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地的事已基本定下来了,李氏兄弟就在将要到手的地里指指点点,计划着如果改造这二十亩荒地。没想到老祖比他们更迫不及待,在他们回来不久,老祖亲自带着几个族人来丈量定界。
通过丈量,水塘的面积六亩,老祖慷慨地只算五亩,并白送了他们水沟下游建塘埂的土地。
土地和水塘的地界很快就定好了,李万全和李万祥买的地和水塘也钉上了界桩。老祖现场将带来的地契写好,李氏兄弟交了剩下的三十块大洋,馒头坡的土地到手了。
老祖的慷慨也得到了回报,村里周家和钱家见土地便宜,俩人凑出了十五个大洋,各买了五亩地。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老祖带着卖地的大洋笑呵呵的走了。临走时他还千叮呤万嘱咐,要是能把馒头坡的地全买下,价格还可以下降。
小李庄几户人家现有的旱地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今天能在他们手里能置办产业,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四个手拿地契的农民从心里乐开了花。
像这样的坡地也可以种红薯,因为坡地留不住水和肥,所以坡地不如平地产量高。
坡地上的雪还没有化净,浅表层的土还上着冻,四个农民已经等不及了,他们下午就开始整理土地。
村里人干农活经常采取换工的形式,主家有重活的时候亲友邻居都来帮忙,主家只提供伙食,并不需要付工钱。这次别人在你家做的工,等下次人家有活的时候你再帮他干,这样就把他的工还给了他。这种换工的形式很实用,也很公平,特别是完成规模比较大又比较复杂的事情尤其实用。每个人都有专长,大家在一起分工合作,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无需花费钱财。
小李村四户人家都买了地,家家都需要壮劳力,村里邻居一时帮不上忙,所以各家都喊来自己的亲戚帮忙整理土地。
等到工程开始李青林才知道李万全他们要挖塘不仅仅是为了水源,也是为了挖小沟底下的肥土。
因为地面植物稀少,馒头坡经过多年雨水侵蚀,表层风化比较好点的土都被冲刷到沟底。沉积在沟底的土壤相对肥沃,保水性较好,这么多年荒草蔓生。荒草春生秋枯,沟底腐质层很厚,挖开以后竟然是沃土。
把坡地先整理成平地,再把沟底的好土运上去,这个工程实在不小,李青林的舅舅舅妈也来帮忙了。
男人们都在地里干活,纺纱的事宜全交给了女人们,包括到镇上去买棉卖纱。
此地有俗语:“上到九十九,下到七八九,只要有纱车,都会纺线轴”。纺纱技术也不复杂,对体力和年龄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人有耐心就行了,所以农家妇女基本都会。周德中的老母亲和小女儿也加入纺纱的行列,现在总共有八个人同时纺,第二批买来的四十斤皮棉只用了六天就纺好了。
正月十八一大早,刘秀珍和卫三丫一起到镇上去卖棉纱。镇子离村子九里地,买花卖纱的是老主顾,所以两个人办事也算很顺利。
傍晚李青林他们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后,卫三丫悄悄地把李青林拉到一边,告诉他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刘秀珍在镇上和人打了一架!
李青林闻言大吃一惊。
第二十章而今迈步从头越18
更新时间2011…4…10 20:47:06 字数:2637
自重生以来,父母对李青林极其慈爱,李青林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他已经从心底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真正的亲人。母亲刘秀珍对李青林尤其喜爱,家里好吃好穿的第一先紧着李青林,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
在李青林的眼里,母亲温和、善良、慈祥、勤俭、能干,这样的一个农村妇女怎么会和别人打架呢?
晚饭的时候李青林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淡淡地笑了笑,道:“不就是一个东洋小鼻子么?那货看上去野得很,其实一点也不经打!”
