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珍道:“一家有女百家求,好姑娘谁家都稀罕啊。”
姜秀枝道:“美枝不光能干,我看她还会生养呢!二婶,你看她身子骨壮实,大胸大腚的,说不定一胎就能生俩!”
刘秀珍连连点头,深以为是。
在农业时代,粮食生产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耕地种粮需要强劳力,只有男丁才能下地干繁重的农活。家里壮劳力多,那种地的人就多,一家人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劳力少的人家大,因而会不会生养是农家挑选媳妇的首要条件。
李青林走在后面听母亲和姜秀枝的议论,心中暗自腓腹,看一个姑娘怎么能象相牲口一样呢?李青林把事情的整过过程回想了一遍,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一丝阴谋的意味。
回到小李庄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自然很宁静。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李万祥在院子门口蹲着等他们回来,像是很焦急的样子。果然一见到李万全的面,李万祥就着急的说:“万全,棉纱涨价了呢!”
李万全见他着急的样子,忙说:“不急不急,进屋再说!”
进了屋,李万祥把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正如李青林所预计的,过年期间棉纱大幅度涨价了。涨价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军需棉布紧张,接着拉动棉纱涨价。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很快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地区。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晚九时,日军在抚宁县榆关打响了侵略华北的第一枪。一九三三年三至五月,中日两军在长城沿线展开激战,史称“长城抗战”。长城抗战中著名的战斗有喜峰口罗文裕战斗,古北口南天门战斗、冷口战斗等。
虽然在长城前线的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殊死战斗,给日军予以沉重的打击,但是中日之间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加上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前线军民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奋战两个多月后,中国军队被迫撤离长城各口,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中方被迫在事实上承认日本占领东北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至此,中日两军在华北紧张对持,两军在华北地区不断增兵,双方尽一切可能在储备战略物资,都在为即将发生的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这次在豫北定做大批军服的是原西北军的二十九军,二十九军现在正驻扎在京津唐一带。西北军自中原大战失败后被张学良东北军收编,因为是杂牌军又反过蒋,武器装备等得不到中央的支持,在长城抗战时的主要作战武器竟然使用冷兵器时代的大刀。转眼就要到四五月份部队换夏装了,二十九军军服还没有着落。国民政府不可能给二十九军换装,二十九军那就只好自行解决。二十九军军费不足,置办不起咔叽布的军服,只好转而求其次,定做价格便宜的土布军服。豫省棉产较大,布匹价格低廉,二十九军大部分夏季军服的订单下在了豫省。
自古以来纺棉能挣钱,这能让李万全理解。这这几年手纺棉纱价格下跌,只不过赚钱比以前少一些罢了;但是棉纱能涨价,并且能被李青林预言,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现在李万全对李青林简直有点崇拜了。
这时李万祥的老婆也来了,即将到来的财富激起了大家的热情,四个大人七嘴八舌讨论起纺纱具体细节来,结果有些有共同意见,有些意见相左,统一不到一起来。
李青林在一边没有说话,其实他心里并不好受。
今天棉纱涨价了,是因为军队订购军装,而军队订购军装是因为日本人打进中国了。眼前的人们现在为能挣点小钱而狂热,还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到来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形。这些祖祖辈辈只知道种田纳粮的农民经历过内战、土匪、灾荒,从心里深处自认为做本分人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大不了财产有些损失罢了,以前的乱世不也就是这么过的么?李青林知道那些禽兽不如的侵略者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他们从来都没有人性,甚至连“人”这个称呼都不配。只要你是中国人,不管你是不是贫民,都是他们猎杀的对象,在这个时候你有钱没钱没有任何区别,手无寸铁的农民能够保住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胜利。
面对即将到来的血腥岁月,李青林很是无奈。“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李青林心里很悲哀。
刘玉珍见大家七嘴八舌也理不出个章程,正好看见李青林在一边默默地想心思,说:“都别乱吵吵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先听听青林有什么好办法!”
