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其他方面的投入增加,不能老是修路,公路方面由于规定了收费站的距离和收费标准,所以效益远不如铁路这么明显,所以这方面的建设放缓了一些。另外,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也很大,小城市都已经通自来水和电力了,但中国太大了,贫困地区还很多,就算在后世建设了几十年,都还有地方没有通水电,何况现在?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投入建设之后,建设速度有所放缓,导致重工业的产能相对过剩了,得找个地方容纳这些产能才行。
其次,是城市化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太规范的地方,例如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这本身就是很有学问,设计不合理的城市道路,将阻碍城市交通,连带阻碍城市的发展。现在中|央管不了所有的地方,最多管得了大城市,那么中小城市的规模在扩大的时候,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建设。这一点,需要一些行政政策和一些资金投入就大体能够解决。
最后,是住房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迁入城市的农民越来越多。虽然现在工人普遍的工资都挺合理,足够在相应城市生活,但是,这些进城农民却缺少住房。不是因为房价过高,而是因为住房供给太少,另外是土地问题,农民若想自己买土地然后建设住房,恐怕得努力十年到二十年。这个地价不是政|府定的,而是城市之中的地价本来就较高,而郊区则开发度不够。总的来说政策上没什么问题,这是城市化之中的正常现象,但总得想办法解决。
第五十三章 房地产
注意:这一章纯属个人观点,与现实世界无关,不是什么正式的经济理论,如果不喜欢,可以跳过,如果觉得有趣,可以仔细看看,若想提出反驳也可以。
**************************************************************************
1905年3月某日,刘云正坐在中南海某办公室的椅子上,右手拿着钢笔,却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转笔”,咳,读书时留下的习惯。去年,他连任了一届主席,这是第二届,不过,他现在正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房地产……房地产。”刘云拿着钢笔,自言自语道,稿纸之上写着房地产三个字,三个字的外围还加了好几个圈圈,表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之前所说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城市化不规范,住房紧缺问题,刘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解决之道就是——开发房地产。但是,来自后世的他,对房地产这个问题有着很深的忌讳,他现在可谓慎之又慎,生怕闹出一团团高房价泡沫,而人民没有房子住,出现这样的重大问题,这时国家就有危险了。
建设房地产,在目前的情况下,第一可以吸纳相对过剩的水泥、钢材等行业的产能,第二可以让部分建筑工人继续有工作,第三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如果房价适中,那就是利国利民,第四,建设商品房,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开发,从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而且,在目前银本位的情况下,暂时也没看出会造成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眼前没事不代表以后没事,如果十年以后或者更久以后,出现经济过热,房价暴涨,投资市场泡沫过多的情况,那这时候的房地产建设说不定就是原因之一,到时候人民就对政|府有意见了,而且是很大的意见,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向愤怒发展。
“这房地产搞还是不搞,是一个问题。”刘云沉吟道。“不过,后世房价过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有些东西,表面看见的未必是真相,有时候,大多数人看到的和实际情况并不是一回事,房地产这东西,不能因为看到后世出了问题,就因噎废食啊!”刘云自言自语,陷入了沉思。
房地产过热,炒房过多,导致通货膨胀?是这样吗?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观点,刘云对此嗤之以鼻,什么叫房地产引起通货膨胀,真是扯淡!如今,他亲自操持过货币发行,深深知道,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在货币本身,而不是房地产或什么行业,或者什么市场投机活动,只有从货币发行的源头上控制,才能真正抑制通货膨胀。现在刘云可是很清楚罗斯柴尔德玩的那一套所谓金融,他们表面上实行金本位制度,实际上黄金储量并没有增加,但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多,这样黄金储备率就越来越少。但是,现在他们的储备仍能让人自由兑换黄金,所以还没有出问题,物价也没有上涨,看起来没有通货膨胀。而多出来的货币呢?实际上,这些多出来的货币,通过贷款经过市场走一圈之后,就进入现在这个欧洲玩家罗斯柴尔德的口袋里,从银行里印出的“尚不稳定”的新出货币,变成了经过市场的“合法收入”,而罗斯柴尔德的金融产值则在不断上升。但是,这种过程下隐藏着一个危机,万一哪天他们银行的黄金供给跟不上货币总量怎么办?噢,那时他们再想办法,试图让货币无法兑换成黄金,只能换成一些“概念性”的黄金,最后,再让发行的货币与黄金永远脱钩,到时就可以按照罗斯柴尔德的意愿任意发行了。
所以,只有滥发货币,才会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之后,房地产市场才会过热,要不然,房地产本身就是个市场,市场的根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住房供给就这么多,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就这么多,它房价再怎么波动,也不会翻了天去。“哎哎,人们都倒果为因了。”刘云叹道,“价值规律,这个人人都能体会到的东西,老马表述出来的理论,真是一条到处都适用的定律。可惜,后世的所谓经济学家分析来分析去,却忘了这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其实,刘云是错怪那些经济学家了,一般人使用价值规律(很简单的道理)来分析,只注意供给与需求,却没注意到,这个价格是用货币来描述的,若本身价值不变,但货币本身贬值了(通货膨胀),那价格自然就疯涨了。
想到这里,刘云忽然想通了,原来,后世的房地产过热,不是什么原因,正是滥发货币的结果。只不过,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滥发货币的根源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正是美国把滥发货币的祸害转移到中国的媒介!众所周知,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很多年,但这个贸易顺差已经不像明清的时候,换回的是黄金白银,现在最终只能换回美元。而这些美元进入中国,那么央行就得发行等量的人民币来补给那些出口型企业。实际上并不止这么简单,央行发行了这些“新增货币”,但进入市场的货币就会增加数倍,这里面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货币放大作用”。
经济学教材是这样解释货币放大作用的,例如,存款准备金率为20%,然后央行发行100元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必须留下20元,只能贷出80元。这80元进入市场后经过交易,又有80元被另外一个人以存款的方式存入商业银行,银行又拿这笔钱贷出去,但只能贷出80%,也就是*元。下一次循环,贷出51。2元,以此类推,最后进入市场的货币总量为:80+*+51。2+……=400元,如果算上商业银行的资产,那还要加上100元,变成500元,这样就放大了五倍。
但是,刘云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如果央行发行且仅发行100元,那么货币是守恒的,进入市场怎么就会变成500元呢?实际上,这里面的关键就在,央行发行第一次之后,还得继续发行货币,直到发行至500元。过程是这样的:央行发行100元,购买商业银行的债券,那么商业银行拥有100元,负债100元,央行拥有债券100元。接着,商业银行贷出去80元,商业银行拥有80元的“债券”(贷款单),贷款人拥有80元,市场交易后,80元又进入商业银行变成存款,这样,商业银行就增加了80元现金,以及80元负债(存款)。此时,清点一下商业银行的财产,20元现金+80元现金+80元负债(存款)+80元债券(贷款单)+100元负债(欠商业银行的债),如果全部加起来,那么等于0,这个没问题。虽然这样算得银行总资产为0,但是注意,我们还没有算市场的资金量,现在市场上的总资金也为0!实际上,市场上不能没有资金,所以,存贷款是会一直流动的。当银行里的存款贷出去之时,他可以合法地向央行再贷款80元,因为商业银行拥有80元的贷款单,这是他的资产!这样,央行就再印发80元货币,因为商业银行是拿他的“资产”来抵押的。
所以,从根源来看,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所谓的“货币放大作用”,实际上根源还是在货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