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
对于现代人的健康标准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心理健康
我们还要检查心理是否健康。
大家可能会说,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大清楚啊。简言之,就是:心理功能正常,精神协调一致。主观感受良好,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自如地应付环境,有积极的人生观。
社会适应标准
除了以上这两项之外,还有一个社会适应标准。那就是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功能和职业功能完好,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只有这三条标准都符合了,你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大家可能会说,生理健康比较直观,看得见摸得着,社会标准还好说一点,但心理健康就比较模糊了。
据10年前统计,我国心理疾病占疾病总数的33。2%。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将在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
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10倍。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岁,下降到了今天的14岁。
1957年,有52%的英国人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到了2005年,这个比例就只有36%了。
最近我看到有数字显示,在我国青壮年人口的死因当中,占第一位的不是疾病,也不是交通事故,而是自杀。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亲手了断自己的生命呢?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人觉得生不如死呢?
第一部分 第24节:放下包袱,持花而行(2)
这些都是心理学要讨论的问题。
大家可能要问,既然心理学这么重要,为什么以前没有被提到这样的高度上来呢?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意思是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怪事情,都是人吃饱了以后,才生发出来的。我觉得心理学在今天的中国以至于全世界的大发展,就和“吃饱了”大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一是要生存,二是要发展,这是进化的规律,也是文明的规律。当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别的就顾不上,生存就是最大的挑战。拜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近一百年以来,粮食产量有了长足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脱离了饥饿的威胁。具体到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我们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迈进,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吃不上饭而高度恐慌了。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吃饱了之后,人们怎样去争取快乐和幸福?过去比较简单,没有饭吃,别说吃山珍海味是幸福,就是没有美味佳肴,饥饿时能有几个馍馍打牙祭,也是莫大的幸福。人类几十万年的进化史,就是这样简单地规定了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它和物质紧密相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问题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它不是坏事,是一件必然之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是一种进步,是社会发展一定要经历的阶段。现在,人们比较关注自己的生理健康,证据之一就是凡是有关健康的讲座,都人满为患,凡是讲生理保健的书籍,都有很好的销量。心理和生理紧密相连,身心一体。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生理是健康的,他的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但他的心理不正常,那么用不了多久,他的生理上也一定会出问题。反之,若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那么,就算他渐渐衰老,百病丛生,或者肢体不健全,身有残疾,但他依然可以有阳光灿烂的笑脸,享受幸福生活。所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功课,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如果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家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有了新的问题。有朋友要问了,说我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当然也愿意心理健康。可是,我的心理到底健康不健康呢?我不知道。如果能像医院的体检表一样,能有一个正常值,知道了相关的标准,我们就比较心里有数了。
我在北师大心理系(现在叫心理学院)博士方向课程结业以后,和几位同学合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几年下来,在和求助心理咨询的客人交谈中,我发现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真不少。中国目前有资质和素质的心理医生比较缺乏,中国民众的心理问题,如果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主要靠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得到解决的话,那真是杯水车薪。但是中华文化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自省”。《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
第一部分 第25节:放下包袱,持花而行(3)
原文是这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古文翻成白话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三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并且要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对这“三省”也有另外的解释。除了说是从三个方面反思,也可以当做一个数量词,指每日要进行三次自我检查。这个“三”,可以是个泛指。古代讲到数字的时候,三啊九啊,常常是表示频率多,不必认定仅仅是字面上的那几次。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有自我反省的好习惯,而且不是单一方面,是囊括若干个方面。也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不过这个传统,在现代社会丢弃得差不多了。为什么呢?从客观上讲,是生活节奏太快了,你什么时间来自我反省呢?早上一爬起来就忙着上班,连吃早餐的时间都没有。
前几天我听到有人讨论在地铁车厢里能不能吃东西?大多数人都说,地铁里空间那么促狭,空气又不流通,当然是不能吃东西了。不过我也看到有一个白领说,如果我不在地铁里吃东西,我根本就找不到其他时间来填饱肚子,我就只能饿到中午了。所以,我才不管礼貌不礼貌的问题,民生为大。主观上来说,大家已经淡漠了自我批评,凡事先想着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更多地从对手那里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哪里还愿意更多地来探讨自己的不足呢?很多书籍刊物教给大家的,都是你怎么美化自己,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如何揣测和驾驭别人,怎么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形下,自省已经成为比较罕见的习惯了。
但是,为了自我的心理健康,你必须学会自省。这不是对别人有好处,而是对自己的生命状态随时进行检索和反思。这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地向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现在回到咱们的问题上。如果你有了反省的好习惯,那么,你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健康、亚健康还是不健康呢?
需要一个大致的评定标准。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这样一种百发百中的表格,如同糖尿病人测血糖一样,用试纸一测,仪器上就会报出你的血糖值,这张表格也能这样告诉你,你的心理到底正常不正常。
一个人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这是非常朴素又非常合情合理的要求。不过,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系统,不是能简单完成的判断。你没有法子找到医院或是什么机构,对人家说,你用什么仪器检查一下,判断我的心理究竟能打多少分?也没有法子抽点血或是查个脑电波,得到一张报告单,从此有了权威的报告。
不过,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就完全像是一团迷雾,让我们每个人都摸不着头脑。
第一部分 第26节:从自卑走向幸福(1)
从自卑走向幸福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首先要更正的前提是——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我们不必讨任何人的喜欢,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只要你认定了这一点,枷锁就被打开,你就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自卑情结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有一种天然的感觉,伴随我们一生。有人说,那是爱,其实不是。爱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品德,是需要学习的。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并不懂得爱,但他感到了自卑。哭声就是自卑的旗帜,那是对寒冷(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