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谁谁
不是气你,有些职业就是这么有优越感。
女子在文艺、时尚行业或公关部门工作,与别人交换名片时总会额外获赠一些羡慕;与此相应,男子是建筑设计师、律师、精算师或经纪人等头衔也会让异性刮目相看。
一个开发手机游戏的朋友新近推出一款名为“爱情乐园”的游戏,说白了,就是网络泡
妞。他对不同职业的属性是这样设定的:销售员,智慧20分以上,酷力0分以上,收入500元/每天;律师,智慧100分以上,酷力50分以上,声望20分以上,收入1000元/天;公关经理,智慧100分以上,酷力200分以上,声望20分以上,收入5000元/天。这就是一个软件设计师思维中,公关经理、律师和销售员的相对地位。
我以前的老板自称为全亚洲最好的广告创意。一次饭局邂逅一个大款,长得像个白净书生,学的专业也令人愉悦,国际金融。谈到创业史时,这位学金融的大款出人意料地说:“我早就离开本专业了。我是靠做消毒湿毛巾起家的,现在年销售额数千万!”然后得意地举起摆在我们面前的湿毛巾,他的产品。
这时,只见我那个大老板脸上崇拜的神情逐步消退,然后慢慢堆起一个不屑的表情。他终于忍不住了,傲慢地说:“做金融多好,为什么要去做湿毛巾呢?”“赚啊!”我的老板不屑的表情更重了,决定不再与这个毛巾匠交谈下去了。
毕竟,赚得再多,也只是个毛巾商,与金融界的才俊自不可同日语,哪怕后者每月入不敷出。
不要说行业了,就是工作的地点也是一样的。在上海,以前的淮海中路,现在的南京西路就是羡慕指标。有些时髦姑娘宣布,宁可在那里拿2000元的薪水也不要普陀区、闸北区的5000元。真是见了鬼了。
我跟你说真的
谁谁谁
这句话用英文讲是:“I mean what I said。”生意场上的规律是,老外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用中文讲出来,怎么听怎么不像真的。
在一次管理培训上,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花了半天时间专讲项目时间管理。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项目进展各阶段最后期限(deadline)的时间表。他以亲自负责过的一个大项目为例,帮助中国同事度身打造这张表格。一位年轻的中国小伙子照着英
国人手里的样板依葫芦画瓢,不出五分钟就交了作业,然后推说有事退出了。事后他说:“老外真笨,这么简单的事也要讲一个上午。”英国老师仔细看过他的作业后,连连摇头说:“天哪,难道他真能按时完成吗?”
和老外接触得越久,你的优越感就越强,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许多让老外面红耳赤争论半天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不过是浅显得不值一提的小规则或小道理。也许就在他们争论的同时,中国人可以想出十数种变通的办法。“原则上……”的意义是大家的微笑默契。
怕就怕来真的。习惯了变通之后,很容易把“我跟你说真的”也当成“原则上”的东西,那张五分钟出品的时间表就是一例。
以前在国产电影里常看到以下镜头:一个人用枪指着另一个人的脑袋,声泪俱下地陈述种种非杀他不可的理由,结果大多虚惊一场,不是被“刀下留人”阻止就是出现了锋回路转的情节,反正就是没杀。等到我把这种镜头归于“原则上”一类时,又看到了“玩真的”的版本:目示对方,传递一个“我要杀你了”的信息,然后举枪射击,“砰”地一声把对方击倒在地。真酷。
而且,连“我跟你说真的”这句话都不必讲。
职业的和非职业的
谁谁谁
午餐时间,邻桌隔板后传来嘤嘤泣声。这时——
非职业的:跑过去嘘寒问暖,试图安慰。
职业的:若无其事,静静地上网或翻看杂志。
座位像蜂窝一样密集的办公室里,事端也一样纷乱无章。利益错综复杂,由同事而朋友几乎是奢望。因此他人的事,无论公私,都不必涉猎过深。默默地递张手纸过去,已是最大的安慰。可惜办公室配备齐全,每人面前都有抽纸一盒,因此连这一人文关怀也显多余。
头脑风暴会议上,供职于Sales部门的你提出了一个marketing的绝妙方案。公司希望你继续努力跟下去。这时——
非职业的:加班加点,争取使自己的提议善始善终。
