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青林先打量一下自己的身体,现在的自己比前世十五、六岁的时候瘦,个子也比前世这个时候矮一点,他知道这是营养不足,身体发育有点晚了。
李青林穿上棉衣棉裤下了炕。他的衣服是学生制服样式,没有打补丁,真正纯棉黑色的。李青林暗自庆幸,棉裤不是那种老式抿裆裤。估计是因为最近长了个子,衣服有点小。以前李青林看过一些民国时期的经济资料,知道在民国时期在冬天有这么一身比较合体的棉衣棉裤是多么的难得,李青林不禁对现在的父母升起了一股爱意。
李青林走出屋子,看见父母正在堂屋里吃饭,桌子上只有一盘咸菜和一盘玉米饼子,两人面前都只有半碗饺子。
“家里果然不富裕啊,大年初一才吃这些!”李青林心里叹了一口气。
“青林,要是不舒服就再躺会!”母亲看到李青林出来忙丢下碗,一边用手摸着他的额头,一边关心地说。
李青林道:“没啥,就是头有点晕,好多东西都记不起来了!”李青林正好给自己找了个失忆的借口。
父亲开口道:“没事就好,我年轻的时候醉过一回酒,也和你现在差不多,醒了酒后好半天都认不出来人。等会去人家拜年,让你妈带着你,慢慢就记起来了。”
“青林,牙刷、牙粉、洗脸水都给你准备好了,你自己去刷牙洗脸。”母亲用手指着一个木盆说道。
“嗯。”李青林应了一声,拿着牙刷蘸上牙粉,端着一个裂了纹的断把子茶杯到后院去刷牙了。
农村地皮最不值钱,这个家前后都有院子,院墙和墙壁都是干打垒的,屋顶盖的是麦草。今年看来下的雪不小,但是主人很勤快,前后院的积雪都被铲得干干净净。
前后两个院子都不小,前院里有几只鸡在找食吃;后院略大些,有一个鸡埘,令李青林很意外的是还有个牲口棚子,棚子里拴着一头半大的骡子。
李青林刷好牙,进到屋子里。他突然想看看今生自己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李青林用眼睛在屋里扫了一遍,没看到有镜子,李青林知道,在后世这个很普通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农家是个奢侈品。
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已经升上来了,外面的雪光映着屋子里面亮堂堂的。洗脸的时候,李青林低头看着水面映出自己的面容,虽然不像镜子那样照得清楚,但是大致的模样还是能看得到的。
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孔,像父亲李万全一样是个国字脸,有点清瘦,由于读书的原因有点白,说不上长得很帅,但是也是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自有一股青春飞扬的感觉。
“年轻就是好啊!”李青林心里想。
洗完了脸,李青林在每个屋子里找了一遍,看看有没有日历什么的。
“青林,你要找啥物件?”看到儿子在找什么,母亲问他。
李青林问:“家里有日历么?”
母亲笑道:“日历?是什么东西?傻儿子,过年前不是让你捎回本黄历么?你和你的书本一起放在你的炕头上呢。”
“对啊,这个时候农村人不知道什么叫日历呢。”李青林自己在心里对自己说。
李青林一不小心露出来一个破绽,他连忙一拍额头,自我解围道:“瞧我这酒喝的,这点小事都忘了。”
李青林跑进自己刚才睡的那个屋子,果然炕头上一摞书,顶上头一本是《开明国语读本》,翻开扉页,上面用工整小楷写着“李青林、中华民国河南省万安县县立文庙小学、民国二十三年秋月”。
看到这些李青林才知道去年是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那今年就是一九三五年了;自己现在重生在河南省万安县。
李青林上大学的时候也下过一段功夫学毛笔书法,那时候教书法的老师说他写得很不错,但现在看着扉页上的工整小楷和繁体字,真的有些自惭形愧。
“以后要好好的练练字,还要把繁体字全学会了才不露馅呢!”李青林心里自己对自己说。
李青林接着再翻翻,果然翻到一本黄历,是由西安汇文书店印制的。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内容主要为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李青林打开黄历一看,全是什么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看得李青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李青林翻到底页,突然发现最后几页印的是按照公历和农历对照排的日历。看到前世那种熟悉的公历纪年,李青林不禁感到特别的亲切。
李青林对照日历,终于知道今天是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星期一,农历乙亥(猪)年正月初一,明天二月五日就是立春了。
“一九三五年,一九三五年……。”李青林心里不断念着这个年份。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李青林知道,在这个年代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东北,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全面抗战就要爆发了。李青林高考以后多年不看历史书,关于抗战的历史进程大部分还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许多情况在李青林的脑海里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鬼子具体什么时间打到河南省万安县的?万安县的人民如何抵抗的?在这里谁领导了抗战?国*党?抑或是共*党?我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李青林的脑子里搅成了一锅粥。
正在李青林发呆的时候,他妈在外面喊:“青林,咱们一起去拜年了!”


