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采取了聪明的办法:作壁上观。
1980 年,包玉刚取得了九龙仓闪电战一役的胜利,宣告了船王的“登
陆”行动取得成功,他成为了香港几个为数不多的大不动产拥有者之一。了
解包玉刚的人都知道,包玉刚的目的决不止于此,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发动
新的攻势,扩充不动产的拥有量。到了1985 年,包玉刚终于又进行了一次
成功的收购,这次的收购对象则是香港四大英资集团的成员之一——会德
丰。
会德丰在香港可不简单,这是个由英国人乔治·马登1925 年在上海创
立的商行,从1946 年起迁至香港,并得到长足发展,与治和、和记黄埔、
大古等英资洋行平起平坐。
包玉刚与会德丰的创始人乔治·马登早已认识。
50 年代初期,包玉刚与同乡合办联合贸易公司的时候,与马登便有生
意上的来往,为了笼络马登,包玉刚还特意送给他一幅价值不菲的中堂寿轴。
1955 年,包玉刚想买船搞航运,曾专程到伦敦拜会马登,请马登加以
援手。不料精于计算的马登当时并不看好毫无航运经验的包玉刚,在答应借
钱的同时提出许多条件,同样精明的包王刚立即回敬他:“看来不是我向你
借钱,倒象你向我借船。”两人不欢而散。
也许是不打不相识,也许是惺惺惜惺惺,包玉刚和乔治·马登成了莫逆
之交,后来两人还合作搞航运,交往日深。
既然包玉刚与马登既是好朋友,又是生意上的好拍档,按中国人的传统,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财,同样也不可贪,那么,传统观念极重的包玉刚为
何要收购马登一手打下的江山——会德丰呢?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会德丰已非昔日的会德丰,它内外交困,面临被海
外财团吞并的险境。
“蓝灯笼”会德丰
经过乔治·马登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会德丰在香港生根、发芽、茁壮成
长,早已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集团之一。在六、七十年代,它红极一
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会德丰主要投资于地产及航运,后来发展到保险、财务、百货、制造业
及贸易,项目繁多。其附属及联营公司分别是:夏利文发展、主福发展、连
卡佛发展、联邦地产、置业信托、会德丰船务以及联合企业等。
根据公布的数字显示,会德丰的经营业绩并不差,但其上市股票却被称
为“蓝灯笼”。
何谓“蓝灯笼”?中国的传统习俗,凡有喜庆之事,必张灯结彩,大红
灯笼高高挂;而只有在办丧事的时候,才挂蓝灯笼。
原来,会德丰的股票,在过去的股市上升浪潮中,永远是上升得最迟的。
当汇丰、太古、和黄一类的蓝筹股上升浪潮接近尾声时,会德丰才慢条斯理
地起动。经验丰富的股民一见到会德丰的股票上升,便知离股市下调的日子
不远了。于是,会德丰的股票成了“蓝灯笼”——股市“玩完”的信号。
会德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对内对外的作风以及发展策略,令投资
者一次又一次大失所望。
在1972 年,会德丰率先在香港股市发行B 股。B 股面值只及原来股票
(即后来的A 股)的1/10 或1/5,但却和A 股拥有相同的投票权。这样,
部分人只要持有相当数量的B 股(其投入比持有相同数量的A 股少得多),
就可以持有控制权,不必担心别的集团持有获得控制权的股票。B 股股票的
发行及会德丰的一些举动,使股民们觉得公司内有人持有B 股后放心大炒A
股而获利,他们对此大为不满。
除了发行B 股之外,股民们还发现会德丰集团内是控股公司占附属公司
的便宜;董事(或董事家族公司)占上市公司的便宜。其中最为明显的要数
联邦地产。联邦地产公司靠两间大厦(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的租金维持盈
利,长达十数年之久。公司无负债又无发展,盈利年年增加,但股息却纹风
不动,几年下来,联邦地产公司便积下了大量现金。这些现金却长期存于会
德丰母公司,其利息远低于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这样,母公司单在这一项
上就得到了不少收益,而联邦地产却要蒙受利息的损失。