职业的:向公司表示,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但希望marketing部门继续跟进,然后迅速脱身。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术业有专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你以为自己像革命的老黄牛一般含辛茹苦,会好人得好报,那就错了。首先marketing的人怨你井水犯了河水,平白增加了工作量还显得被动,其次你的野心昭之天下,说不定就成了众矢之的。
老板过来拉家常,谈及过去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人唏嘘。
非职业的:恭敬地听,严肃地点头,矜持地微笑,恪守上下级的礼节。
职业的:自然地提及自己,像老友一样亲切地交谈,暂时从工作关系中解脱。
适当的私人感情是工作的润滑剂。老板也需要偶尔地从职业的盔甲中走出,舒展一下盔甲内的柔软肢体。然而千万不要因此而以为你们之间的关系真得被拉近了。中场休息结束后,下一幕又开始了。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
如果刚才老板几乎要落泪的一幕依然挥之不去的话,就当是昨夜做的梦吧。
结发合同
谁谁谁
做业务最刺激的事莫过于签合同。
谈判桌上,利字当头。桌面上唇枪舌剑,为的是揭对方的短,护自己的短,争取最大利益;私底下相互揣摩,主要是想估算出对方的预算和实价。如果最终双方走到了利益的交叉点,就签订合同。信誉自合同签订时开始建立,到合同完成之日功德圆满。
有一次,经过多轮回合,总算与一个老客户达成了一致。事实上,多次合作后,我们也已成为私交很好的朋友。
双方眉开眼笑地拿出合同时,她突然说:“其实我们彼此这么了解,为什么还要签合同呢?我是绝对信得过你的。”
我想也没想地回答她:“对,为了不辜负你的信任,我要与你签合同。”
从此她对我更加信任。
还有什么能比合同更好地诠释“可信度”呢?如果我完不成承诺,甘愿受经济惩罚、法律制裁。有了这个底线,你还能不相信我么?
既然“信”可以这样诠释,仁义理智同理可得。比如:“歃血为盟”,几滴血、或者一个大拇指可以把“义”字表现得痛快淋漓,不容你不信。
那么“情”呢?当然就是以婚约为证了。
我愿意与你签订婚约,心甘情愿把财产拿来共享;与你朝夕相处,勇敢地面对慢慢变老的过程,以及时间带来的争吵和淡漠。你说,我爱不爱你呢?
或者,我不算爱你,但的确没什么可爱的人,你实在想结婚也可以,我们签个附条件的婚约:财产独立、你不得有外遇、不得要孩子、不得单方面提出性要求,等等。
这种功能性的婚约,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
只是无条件的婚约更有魅力。因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里面,它叫做爱。
你信赖我吗?信赖。愿意与我签合同吗?不愿意。啊,希望下次合作愉快。
你爱我吗?爱。愿意和我结婚吗?不愿意。那么,希望下辈子恋爱愉快。
办公桌风情
谁谁谁
熟悉我的人,走进办公室,一眼就能指出我的办公桌。不为别的,就因为它最乱。不熟悉我的人,看到我的办公桌,就把我的性格掂量得大差不离。他们多半会含蓄地问:“平常不太做家务吧?”
我相信人如其桌。没办法,性格即命运这句话也可以贯彻到办公桌上来,藏都藏不住。
小时候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得知神探朋友可以从一个人肘部的衣服磨损、帽子上的几滴灯油,立即判断出他的身份或经济情况,对他的观察能力十分佩服。事实上,这种观察力在职场中有时真得很重要。
比如:当你应聘一个跨国公司的职位时,如果你顶头上司的桌子十分奢华,那么,开价的时候千万别客气。相反,如果上司的桌子看上去也不过而而,那他给你职位设立的预算大概也不会豪华多少。有个朋友是一家英美合资的跨国公司普通职员,他的办公桌结实奇巧,据说是美国制造,一万元一张。他的薪水也是我的好几倍,因为我的办公桌市值只有1000元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