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咖啡语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茹都能想起朱元璋曾经沦落为乞丐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烫”,大概就指的是这味道了。
其实,比起城里多种多样的菜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那白菜粉条在大肉的煮炖里冒着香气,盈茹又吃到这样可口的菜了。那是小时候经常盼望的也只在过年时能吃上的饭菜。结婚后,她自己也曾经学着母亲的做法做过几回,都没有小时侯品尝的那纯真的味道。她甚至认为,那大概是因为她们那里水土的缘故吧。
人说家乡的水甜,家乡的饭香。其实,这里面也许搀杂着生活的哲理。那饭里,水里一定煮进了家乡,煮进了亲情才显出与别的不同的味道。其实,真正不同的是吃饭人的心情。
接下来几天里,走亲戚,串朋友。盈茹因为无事可做,又心烦,便被嫂子勾引一起去舅舅家,姑姑家。虽说外婆已经不在人世,舅舅舅妈的热情,依然使她的心里热乎乎的。
一恍又到了小年,完成了全部的走亲戚任务。盈茹每日只默默的陪伴在父母身边,陪伴着大哥二哥坐在炉边烤亲情。盈茹喜欢这种感觉,喜欢这种亲情在热火中洋溢的感觉。喜欢和父母兄长就这样在漫漫的冬日里享受天伦之乐。
可她心里有事,她的内心充满了浮躁,她那里能坐的住。大哥二哥几次问到宗平都被她含含糊糊回避过去。她不想使他们为她操心,她和宗平的事她不想让他们知道。
知道了又如何,无端的给他们增添烦恼。农村人的本分和老实在大哥和二哥身上也明显的体现着。他们相信妹妹的话,他们知道妹妹过得幸福,他们爱他们的妹妹。
过年的几天浮华里,盈茹沉浸在亲情的甜蜜里。她似乎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假装幸福的生活着。掩耳盗铃的掩盖并没能完全消除她内心的苦楚。这烦恼在清净的时候反而越发的涨大,加倍了力量向她袭来。折磨着她的睡眠,折磨着她脆弱的灵魂。
她终于呆不住了。本想再呆几天到开学跟前。学校规定初三年级开学要早几天,初十上他们就要正式上课了。
小年的晚上,她不知道自己怎么拉。只觉得心都不在了胸膛,心烦意乱的。宗平的影子不断地缠绕着她,她不知道如何去应付。她决定回城,便向母亲提出辞行。
母亲当然抹着眼泪不忍女儿离开。父亲慈祥的看看女儿单薄的身影:“工作忙,注意身体,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盈茹的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她不想让母亲看到,悄悄的走了出去。细心的嫂子跟上去安慰她:“你放心吧,父母这里有我呢。你上班也挺忙的,自己要当心身体。”
初六一大早,盈茹终于启程回城了。
素心于2005…12…15书于舍然居
第三章 激变 第十三节
    一连几天的清冷,宗平有些受不了了。他梦见母亲站在村口,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他回家。只有他回家,那年才像个年。父亲、母亲喜欢坐在炕上。听他东南西北讲城里发生的故事,讲城市的发展,讲自己生意上的宏图伟略。
父亲会笑,为自己有这么能干的儿子而自豪。母亲听不懂外面的世事,只喜欢听儿子抑扬顿坐的侃侃而谈。然后记上那么几句逢人便说,夸耀自己的儿子。
直至初五的早上,那是人们习惯叫的小年。宗平终于忍耐不住,他想回家看看,他突然很想念母亲。虽然,很小的时候,从有了弟弟开始,宗平就再也没有进过母亲的怀抱。
他渴望那种温暖,渴望那种温情。而他一天天长大,离母亲的怀抱只能一天天的越来越远。他知道那将永远成为他心中的梦。真爱无语。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孩子的那种矫情。尤其,在那个文化封闭落后的年代。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里,以此证明长大成人。只有小孩子才能享受纯真的情感。
人们把自己的真情隐藏在心窝,惟恐流露出来。日常生活里只剩下一种简单的模式,仿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只为了吃饭穿衣过日子。他们努力,他们奋斗,他们争取,他们勤劳耕作,只为了吃饱饭穿好衣过好日子。
宗平比弟弟大四岁。从那一年起,他就成了哥哥,从此他被定格在哥哥的位置。不管弟弟长到多大,大人们都会说:“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他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一个人承担一切,学会了爱护弟弟,爱护别人。