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置业信托和连卡佛发展的。会德丰通过这两间公司
拥有的中环大厦,被置地公司看中,以怡和大厦及毕打行进行交换,会德丰
占了很大的便宜。后来,这两幢大厦于1980 年重建成为新会德丰大厦,本
来,此时的置业信托拥有足够的现金,但会德丰却偏要另组“嘉华地产公司”
进行重建,且有接纳多间外面公司参予,其中包括“锦兴置地公司”,它的
大股东也即是会德丰的大股东张玉良。人们一看便知,那时地价狂升,建楼
可取得巨额利润,大股东要分一部份。到了发售时,地价、楼价均跌,又由
拥有大量现金的联邦地产买回大部份。
还有一件事令小股东们大失所望。联邦地产以每股1 元6 角的高价,向
其董事局某成员购入其持有的大量国际城市股票,直到几年后,仍未能收回
投资金额的一半,对此,小股东们觉得分明是被大股东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占了便宜。对此,联邦地产公司董事局却装聋作哑,不作解释。
以上所举的几件事,只是会德丰众多令股民失望的事情的其中几件。对
于这一系的股票,股民们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只形同“鸡肋”的股票,在1985 年的2 月份,却忽然身价百倍,股
价天天见涨。
“过江龙”挑战“地头蛇”
1985 年2 月中旬,香港股市经过一轮急升之后,陷入了“大升后牛皮”
的形态。
投资者对1984 年下半年的股市记忆犹新。7 月23 日,恒生指数尚在747
点,至年底,恒生指数则升至1200 点,升幅达60。6%。
1985 年1 月,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以29 亿元向置地购入港灯之后,股市
冲破1200 点关口,升至1338。42 点。
此后近一个月,恒指多次反复,却再也没能冲破1380 点。正当投资者
和股评家意兴阑珊之时,2 月14 日,忽然传来消息,说来自垦洲的邱德拔
财团,己向马登家族购入14%股权,并准备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会德丰股
票,作价A 股6 元,B 股6 角。
这个消息不啻是一支强心针,股市立即止跌回升,2 月15 日,恒指突
破1400 点,以1405。93 收市。
那些持有会德丰股票却视之如“鸡肋”的小股东仿佛见到了天开眼似的,
纷纷将手中的会德丰股票抛出,邱德拔在当天宣布所持有的会德丰股权增加
至23。5%。
不料第二天,市场上又传来了新的消息:会德丰的最大股东张玉良将会
同包玉刚,进行反收购!
这下可热闹了,包玉刚198O 年收购九龙仓的传奇过程对香港的股民并
不陌生,其策划之填密、出价之豪气至今仍是人们引以为成功收购的典范。
事情虽已过去四年多,但其余威尚在,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于是,很多手头
上持有会德丰股票的人士,采取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作壁上观,根据他们
的经验,会德丰这一次绝不会是“蓝灯笼”。
而爱刨根究底的香港市民则对这件事的背景、涉及到的人发生了兴趣:
这邱德拔为何要收购会德丰?马登家族怎么会把股权卖掉?张玉良如何联合
包玉刚进行反收购的?
事情得从80 年代初说起。
那时候,世界航运业衰退,包玉刚已预见到并及时减船登陆,但马登却
被“散装货船景气”的暂时现象所蒙蔽,产生了错觉,以为另一个世界航运
的高潮到来,于是大量造购新船,埋下了负债太多、现金不足的祸根。
到了1983 年年底,会德丰船务公司共拥有船舶29 艘,载重量达139 万
吨,因航运业不景气,负债达21 亿8 千万元,另外,还需付出6 亿8 千万
元才能完成建造中的船舶。
面对长期不景气的航运业,负债累累的会德丰船务公司被迫将所拥有的
船贱卖,并向会德丰洋行及同系公司寻求支持。由于积极卖船,到了1984
年上半年,会德丰船务公司减少了负债5 亿6 千万港元,减少资本承担4 亿
6 千8 百万港元,但同时又出现了亏损6472 万港元。3 月份的时候,甚至传
出消息说会德丰船务公司可能因债务问题而清盘。
会德丰船务公司的困境引发了会德丰的两个大股东——乔治·马登和张
玉良之间的矛盾。
外间一般认为,乔治·马登是会德丰的创始人,自然也是最大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