第四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2
更新时间2011…3…25 20:36:19  字数:2244

 父亲李万全留在家里招待来家里拜年的邻里,李青林跟在母亲后面出了院子门,到同村的人家去拜年。
李青林家院墙是干打垒的,只有一人多高。院门用一些小石块和青砖做了个门楼,院门没有上漆,院门上贴着大红的对联“诗书继世,耕读传家”,门头上贴着一个倒着的“福”字,门前一片雪地上有燃放过的鞭炮碎屑。太阳已经起山,白雪映着朝阳,照得院门前亮亮堂堂,红红火火,显着吉庆喜气。
这个村子很小,被丘陵半包围着,各户各家的房子依次坐落在小山坡上。这个年代还没有大规模的滥砍滥伐,除了右边的丘陵被雪覆盖着看不到树木,其他的地方都长着一些杂树。丘陵中间有一小片平整的土地,被大雪覆盖着,满地银白。再往远处看,一片雪原中间,象有一条细细的灰色带子镶嵌在银白中间,蜿蜿蜒蜒向天边延伸,那应该是一条小河或者是一条小溪。
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李青林确定了自己现在所处的方位。李青林数了数,整个村子只有五户人家。村子里所有的房屋都是座北朝南的,房子排成了两排,前排三户,后排两户,李青林的家在后排西边。
母亲今天穿了一身半旧的棉衣,上身和下身各打了一块补丁。母亲看上去就是个持家能手,身上衣服虽旧,但是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她的头发显然刚刚梳理过,头发梳过以后挽了一个髻,上面插着一根银簪,人显得很精神。
出了门,母亲站在李青林面前仔细打量儿子,然后伸手把李青林衣服整理一下。前世李青林的母亲去世的很早,今世母亲慈爱的动作,差一点让他流下眼泪。
母亲可能怕李青林记不得人家情况,一边走一边简单介绍要去拜年的人家情况。各家的房子相距都不远,前排从右往左数是钱家、周家、李家,其中李家是李万全的堂哥家,李万全的堂哥叫李万祥。
娘儿俩步行了一会儿就来到了前排西边第一家院子前。这家姓钱,自家里有五亩旱地,土地地不够只好每年向地主租二十亩地种麦子。
钱家家主叫钱立华,妻子周氏,夫妻俩生有两个儿子。
钱家大儿子钱多福今年二十二岁,在家跟在父亲后面做农活。钱多福几年前娶了个媳妇叫姜美芝,夫妻两去年底生了个儿子。
钱家小儿子钱多贵和李青林一般大,小时候和李青林一起上过两年私塾。他很小的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是个瘸子。钱多贵腿脚不好就不能下地干重体力活,父亲钱立华安排他跟在舅舅后面学铜匠手艺,以求以后有一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钱多贵两年前开始跟在舅舅身后担着一副铜匠挑子走乡串巷,学习打制铜锡物件、补锅修锁之类手艺。
钱家的院子门楼比李青林家的简陋得多,院门上也贴着对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院子门是农家的脸面,看得出来这家经济条件比李青林家差点。出乎意料之外,钱家的院子门竟然用一把老式黄铜锁锁着,锁上系着一根红绳串着的长长的黄铜钥匙
母亲看到锁微微一愣,然后笑了:“青林,你要做干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