在学校,他一直是优秀的。父母时常以他为骄傲,当着众人,老实的父亲也学会了夸口:“我们平儿又考了第一。”说完晒着太阳迷缝着眼睛得意的笑笑,又吧嗒吧嗒的吸起了旱烟。父亲寡言少语,是个老老实实的庄稼人。
他考上大学的那会,父亲着实高兴了一阵。接下来,又为学费的事发愁。最后在亲戚朋友的东凑西兑里,宗平才好容易进了城市,读了大学。弟弟宗伟因为从小被父母娇惯,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留在农村务农,也算老人身边有个儿子孝敬。
自从成了家,又下海经商,宗平便很少回家了,只不定期的给父母寄去些零用。他把全部的心血用在事业上。他爱盈茹,爱丹丹,他是个责任心很重的爱家的男人。有弟弟、弟媳在父母身边侍奉,他也就放心了。
弟弟从小被他宠爱,直到现在都很听他的话。虽然弟媳有些刁蛮,可心眼不坏,心直口快。仗着他又常给家里家用,对父母还过的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母亲一直很念叨他。尤其这几年,他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母亲经常会扳着指头数着:“平儿已经快一年没有回来了。这孩子,也不知道忙什么呢。”
父亲会宽慰的告诉老伴:“孩子忙,外面的事情不好做,辛苦着呢,你就不用惦记着了。”其实,宗老人也一样的惦记着儿子。还有孙女和媳妇。
听说宗平过年因为忙又不能回家。从知道消息的时刻起,母亲嘴里便不停的絮叨:“平儿真的不回来,过年还忙啥呢。丹丹也见不着了,盈茹不知道还好不,也那么忙?”没有得到任何的回答。老人知趣的不言语了,只在心里想着永远也想不通的问题。
老人会在太阳出红的时候站在村口向宗平回来的方向辽望,期望望眼欲穿能穿来儿子、孙女、媳妇熟悉的身影。
盈茹的温顺在宗家是人所共知的。宗平回家必要带着盈茹和孩子。他不喜欢自己一个孤零零的走进村子。自从结婚以来,他都是带着盈茹一起回家的,直到有了丹丹,他们又多了个人一起进村。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体验,一种亲情的回味。
宗平多想再带上盈茹和丹丹回一躺家。可是,物是人非,一切的一切都已改变。时世变迁,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他们的日子不成了日子,生活无法如前一样的继续。他只想掩耳盗铃的把自己锁在清冷的年里边,不想向前跨越一步。他不想让年老的父母再为他操心,不想他们知道他生活里的不如意。
初五的这天,太阳出的红红的。刚吃完早饭,奶奶领着小孙子宗闰生又向村口走去。她要去村口的南墙下太阳堆里晒太阳。那里的太阳最暖,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去那里晒太阳。靠在避风的墙角,太阳晒的人暖暖的。仿佛一个极乐的世界。
老人还有一个心思,就是盼望着儿子宗平能突然回来。她就能在第一个时间见到儿子,她太想念她的平儿了。大概因为年老的缘故,老人这几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小孩,越来越期望儿子常回家看看她。真怕那一天一口气上不来,见不着儿子。
宗平曾经要带她和老伴去城里过年,她不会去的。城里楼房上高下低的,她住不惯,那有自己家的平房舒坦。拗不过儿子的孝心,她也和老伴被儿子接去城里。看了高楼大厦,看了钟楼,看了大雁塔,还看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眼花缭乱的,宗平劝她多住几天,她和老伴不习惯,只住了不到十天就回家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老人还是喜欢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那里才有老人需要的温暖,才使老人感觉舒坦,自在。
老人又站在村口的路边张望。忽然开进来一辆小车,老人的心紧张了一下:不会是我家平儿吧。老人虽这样想,毕竟觉得不是,大概是自己太想儿子了。
老人失望的走去墙根下,拉着小孙子的手。小孙子的手里提着奶奶要坐的小板凳。老人的屁股刚挨着板凳,只听见谁叫了一声:“妈。”
老人警惕的抬起头来,一下子惊呆了:“平儿,你怎么回来了。我还以为你真不回来呢。”
宗平上前扶起母亲,拉着母亲粗糙的手,宗平又叫了声:“妈。”他想哽咽,他忍住了。他扶住母亲:“妈,回家吧!”
“孩子呢,盈茹呢?”
宗平回避着母亲的眼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