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命成婚

包玉刚在燕梳行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以他的聪明才干和办事能力,在燕
梳行站稳了脚跟。就在这时,他的父母亲在没有预先知会他一声的情况下,
决定让他在20 岁以前(旧时算虚岁)结婚。

虽然那时封建时代已经结束,“五四”运动的新思潮仍在冲击,但是,
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婚姻仍是由父母包办,所谓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子女还是十多岁时,父母就会为他(她)的婚事而操心,会请当地的
媒婆为其物色对象。包玉刚进入燕梳行做事之后,人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包
兆龙在家书中多次提及儿子的婚事,同包陈氏商量。包陈氏请钟包村里一个
有名的媒婆为包玉刚物色女子。过了一段时间,媒婆来回复包陈氏:物色到
邻乡四府前黄家的一位姑娘,叫黄秀英。媒人说,这位黄小姐相貌端庄,温
柔贤淑,家境中上,知书识礼,与包玉刚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

包陈氏听了满心欢喜,但仍不太放心,派人到四府前黄家探望,得到回
复是那黄小姐确实如媒人说的一样,包陈氏才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接下
来的“工作”真是复杂而且繁琐。首先是包陈氏央媒婆到黄家提亲,黄家满
口应承;接着就对包玉刚与黄秀英两人的生辰八字,发现非常匹配;再就是
下彩礼,包家家境甚宽裕,包玉刚又是包家最引以为荣的儿子,彩礼自然是
出手不凡,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董玉器,整整几大箱;最后就是择定吉
日,举行大婚。

母亲在家乡策划的这一切,包玉刚并不知晓,待接到家书,才知道自己
已经有了一位太太,他先是惊讶,然后立即回信给母亲,表示听从母亲的安
排。

其实,在30 年代的中国,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自由恋爱已成为当
时年青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在大城市里尤其如此。包玉刚在汉口上中学,接
受的新思想不少,但是,他井没有像他那个年代的同龄人那样,用离家出走、
用私奔来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相反,他驯服地遵从了母亲的旨意,决定和
他并不认识的黄小姐结婚。也许有人会奇怪:包玉刚怎么接受一段毫无感情
的婚姻呢?的确,包玉刚的很多做法都令人感到奇怪,却又非常地合乎他的
性格。在包玉刚心目中,长幼尊卑的家长制观念也非常浓。他总相信父母永
远是对的,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他也是先认同父母的观点,再经过互相探讨,
修订其决定。这些在后来包玉刚做决定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丝毫不影响
他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一切都按照老式传统来进行。包家择了良辰吉日,包玉刚也从汉口回到
宁波,迎娶他的新娘子。婚礼在包家的祖屋举行,锣鼓声中,一顶大红花轿
抬到包家门口,轿帘一掀,走出一位凤冠霞帔盖着红头巾的女子。

喧闹中,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最后是夫妻对拜,礼成之后,一对新人
被送进洞房。

当房间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包玉刚掀开了新娘子的红头盖,惊喜地


发现新娘子竟是如此端庄俊美、温婉可人。黄秀英偷眼一瞥,发现新郎长得
仪表堂堂、英气十足,也满心欢喜。两情相悦,两人很快消除了陌生感,而
且谈得甚是投契,在彼此的心中,都十分感谢媒人为自己找到了如意佳人。
如果说世间上有一见钟情这回事,那么,包玉刚与黄秀英这对壁人则是在洞
房相见的刹那间深深地爱上了对方,而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相濡以沫,甘苦
与共,专一而执着地巩固着从一刹那建立起的感情。

抗战中的流亡生涯

正当包玉刚和黄秀英还沉浸在新婚燕尔的鱼水情深之中时,“七七”芦
沟桥的炮声无情地惊醒了这对新人的好梦,也使中国人的一切希望和理想,
化作了云烟。日本侵略者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在1937 年7 月底攻
占了北平、天津之后,立即向全国发动全面进攻。

