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效力。

吴光正与包陪容于1973 年结婚,他曾想过在大通银行继续发展自己的
事业,然而包玉刚又怎么会放过这位有丰富银行经验的二女婿呢,于是力邀
他加入包氏王国。

毕竟是家族的力量占了上风,吴光正在结婚唇不久也加入了包氏集团。
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一役中,吴光正崭露头角,在岳父身边出谋划策、打点
一切,充当智囊和助手的角包,深得包上刚信任。1986 年10 月,包玉刚把
九龙仓主席一位让给吴光正。目前,吴光正是包系集团陆上王国的继任人,
他负责着九龙仓系和会德丰系的七间上市公司,掌握的资产达到300 亿港
元。

三女婿渡伸一郎当初出现时曾令包玉刚好一阵为难。包玉刚对日本人一
直怀有一种复杂的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情感。

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使人民流离失
所,惨遭杀戳,也使新婚燕尔的包玉刚和夫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那时候,他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战后的日本背负着重压,重整其经济,他们为发展本国的工业,制订了
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的投资者。初涉航运界的包五刚一眼就看中了这些优
惠政策,并与日本人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没有日本人,就
没有后来的环球航运。

对日本人的这种复杂的情感,曾一度使包玉刚对女儿的婚事感到为难,
但因他有言在先,不干涉女儿的抉择,所以并未表示任何反对意见。相反,
当发现这位身为建筑师的日本女婿有着一副精明的头脑以及一套勤于思索、
善于交际的本事时,便毫不犹豫地把他纳入包氏王国,让其主管包氏集团在
日本的一切业务,充当包氏集团在日本的代言人。

四女婿最后归队

在包玉刚的四个女婿当中,四女婿郑维健最迟加入包氏集团。倒不是因
为他结婚迟,而是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愿放弃自己从事的工作。他被
你为“包玉刚费厂最大劲才捉到手的一个女婿”。

祖籍广东的郑维健原在美国从事癌症科学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包陪慧结婚后,两人都不愿意回拜港,于是
在美国长岛定居,过着神仙眷侣般的“二人世界”日子。

那时候,包平刚每次到美国公干,都要跑到长岛去看看女儿、女婿和外
孙,而且每次都劝说女婿回到家族业务中。但每次都遭到女婿婉拒。对此,
包玉刚既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1987 年,包玉刚到纽约看望女儿一家,顺便让女婿为他作了一个
检查。当检验结果出来时,大家都吃了一惊:原来一向健康的包玉刚已患上
了癌症。

这个消息对包玉刚本人及其家族成员下啻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对包玉
刚来说,这个坏消息却玉成了他的一件好事。包玉刚拿着化验报告对郑维健
说:“包氏家族有近百亿元的美国债券、股票和现金,需要一个亲信来打理。”

郑维健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包玉刚又说:“我现在又得了这个病,时间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
我希望在最短时间里,找到一个可靠的帮手接下这部份的事情。我考虑再三,
这个人选非你莫属。”

郑维健抬起头,嘴角动了一下,似乎要说点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

包玉刚步步跟进地说:“我让陪庆的儿子苏文刚冠上包姓,是不是给你
一个心理负担,认为加入了包氏集团,就等于入赘包家,子女也要姓包?其
实你大可不必为此操心,你和陪慧的儿子成然,以后冠不冠包姓,由你们作
主,我不勉强。”

郑维健打断了岳丈的话:“爸爸,我不是这个意思,一直以来,我只是
太喜欢我从事的这项研究而已。既然爸爸您这么说,我再固执已见,则实为
不孝了,我考虑您的提议。”

四女婿终于松了口,包玉刚大喜过望,网他的活来说,是:“一份癌患
报告,换得女婿归心,值得!”