今天一大早,刘秀珍带着卫三丫去了镇上卖纱买棉。今天是个阴天,虽然初二就已经立春,但是气温还是很低,野地里小北风呼呼的刮着,出门的人都缩头缩脑,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镇上最大的棉花供货商是长胜货栈,刘秀珍今天办的最后一件事是到长胜货栈买皮棉。
在到长胜货栈之前,刘秀珍的心情是喜悦的,因为今天的棉纱价格上涨了,而且还涨了不少,刘秀珍心里估算了一下,这次卖的棉纱多挣了一百多个铜园。
可到了长胜货栈问了一下皮棉价格,刘秀珍的喜悦变成了郁闷,因为皮棉价格涨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上涨,四十斤皮棉涨了一个大洋。如果按照目前的棉花价格和面纱价格算,这次买回去的皮棉纺成纱,还要少挣一百多个铜圆。据长胜货站的老板说,棉花还可能涨价,因为有北边的大客商来大量收购棉花了。
有没有大客户来收花刘秀珍管不了,可她的收入却因这大客户的到来明显的缩了水,这让刘秀珍受到了最直接的损失。
大客户来与不来当然不是刘秀珍能控制得了的,即使棉价涨了,棉花该买还是要买的。刘秀珍在长胜货栈付了钱,担着棉花出门的时候,这收购棉花的大客户说来还就来了!
这大客户的来路还真不一般的大,是北方津城大东亚商社的代表野川一郎。
要说这个季节也不是棉花收购的旺季,津城大东亚商社的主要经营品种也不是棉花,可野川一郎还是冒着严寒,千里迢迢赶到万安县来收棉花。由于野川一郎的大量收购,本地皮棉价格节节升高。
野川一郎提高收购价格,并不说明他是个大善人来给中国人送钱来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正驻扎在平津一线的国军-第二十九路军!
野川在日本是个浪人,他现在在中国也不是个商人,只不过在津城大东亚商社干保安保膘之类的工作。
民国初期,日本加快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步伐,在中国稍微富庶的地方大肆开办工厂,设立商社,因此在中国所有的大中城市都能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在华的日本工厂和商社不可避免的会同中国各方面产生矛盾,于是在日本游手好闲的**流氓们有了再就业的机会,被选派到中国担任保镖之类的工作,浪人野川就是其中一员。
野川服务的在华机构是津城大东亚商社,大东亚商社却不是真正的商业机构,它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一个特务机构的下属小机关,代号“伊藤机关”!
二十九路军大肆采购夏装,日本特务机构对这一情报当然不会放过。民国时期,各地方军队掌握在地方势力手里,连国民政府都无法染指。象二十九军就只听军长宋哲元一个人的指挥,其军队就相当于是他的私有财产。
二十九军人数多少?实力到底如何?未来他们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这些问题一般人是不会关心的,可对于伊藤机关来说,这就是情报!对于磨刀霍霍的日本陆军来说,这些情报意味着战争何时发生,战果是否巨大!对于战场指挥者来说,这意味着帝国军人的伤亡人数以及战后提升与否!
民国的国军军队普遍存在吃空饷的习惯,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有的连队明明只有七八十个人,报道上头的名单却是一百好几十个,许多部队的实际人数有时候连最高长官也不清楚。要想知道二十九军最真实的人数和编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了解他的军需量。二十九军没钱,像军装这种物资军部军需官只会一人准备一套,只要知道了军装数量,全军人员数量就八九不离十了。
因此,伊藤机关委托大东亚商社做两件事:一是摸清各地赶制夏季军服所需的棉花、棉纱数量,推算出所需军服数量;二是拿出适量资金高价收购棉花,造成棉花棉纱大幅涨价,直接提高二十九军购置军服的费用。要知道二十九军可怜巴巴的军费里还包括购买枪支弹药的钱,二十九军在军服上多花钱,在买枪炮子弹上就少花钱了。
野川自从来到了中国,就觉得从地狱升上了天堂,他特别自豪他现在的工作。
在日本,无所事事的他经常腰插武士刀醉汹汹走在大街上,虽然人们都躲着他,但是他能看得出人们对他不屑的眼神,因此在日本的他外表看上去很不羁,其实心里很自卑。现在不同了,只要他拿出日本人的名头,任什么警察、什么官员,统统对他点头哈腰,他有了一种在日本当贵族的感觉。即使是上个月他醉酒打伤了一个巡警,也不过事后由商社出面拿钱了事。
野川没什么文化,性格很暴躁,根本不适合做收集情报工作。但是二十九军定做军服的数量太多,地点也特别分散,社里人手不够,只好赶鸭子上架,把他派来了。
今天早上野川的心情实在是太好了。商社交代的任务他已经完成两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