12 月,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办公,并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残暴异常,无数城镇和乡村变成废墟,
无数中国人惨遭杀害,无数的中国妇女被奸淫蹂躏。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
杀”,更是使几十万中国人死于非命。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的抗日热情,他们把装满炸药的废帆船
沉入江底,然而无论是炸药还是黄河水,都未能阻止日军进攻的势头。日军
攻占徐州之后,沿长江向武汉推进,在汉口沦陷前,包玉刚把新婚的妻子送
回宁波老家,自己则和70 个同事到了上海。

他在中央信托局的保险部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回忆说:“我的业务范围
包括战争危难保险,投保的客户们把保险当作抵抗日本炸弹的保护伞。”

上海中央信托局成立于1935 年,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四行(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二局”(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之一。

在上海,包玉刚的生命历程发生了新的转变。上海沦陷后,大学纷纷南
迁至敌后区,包玉刚无法继续他的课程,上大学的美梦成了泡影。失望之余,
他找到了新的兴趣作为补偿,这兴趣把他推上了生活的新高峰。在保险业,
他“获得了银行知识”,他谨慎、三思而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众人心目中
一个“稳健”的人。而他满口的宁波方言,也成为他的长处——他的宁波口
音曾使他在汉口读书时成为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在上海却成了大家对他敬
而远之的原因。上海与宁波虽然相距不远,但两种语言相差甚远,尤其在音
节方面。一向自视甚高的上海人把宁波话视为方言,他们说,“宁愿听两个
苏州人吵架,也不愿意听两个宁波人谈情说爱。”在与客户谈判时,很多人
因无法与包玉刚争辩到底而不得不让步。

在中央信托局的日子里,包玉刚是很得意的。他工作出色,很快就成为
被称为“十三太保”的30 个业务骨干之一。

在中央信托局工作时,包玉刚倾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热情,业务上的需
要使他得到了一次海上旅行的机会,并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那就是
后来成为他发家之地的香港。

那是1939 年秋未,“十三大保”被派到昆明,任职于银行保险部。本
来,当时由上海乘坐火车到昆明,只需要几天时间,但因日本人占领了中国
大片的领土,陆路不畅通,包玉刚只好由水路走,从上海坐船经香港,再转
火车到昆明。在香港,包玉刚停留了几天。这段时间里,他和其他旅客一样,


以观光者的身份游览了这个城市。他买了一张缆车票,乘坐香港最有特色之
一的交通工具——山顶缆车上到太平山,鸟瞰维多利亚港,只见大大小小的
船只停靠在那个如画的海湾里,与儿时在宁波见到的商船又大不一样。船的
概念,再次深深地留在包玉刚的脑海里。

在旅途中,包玉刚每天有5 块钱的补贴。那时候的物价很低,一杯牛奶
只值几分钱,包玉刚每天除了两顿便餐,没有花什么钱,等回到船上时,他
的口袋里已省下了一笔钱。

在昆明,包玉刚对保险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使他又得
到了一次晋升的机会。那时,他已从昆明调到湖南省的衡阳。

早在上海中央信托局工作时,包玉刚一待生活稍力稳定,便把新婚妻子
黄秀英从宁波接到上海,后来到昆明,到衡阳,黄秀英都紧随其后,两人一
起度过了8 年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

在衡阳的日子

在衡阳,包玉刚最初是任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保险部主任,后来转任
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

在衡阳的那段日子,是包玉刚在大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战争的苦难,
加上飞涨的物价,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那时候,纸币不值钱,贬值的速
度令人目瞪口呆,今天能买一斗米的钱,到了第二天,恐怕只能买合火柴。
包玉刚在银行里虽有一定职位,但井非什么要职,薪水也不高。那天,他领
到薪水兴冲冲回到家,拉起妻子就到街上去买米。谁知米铺前人山人海,拥
挤不堪,买到米的当然高兴,买不到的便在那里又哭又闹,发牢骚的,骂娘
的,喧闹异常。包玉刚同妻子商量说:明天再来买吧!不料到了第二天,还
是那么多人。一连三天过去了,米没买成,钱却贬值了,原来能买一斗米的
钱,三天后只能买一升了。包玉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