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偷渡失败的鬼子退回漳河北岸,他们就地取材很快就扎起浮筏,在九二步兵炮和掷弹筒、重机枪的掩护之下,他们似乎决心要乘浮筏强渡过河。
一四五团二营就驻扎在不远处,李青林的一排正好巡逻到此地不远。枪声就是命令,李青林带着一排很快赶到了十丈村。
漕河之战二营损失惨重,他们不光死伤过半,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火力全部丢失,现在捷克式轻机枪和中正式步枪是主要的火力。幸亏漳河湍急的流水帮了国军的大忙,强渡的鬼子速度快不起来,他们被国军打了回去。
第十师团偷渡部队见实在无法过河,无计可施的他们只好悻悻退走了。
守卫河岸的国军虽然打的是阵地战,并且凭借着地形优势和漳河的天险打退了鬼子,可鬼子的强大火力还是给他们造成了伤亡,李青林的五连一排就有士兵一死一伤。
正当他们还在包扎伤员整理装备时,营里里传令兵骑马赶到,他带来了团里的最新命令,命令二营立刻增援二十五师七十五旅。
十八日二十五师七十五旅进入漳河南岸东南保漳之间的高地之后,他们以为敌人不可能很快渡河,因此防御工事修得很简易。其实日军渡河的先头部队约五百人早就到达漳河北岸,见此处河水不深也不急,这群鬼子很快就涉水过河,并立即向七十五旅阵地发起攻击。
猝不及防的七十五旅一五零团仓促应战,战斗持续还不到半个小时,该团就被日军击溃,团长曽谦战死,阵地丢失。
军情如火!二营全体官兵顾不得休整,他们立刻以最快速度开往最前线,去增援危机中的七十五旅。
日军虽然击溃了一五零团,可现在他们渡过漳河的部队人数少,并且对战场的环境不熟悉,七十三旅一四五团最先到达的一营很快就将鬼子压回河滩,夺回了一五零团刚刚丢弃的两个小高地。二营、三营随后占领第二线阵地,这样他们可随时增援一营。
上午九时左右,鬼子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他们的飞机大炮开始对二十五师的防御阵地进行轰炸,航弹和炮火一度延伸到二线三线阵地,二营再次有了伤亡。
借助飞机大炮的掩护,日军约三百人涉水渡过过了漳河。过河以后,他们随即对一四五团右翼的一四六团防线进攻,该团团长郑明新负伤,一四六团防线被突破。
李青林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大部分一四六团官兵正在纷纷往下败退,部分日军已经攻进一四六团战壕,有一些顽强抵抗的国军官兵正在和日军做殊死搏斗
敌我正在混战,开枪投弹都会伤害自己的战友,李青林大声命令道:“上刺刀!”。
听到命令,五连官兵“嘁哩喀喳”上好刺刀,由李青林领头,五连官兵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冲向敌人:“杀!”
过了河的日军大概只有三百人左右,一些鬼子留在后边实施火力掩护,河滩上还留下一些鬼子,这些鬼子必须牢牢占据登陆场,以给后续渡河部队创造安全的环境,因此真正能向一五零团阵地冲锋的鬼子不过两百人。
由于在冲锋途中已经有鬼子被国军枪弹伤亡,最后真正冲上阵地的鬼子兵不过八九十人。这八九十个鬼子兵身材强壮,意志坚强,单兵作战素质一流,很明显都是在中国战场的积年老兵。这群鬼子人数虽然不多,可他们以少攻多却毫无惧色,竟然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几倍于己的一四六团。
二营三个连全部参加了战斗,冲上来的兵力是鬼子的三倍还不止,明显是以多打少的局面。但七八十个已经冲上来的鬼子兵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他们背靠着背、手端刺刀在阵地上不停冲杀,阵地上国军官兵不断有人倒下。
李青林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李狗剩在他的左边,他们一冲上阵地就遇到了两个鬼子兵。
这两个鬼子兵见增援上来的国军人数太多,他们手端大枪背靠着背,自发地做出了一种防御姿势。
此时已不可能有选择对手的时间,李青林和李狗剩同两个鬼子兵一对一拼杀起来。


一七九章漳河阻击8
更新时间2011…8…25 8:42:01  字数:2231

 拼刺刀这种白刃战是两个战士之间面对面的厮杀,它不仅仅需要强壮的身体和过硬的技术,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李青林对面的日军个子中等,面色黝黑,体格健壮,他手中三八式的刺刀上还沾有鲜红的血迹,显然他刚才已经刺杀得手了。
李青林端着刺刀向他的右下虚点一枪:“杀”!