1987 年,郑维健终于弃医从商,携妻儿回到香港,出任包氏家族私人
投资的环球投资公司的董事经理。

对于弃医从商的决定,郑维健说:“我在医学上的职业已达到一个高峰,
包爵士给我一个跟他学习一些全新东西的机会,是难能可贵的。何况,我还
想自己的两个孩子接受更多中国文化的熏陶。”

虽然郑维健并不象吴光正和苏海文那样时时成为新闻媒界捕捉的对象,
但他打理包氏家族内部的生意却是头头是道,在经营上也颇得岳父的风范。
他说:“观念的形成并不难——一年以后,我就感觉到,金钱才是积累资金
和投资业务的条件。我们大都采取保守经营法,目的是为了储备剩余资金,
我们不愿意冒险。”

从包玉刚的安排来看,他的四位女婿各司其职,颇象古时帝王分封诸侯
的方式,对此,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见过其他家族发生的事,人人你争我
夺。我相信他们分开管理一些东西是较佳的方法。”

包玉刚要求四个女婿所管辖的四部中,每一部都要象他的总王国一样,
作广泛的配置,各立账户,各自管理自己的流动资金和股票,各自形成相对
独立的体系进行运营。

对于女儿们的安排,包玉刚也是有一套办法。虽然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但却积极主张女儿参与到夫婿的业务中。

他曾对朋友说:“我告诉女儿们不要像妈妈一样古老。她们应学习一些
生意,但她们暂无权力,直至她们理解业务。”

“学习一些生意”,明眼人一看便知只是托辞,其本意是想让女儿成为
女婿的制时,四个女儿名义上为其夫婿主管集团公司的“非执行董事”,是
没有权力的,但是,她们要出席公司每一次董事会议。

对于这种“垂廉听政”式的安排,四位女婿均认为有必要。大女婿苏海


文说:“如果有些什么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妻子知道如何管理我们
的业务,这是十分重要的。”

包玉刚是一个很有长远计划的人,1985 年之前,即当他发觉自己的身
体有些问题时,他就开始部署退路,安排包氏王国的庞大资产。最后,他做
出这样的安排:把包氏财产并入5 个信托基金,各自划人太太和四个女儿的
名下。即一人一个基金,每个基金是独立的。按照这个基金,大女儿和夫婿
苏海文掌管他们名下的船队业务,二女儿和夫婿吴光正掌管他们名下的九龙
仓,其余两个女儿和夫婿则持有一些现金和股票。换句话说,即他们四对夫
妇都各不持有对方基金的一分钱,每对夫妇的财产都是绝对独立、自主的。

这样的安排,外人评论说不失为一个“万全之策”因为它避免了在包爵
士百年归老之后,家族里出现的财产之争。

包玉刚的最后一击

1988 年,包玉刚向外界宣布彻底退休,家族业务全部交由四位女婿打
理。

但是,人们似乎并不相信包玉刚会撤手不管,按照他四位女婿从岳父那
儿沿习下来的传统、谨慎的经营作风,遇到决策之时,仍是与包玉刚共商对
策的。一般认为,包玉刚是退而不休,仍是包氏王国的幕后主脑。

1991 年9 月,包玉刚透过怡和总裁凯瑟克以前的旧部薛博理与凯瑟克
接触,表示九龙仓欲作价每股10。25 元收购怡和持有的33%的置地股权。

明眼人一看就知包玉刚的如意算盘:以100 亿元收购置地1/3 权益,就
可稳控市值300 亿元的置地。

置地在中环垄断了那儿的商业地皮,如能收购成功,加上九龙仓本身拥
有的物业,包玉刚在商用物业上就可以称霸港九,市值大增。

凯瑟克听后反建议说:“置地以九龙仓市价加一成半,全面收购九龙仓。”

凯瑟克相与精明,因为整间九仓市值才190 亿元,置地应付得来。

1980 年,包玉刚从怡和手中夺走了九龙仓,令凯瑟克面上无光,甚是
恼怒,他也明白,包玉刚是不会把辛辛苦苦抢到手中的肥肉放弃的。他提出
这建议,只不过是反唇相讥,告诉包玉刚:“别以为只你有钱,想吞井置地?
没门!”

置地被你为“皇冠上的明珠”,是包玉刚觊觎已久的目标。虽然象李嘉
诚、郑裕彤等巨富也未能成功收购这颗明珠,但年事已高的包玉刚仍想一试。

随着华资势力的强大,九龙仓、会德丰等英资个业纷纷落入华资集团手
里,致使怡和置地大惊失色——很清楚,华资集团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