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激烈思想冲击,民国时期对于妇女改嫁的观念有所改变,但是本地一般要守孝三年以后再嫁。钱多福生前就对不起姜秀枝,钱立华家对于姜秀枝的未来也不敢干涉,对外放话说任凭她自己做主。
虽说此时妇女改嫁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可改嫁的一般都是年岁大且贫穷的男人,一般再婚都没有正式仪式,而且多在夜间迎娶。本地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改嫁的女子进新夫家门之前要“转椿”。“转椿”就是围着椿树转三圈,一方面椿树可以辟邪,寡妇转了三圈就可以转掉以前的晦气,另一方面寡妇转三圈以示转掉春心,以后再也不会改嫁他人,这对改嫁女子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侮辱。
姜秀枝根本就不想被人看不起,再加上恋上了李青林,所以她对外放话说不愿改嫁。
又是一年春来到!
李万全家又添人丁又添财,一派家业兴旺的景象。
结婚的第二个月,姜美枝就没来红,并且清晨还有干呕的现象。刘秀珍是过来人,她找了个老中医给姜美枝搭了脉,原来姜美枝也有了。
“跨门喜啊,跨门喜啊!”刘秀珍喜上眉梢。
“跨门喜”是指新媳妇蜜月期间就怀孕,这对农家来说是个极好的兆头。自此,姜美枝的待遇直线提高。李家去年大丰收,吃饱肚子已经不成问题,所谓提高姜美枝的待遇也不过是每天早上一个白煮蛋,家里有了荤腥她吃得多点而已。
自从姜美枝有喜以后,她和卫三丫一样日渐腹高乳涨、眉低眼顺,完全就是一个待产小妇人的形象。
姜美枝本来还有点忌讳卫三丫,一开始没给过卫三丫什么好脸色。可这一旦怀了孕,也不知道二人怎么三弄两弄凑到了一起,经常交流起怀孕的事情来。李青林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得意,看来这齐人之福也不是很难得到。
知道姜美枝怀孕以后,李青林曾嘱咐她少干点农活。姜美枝嗤之以鼻,道:“哪有女人不生孩子的?难道生孩子就不干活了?我娘说她生我的头一天还在地里干活呢,我现在干这点农活算得了什么?”
姜美枝还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只要地里有活她就随着去干。姜美枝虽然怀孕了,可干起农活来又快又好,比李青林强得多。
一次全家人在地里干活,姜美枝就笑他:“青林,你干活就是个二杆子!因为你只会动笔杆子,不会撸锄杆子。”
在一边的刘秀珍可就不乐意了,道:“只能撸锄杆子有什么出息?我们家青林本事可大呢,你看他从去年到今年一个人挣了多少家产?靠撸锄杆子能挣得到么?今年咱家再加把劲多挣些钱,争取明年盖个瓦房子给咱孙子住。”
婆婆是媳妇的天然克星,现在婆婆不高兴了,姜美枝只好闭嘴不言。
还要盖房子?这日本人两年之内就要打过来了,再好的房子也架不住那些畜生们的一把火烧啊!李青林决定劝他们别盖房子,李家不光不能盖房子,家里还要挖地道将那些粮食、财物藏起来。
李青林问李万全:“爹,你还记得前些年的那些蹚将过境吗?”
清末民初社会巨变,加上天灾频仍,豫省西北地方民变武装风起云涌,这些人被本地人称作“蹚将”。这些因为贫穷而揭竿而起的人本来只针对腐朽政权,后来他们逐渐变质,行为如土匪一般,为了钱财他们不管是好人坏人一概全抢。
李万全道:“那当然记得了。他们就像蝗虫一样,走过的地界赤地一片,什么东西都不会放过。那一年蹚将过小李村,钱立华家有一个青铜尿壶都被他们抢走了。”
李青林接话道:“咱家现在又添骡子又添人,如果再做新房子,就怕有心人会惦记上。大李村还有个土围子,人口也多,歹人即使想动手也不敢明目张胆。咱们小李村就四户人家,到时候如果他们来的人多,咱家还不得给他们抢空了啊?”
李万全有点郁闷,道:“穷人想挣点钱这么难,挣了钱以后不敢花,还要防备被别人抢。这他Ma的什么世道!”