鬼子兵左手持枪向左下回转,同时右手持枪向右上运动。只见他的刺刀划了一个半圆形,三八枪的迅速而猛烈地击向李青林的中正式,这时三八式的弹仓转向右上方,这在刺杀中是一个标准的防右下动作!
在白刃战中,攻与防随时都在转换之中。鬼子兵防了李青林的一个右下刺,紧接着对李青林来了一次进攻。只见他右脚向前跨了一步,三八大盖的刺刀直向李青林扎来。
上了刺刀的步枪其实就是长棍上加了一个刺刀的长矛,拼刺刀也是冷兵器时代战士格斗的延伸。
“枪怕摇头棍怕点”,这是李青林练习棍法枪法时舅舅教他的武术口诀,武术口诀是对中国古代白刃战的精炼,这句口诀说的就是枪术和棍术的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冷兵器时代枪杆一般用的都是白蜡杆,而枪要扎人或者抽击,必须搬、扣、刺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才能发力。三个动作一使,枪尖便会抖成一个圆圈,这标志着攻击立刻会发生。而棍比白蜡杆硬,它一旦揉进了枪术去扎人或抽击之前,棍头就会点头。枪尖的摇头和棍头的点头是个预兆,这也标志着攻击立刻就会开始了,此时必须需要加紧提防对方的刺杀。
李青林看到鬼子兵的刺刀点了一下,知道他立刻会反刺过来,在这瞬间又看到鬼子兵眼神瞟了一下自己的左边,知道他一定会刺自己的左半身。有了预防的李青林左手持枪向左并且身体稍向前,他借右臂的助力以中正式的下护木猛烈击打三八式枪身,将敌枪击向自己身体的外边。
格开敌枪后,李青林右脚快速跨一大步身体左转。这时鬼子兵的枪还未能收回,他的身体正处在李青林的左近身处。李青林两腿挺直上身前倾横抬起枪身,他双膀一较力,将枪的中部猛烈上击,中正式的铁制弹仓狠狠砸向鬼子兵的面门。
李青林将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如此近的距离让鬼子防无可防。在弹仓砸中鬼子面门的时候,李青林听到了鬼子面部骨骼破碎的声音。被击中面门的鬼子仰面朝天,轰然倒下。
倒下去的鬼子还没有死,他紧握着三八大盖,似乎还想站起来。李青林手持步枪调整脚步,然后用力刺去,“杀”!
这一刀李青林用了全力,锋利的刺刀穿透鬼子胸膛!
李青林拔出刺刀,一股血箭从伤口喷出,倒在地上的鬼子兵手脚猛烈抽搐几下,一股鲜血从他口中涌出,他死了!
白刃战容不得半点花拳绣腿,有的只是最直接的搏杀,它往往只在三招两式当中结束。李青林这边结束了,李狗剩那边也结束了,不过那个鬼子兵不是他一个人干掉的,当他和鬼子拼刺的时候,小六子从鬼子身后抽冷子一刀将鬼子刺倒,李狗剩最后补了一刀才将鬼子刺死。
就在夺回阵地的官兵们准备休息一会的时候,空中传来炮弹划破空气的“咻咻”声,鬼子开始报复了。
“卧倒!卧倒!”军官们大声喊道。
李青林这批老兵对日军的战术很熟悉,他们早就防备日军的炮火报复,在听到“咻咻”声时,他们在第一时间全都卧倒在地。
日军在漳河南岸的滩头部队这次很好的掩护了主力渡河,他们在漳河水面搭起了简易浮桥,一批批鬼子登上南岸,甚至还有几辆轻型坦克也渡过漳河。
日军过河的是九七式“奇哈”坦克,它被日军称为中型坦克,事实上它的战斗全重只有十五吨,只能算是轻型坦克。
“奇哈”坦克由三菱重工生产,乘员四人,最大速度三十八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二百一十公里。它的主力装备是一门五十七毫米短身管火炮,携带榴弹八十发,穿甲弹四十发;它的辅助武器为两挺七点七毫米机枪,携弹量为肆仟零叁拾伍发。这两挺机枪一挺前置,另一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为止。
早期的“奇哈”坦克装甲厚度只有八毫米,只能防住机枪弹和普通迫击炮弹。可此时漳河南岸国军并没有坦克,反坦克武器基本没有,重型火炮也在漕河战役中损失,这使得这种薄皮棺材在战场上耀武扬威,横冲直撞。
好在此时日军坦克进攻战术很幼稚,并且日军指挥官对于这种高价值、高技术的武器极为爱护,他们没有让坦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