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东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尤其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阐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一真理。我们党正是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才能赢得战争,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列宁说得好:“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48'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的社会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管理、监督和社会建设,才有社会主义可言。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它不是按上级的命令创立的,它和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是根本不相容的。
毛泽东在长期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把群众视为真正的英雄,坚信群众的无限创造力,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他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49'比如,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党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他在闭幕词中提出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决心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50'再如,建国后,毛泽东在1951年底领导“三反”、“五反”斗争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消除腐败现象,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腐蚀,保持共产党人廉政为民的本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60年代初的暂时困难时期,他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克服了严重的困难。每当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他就高兴了,就深信一定会胜利,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群众观点、巨大魄力和革命乐观主义。
毛泽东把群众当作主人,自己当作仆人。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常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给老百姓当勤务员。建国以后,人民群众翻身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干部是社会和人民的公仆。他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51'他十分强调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必须诚心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要处于人民群众的切实监督之下,防止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领导者变为“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当官做老爷,剥削压迫老百姓。
第二,做人民的公仆。
毛泽东关于做人民的公仆的思想和实践,包含的内容很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多次说过,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哺育他的是人民。他对人民群众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一切为了群众,时时、处处、事事都为群众打算,把人民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多次引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无比憎恨、蔑视,对人民无限热爱、尊重,把人民当主人,把自己当仆人。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而且要求“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2'教育每个共产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真公仆,而非假“公仆”,不是为了当官做老爷,而是做人民大众的“牛”,为人民办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人物,但又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是很朴素、很和蔼、很诚恳的。他处处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同群众打成一片。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解放区的极端困难,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运动。当时,中央机关的勤务人员也制定了生产计划,分片开荒种地。毛泽东因工作忙,便让勤务人员在住处附近给自己分一块荒地。他们说:“主席工作很忙,身体又弱,不一定参加生产啦。”毛泽东却说:“不行!生产是党的号召,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生产。”勤务人员只好给他分了一块地。下午,毛泽东便在休息时拿锄头挖起来。几个警卫员忙跑去和他一起挖,毛泽东阻止他们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任务,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点地,你们都挖了,我没有挖的了。”这是毛泽东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参加集体劳动,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摆什么架子,不耍什么威风,不搞特殊化的一个实例。
毛泽东反对那种当官做老爷,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摆架子耍威风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53'这就是说,要真正做人民的公仆,就必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出现,必须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其次,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毛泽东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先生,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学生。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了中国的国情,研究了广大群众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政策、办法,去给广大人民群众引路,领导人民大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就叫做领袖或先生的作用。但是,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先生,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学生。他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先生,虚心向群众学习,调查群众的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要求,汲取群众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中国的社会情况,必须向群众学习。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兴国调查和长冈、才溪两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因此,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54'毛泽东这种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
毛泽东经常说: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陕甘宁边区所属关东分区的农民代表到延安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同他们进行了深切的谈话。后来,他回想起这件事,意味深长地说:“我跟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长进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我们的各项政策在农村里究竟实行得好不好。我跟他们学习,我是小学生。他们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给他们纠正,又成了他们的先生。有些人先做先生是不好的,结果一定落在学生后面。”'55'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做群众学生与当群众先生的辩证关系,是一件事情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要当好群众的先生,首先必须做好群众的学生。只有当好群众的学生,才能成为群众的先生。这种学生——先生,或者说,群众——领导,如此无限循环。实际上,这也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在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毛泽东正是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