刘秀珍同意李青林的看法,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青林说的对。早些年的时候为了防贼防土匪,家家户户都挖过地洞。咱家有空再挖个窖,把钱粮什么的藏一些起来。”
李青林笑道:“我看不如挖成地道,这样人和东西都能藏。一旦形势紧急时,咱们一家人还能从地道里跑掉啊。”
李万全接口道:“这是个办法。我听人说李万财家在大李村的宅子里就挖了地道,他家地道还通到村外,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家人都能跑掉。”
刘秀珍在一边果断拍板:“就这么定了,咱家也挖个地道。”
李青林将同样的想法告诉了李万祥,早年蹚将过境如同蝗虫过境的记忆李万祥当然不会忘记,李万祥家也开始挖地道。
挖地道就要出土,李万全和李万祥家老是用大车往外运土引起了另外两家的注意。穷怕了、饿怕了、被抢怕了的钱家和周家了解到具体原因后,他们也都开始挖地洞,几个月后几家地道竟然连在了一起。各家各户将粮食和财物或多或少的藏进了地道,外人从表面看小李村,除了两挂大车比较醒目外,其他方面和别的贫穷村庄没什么两样。
今年两个李家都有了壮实的骡子帮着干重活,姜美枝又是个勤快的人,李青林今年干的农活反而比去年还少。
两个李家的两辆大车组成了一个小车队,别人家雇佣的时候很多,李万全家很有点财源广进的意思,所以刘秀珍整天都笑眯眯的。
第八十六章暗剑无声26
更新时间2011…6…4 15:07:53 字数:2639
长胜镇有两辆胶轮大车,李万财家一辆,李青林家一辆。李万财家的胶轮大车是专用的,只有李青林家的胶轮大车才对外出租。
由于胶轮大车运货多、速度快,镇上如果有大宗运到县城的货物,李青林家的大车就是首选,因而李青林现在似乎成了专门跑长胜镇和万安县城之间的专用司机。
卫三丫过年前托人带钱给父亲,后来听说父亲身体很不好,卫三丫嘴上不说,可心里很担心。李青林明白她的心思,过年后抽了个空带她父亲看了郎中。
卫三丫的父亲面黄肌瘦,并且经常腹痛呕吐,李青林就有点怀疑是不是胃溃疡之类的胃病。经过药店坐堂郎中望闻问切之后,郎中说了一大些中医术语,最后得出了一个“肝胃郁热症”的结果。
在药店抓了一堆中药吃了一段时间,卫三丫的父亲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还达不到治愈的效果。李青林总结了一下原因,一方面是中药治疗来得慢,二是像这样的胃病需要调养。卫家现在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谈得上什么调养,因此病愈就很慢。接受过现代医疗技术治疗的李青林最后决定,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带他去看西医,西医毕竟疗效来得快些。
又到了穿单衣的季节,李青林今天给人运山货到县城。
今天雇车的老板还有些事情要办,他和李青林约好下午再回长胜镇。李青林闲来无事,他将大车寄放在大车店,自己顺着大街闲逛。
路过一家中药店时,他突然想起卫三丫父亲上次抓的中药就快吃完了,李青林踱进药店拿出药方,抓了十几付中药。
药店的小伙计很热情,他将李青林抓的十几付中药分成两包用纸绳子扎好,李青林手拎两串中药走出店门。
中午的阳光很强烈,街上的行人都找有房屋遮挡的阴凉地方行走。大街上能够有阴凉的地方往往只在一边,因此来来往往的人群基本都在同一边行走。
李青林正在行走间,突然看到一个人从对面直接朝自己走过来,并且样子对方的目标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来的这个人李青林认识,他就是那个日本人、正和百货的老板——野川一郎。
野川今天身穿中式服装,腋下夹着一个皮包,手里拎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木盒,急冲冲的向李青林走来。也许天有点热,也许是走得有点急,他额头上冒了一层细汗。
野川走到李青林面前,用日语急切地轻声说:“小林君,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请跟我来。”说完他一转身走进了街边的义顺茶馆。
李青林心中暗笑,这野川也太马虎,竟然认错人了。
和这些特务打交道是有生命危险的,李青林本想一走了之。可想想自己确实长得和小林很相像,再看看满大街的中国人,心想即使穿帮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随着野川走进了茶馆。
义顺茶馆并不大,是一个小二层木楼建筑。底下一层有十七八张桌子,里面还有一个半截子二层楼,二层楼上有几个雅座,野川带着李青林上了二楼找了个雅座坐下。
已近中午,茶馆里没几个顾客,二层上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