有着现代教育、有在私营公司工作经验的李青林对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安排自然是不在话下。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其一要理顺采购、生产、销售、分红几个环节,其二是从一开始就要把财产权确定,私人财产不能和共同财产混在一起。这第二条特别重要,后世中国好几个家族的财产分配权之争就是因为先期财产权属不明,等企业壮大以后大股东争权夺利,导致红红火火的家族企业轰然倒闭。
见大家都在听他说话,李青林慢条斯理的开口说道:“第一,我认为两家出钱凑股份,共同买棉纺纱。本钱越大,买棉花价格越低,成本就会降低,赚的钱就会多些;第二,选择好纺纱场地,准备几架纺车。地点我看就放在小叔的空房子里,反正那里空着也是空着;第三,亲兄弟明算账。棉花、纺车以及其他费用只能从本钱里出钱,以后所有财产都是两家共同财产,所有分红按股份比例分红;第四,大家既互相信任,也要互相监督,我看买棉花和卖棉纱的事由爹和大伯共同去,生产和算账由我妈和二婶共同管。另外,卖一次棉纱分一次红,如果要加本钱还是按第一次合股的股份比例两家出钱。我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们认为能行就这么办。”
李青林的见识自然不是这个时代四个农民可比的,于是大家纷纷点头说:“中!就按青林说的办。”
每个人的职能都安排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了。那些细节李青林就不愿去管了,其实他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他不知道棉花在哪里可以买,也不知道纺车在哪里可以做,既然什么都不知道,那还不如让大人们伤脑筋去。
第十四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12
更新时间2011…4…4 20:31:01 字数:2936
吃过晚饭,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院子里还有点微微亮,刘秀珍端着油灯和李万全去牲口棚子里去铡草。
三十年代农家的贫穷和节省是现代人所不可想象的,李家只有一盏桐油灯。这桐油灯只在必须点灯的时候点亮,平时只要有一点光亮是不会点灯的,甚至为了不点灯,晚饭都会提前吃。李青林不愿意吃了饭就去睡觉,正好他也想多多了解现在的生活,以便尽快融入现在的所处的时代,因此他也跟着进了牲口棚。
进了牲口棚,李万全从腰间拿出一个什么物件,拿到手里敲击起来,李青林就听到“咔咔”的声音。伴随着李万全的敲击,便有火星闪耀,接着李万全从那个物件上拿起一段绳子状的东西吹了吹,有火苗燃起来,李万全将火苗凑近桐油灯灯芯,桐油灯终于点亮了。
李万全使用的是这个年代农家取火的工具-火镰。
在前世,李青林从来都没见过火镰这种取火工具。现在见到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李青林很想把火镰拿过来研究一番,但是他想最后还是忍住了。作为农家子弟,使用火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现在表现出一种好奇的样子,恐怕会露出重生而来的破绽。李青林决定还是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把火镰拿来悄悄的研究,这样才比较保险。
铡草需要力气,续草需要技术。铡草的要是没有力气,饲草就不容易铡断;续草如果续得不好,铡出来的的草长短不齐,牲口不爱吃。另外续草的人还有危险,如果出手没有章法,还容易被铡刀铡到手,甚至有不稳重的人整只手被铡掉。所以铡草是两个人配合着才能干好的活,这样饲草会铡得又快又好,还不会伤着续草的人的手。
准备好草料和铡刀后,李万全夫妻俩开始铡饲草。李万全两只手将磨得锋利的刀片抬到将近直立,两只脚后跟也随之抬了起来;这时坐在地上的刘秀珍已把谷草理好,准确地往铡刀下一续,续进去的长度不长不短,一指来长正合适;李万全用力一按,铡刀落下,刀落草断,同时发出“刷、咔”的声响。这一“刷”一“咔”是续草和铡草密切配合的和谐音律。李青林估计一下,他们铡草象钟表走秒一样有规律,象钟表每“咔哒”一下,铡草声也“刷咔”一下,不快不慢,节奏悦耳,很有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