哪像现在这么多贪官奸商,生几个都不怕,罚来罚去的还不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无非就是从左口袋掏出来,放到右口袋做做样子而已。)那时的历史环境和宣传口号,都是些要建设4个现代化,要带领人民奔小康。一个是工作,一个是致富。你能放弃哪个吧?所以对每个家庭来说,生一个孩儿的好处确实也不少,既减轻了家庭不必要的负担,又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节约下来照顾其他的N个孩子的时间,合理利用不就是剩余价值的再创造吗!)同时也为加快全民步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理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光荣啊,光荣。(关键问题是,真的很省粮哦!)
于是,在历史环境干预下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孩子们觉得孤单,孤独。尤其是80年代后的孩子们。也因此很多孩子在上了初中的时候,就交上了所谓的异性“朋友”,甚至更早。家长们形容这种关系叫早恋。早恋趋于小龄话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然这不是我说的,但我知道这些,没办法。
任谁都不喜欢“孤单”或“孤独”,除非是不得已,而这种不得已往往又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于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里起了更多的作用。如果你遇到了:人生价值取向相同的朋友时,志趣相投、喜好相投的朋友时,再或者理想和抱负相同的朋友时,你会不与之为伍吗?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嗅觉”,有时候也是很灵敏的,知道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不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说的是“有时候”。天生“作对狂”,不在此声明范围内。)
在历史条件和先天心理条件的综合状况下,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学不多时日就和牧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都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点,那就是:本质上都不够坏。善良的部分常常起主导作用。虽然有时候我们也对一些人不是很好。但对朋友,我们从来都是宽容的,并且懂得“原谅”一词在朋友关系中的重要性。直到现在也是。
《牧师名字的起源》
牧师的名字是我给他起的。开始的时候他是有些不习惯,后来叫的时间久了,同学间也传开的时候,他也就慢慢习惯了。名字的起源是一款街机游戏,那时候到处都是拳皇格斗9X。大概是95吧。游戏中有个反派角色是个牧师,是个坏人。而他不是。至少在我面前他从来都不是,这只是相对而言罢了。因为真正的牧师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新宗教中的神职人员,负责教徒宗教生活和管理教堂事务。“牧师是引导教徒走向光明的神职人员,直接或间接传达神的旨意。”这是我听来的一段话,但其传递的信息却是积极的:牧师是正直的,他拥有善良的本质和宽广的心胸。那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被复制的。而这正是牧师(我的那个朋友)所拥有的宝贵品质。所以我叫他牧师。
牧师是那种很有气质的男孩,走路的时候身体总是笔直的,脚步轻缓而稳健,双臂自然垂落腰间,目视前方,眼神中流露着一种算得上是坚毅的光芒,看上去他拥有军人一样的习惯。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棱有角’的大男孩儿。
远远望去绝非有做作之嫌,你会发现是那么的得体,就像上班的白龄阶级一样有形有款。总之站有站样,坐有坐像。他给人的感觉是不太善言谈,但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加上现在1米81的身高,唉,自卑啊,自卑。
抡到描述我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走路的时候有轻微的驼背,(老妈说的,自己没发觉。)说话嬉皮笑脸的没个正经,喜欢看动画片老是长不大的样子。(初中的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那时我的身高也就一米六四左右(牧师也高不了我多少),但现在他都181公分了,我还在172厘米的地方徘徊呢。唉,还是自卑啊,自卑。
但是后来因为某些事情的到访,始他的变化之大也是我无法想象的。正如我步他后尘,也历经了一次那样的蜕变之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他为什么会变化那么大。那是成长的元素让他起了变化。对他来说我性格上的基因突变,也让他有些始料不及。他拥有和我当初见到“他非他”时,同等庞大的惊讶指数。都是以开立方的几何形式暴涨。而我那次的变化,用他的话讲: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变化的原因就是:各自恋上的女孩,都不喜欢我们。
后来我们都意识到这样一点: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可不管怎么变化,我们都一如既往的接纳对方。不离不弃。因为我们既是朋友、也是兄弟,我们懂得包容和鼓励。我们需要对方的存在,尤其是在对方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至于我和牧师经历了怎么样一次人生中少有的蜕变,则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可以提示的是,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而且是同一个错。这一点是不可原谅的。或许不应该这么说:那是个错误。而应该称那是人生中必经磨砺的,也是一定要实践的一次修行:为各自的女主角,付出过一次真诚的心。但都没什么结果,这是必然的。并且都几近感情决堤的边缘,都面临过痛苦的选择,都无奈的享用了青春的大餐——杨梅拌白糖。(又酸又甜的)
上初中的时候,地下游戏厅是学生们常去的地方,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的讲,中学生不准出入三厅一社,可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会常常光顾地下游戏厅。但迪厅和歌厅我们是绝对不去的,这一点我和牧师还是有觉悟的。至于台球社里的台球,到现在我都不会玩,更别说是去了。牧师也差不多和我一个德行,没那种嗜好。唯一的游戏厅,当初我常去的时候也只是看着牧师玩。实不相瞒,我对格斗类的游戏反映呈迟钝状态,而且记性也不怎么好,到现在连那里的人物名字也只是熟识N个人罢了:什么“八神庵”、“特瑞”、“克拉克”、“不知火…舞”、“玛丽”、“牧师”、“大门”……其他的就记不起来了。
让我去记那些人物的招式,和什么“必杀”或“超杀”的东西,我是学不来的。就连看,相对来说都是很奢侈的,说实话我对那个没什么兴趣。要不是牧师每次都叫上我陪他,我才不会主动去那儿呢。我更喜欢静的地方。性格始然。
相比之下我是家长们愿意接受的那类“好孩子”。可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样的是“好孩子”,不打游戏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了吗?也未必哦。好象现在的贪官学习都不错,就是价值观上出了点问题,是父母都老了没办法引导孩子的想法了,还是翅膀真的硬了,管不了了,那就不得而知了。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而已,在于引导。家长的引导,学校的引导,组织的引导等等。这里我就不想和谁抬什么杠了,至于有关“引导”的问题也不是我提出来的,教育界早就在大张旗鼓的宣传过,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那走近点看我的口型——你落伍啦!!!如果有家长级别的观众看到这段内容的话,要做反省喽。想想吧。如果孩子不听话,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也许出在沟通的方式上。话题又扯远了……晕~~
初中生活算不上丰富,但也决不逊色于精彩一词。我们的班级里有一小股力量,这股力量是班级的核心,而我和牧师还有N个女同胞们,则是除班级干部以外的核心力量中的核心,我们的想法和做法通常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动向。说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一局棋里有N多棋子,我们那个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