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谩L刳汀!
十二月初七;载湉生父醇亲王主动请辞一切职务;慈禧太后正中下怀地批准;让他去监修皇陵。
醇亲王辞职的同一天;两宫太后重新垂帘听政。同治纪年终结;光绪朝揭开帷幕。
对于同治帝死后竟没过继儿子、皇位也交给最年幼的堂弟继承;朝野上下都心怀不满。恭亲王当然是最不满的;但他的儿孙们离皇位很近;他利益攸关不敢出声。不过敢出声的自然大有人在。光绪元年正月十五;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奏;要求两宫太后立下铁券;保证日后一定要为同治帝过继儿子并将皇位交由其嗣子继承。这要求立即触怒了慈禧太后;对广安大加斥责;铁券也就化为泡影。
事发生一个月后;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宫内又传出噩耗:二十二岁的同治帝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崩逝。
阿鲁特氏的〃嘉顺皇后〃头衔;是在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封给她的。
皇宫里颁出的懿旨说;嘉顺皇后是伤心同治帝之死而自愿殉情的。但实情究竟如何?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为同治帝继嗣之事被太后借故推脱未得确实;阿鲁特氏做为一个没有儿女依靠的寡妇;不过是新帝的嫂嫂;新帝又是个孩童;婆婆掌控全局又与自己素有仇隙……所有种种;都足以令这个年青女人难以生存、生无可恋。
一种传说在暗暗地流传。这传言说;同治帝病重之时;曾经让帝师李鸿藻代写过一份遗诏;选立了年已十余岁的堂弟载澍贝勒(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讠惠之子);然而李鸿藻将遗诏交给了慈禧;于是同治帝的遗愿泡了汤。阿鲁特氏做为皇后;知道世间曾有此诏;因此太后不能容许她活在世上。
据宫廷传言;同治帝死后;皇后终日痛哭不思饮食;其父崇绮便将这情形奏报给了两宫太后。谁知慈禧听完竟冷冷地回答:〃既然如此不舍;她就随大行皇帝去吧!〃
崇绮听了这话;知道女儿的性命迟早无可挽回;不如自己这个当爹的动手;还能保住全家。他就派人给皇后送去了一个空食盒。皇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便绝食(或曰吞金)而亡。
慈禧太后坚持不给同治帝过继儿子并由其承嗣帝位的原因;当然首先是因为她自己要当皇太后以便掌权;其次;一旦同治帝有了过继儿子;慈安慈禧不但是祖母身份;而且〃以妃正位〃的宗族地位在〃由大清门入〃的阿鲁特氏皇后面前更是相形见绌;无论从人情还是道理来讲;听政的都将会是阿鲁特氏。阿鲁特氏与婆婆一向格格不入;她如果掌控了权力;慈禧会是怎么个下场;那也难说得很。这两个原因或者就是慈禧要在同治帝重病时〃忽悠〃儿子颁下由太后代理政事的正式谕旨、在儿子死后也不给他立即过继子嗣的真正原因。
慈禧太后的做法不但冷酷无情;而且也精准快狠。她甚至将照料儿时光绪帝的责任也交给慧妃富察氏而不是正牌皇嫂阿鲁特氏。阿鲁特氏皇后从此便陷入了活着比死更难熬的境地;终于以自己的死结束了这一场婆媳之争。
阿鲁特氏在她死后的第四个月;得了一个〃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的谥号。第二年;即光绪二年五月;御史潘敦俨上书请求为阿鲁特氏皇后更定谥号:〃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恼怒的慈禧太后以〃谬妄〃之罪免去了潘敦俨的官职。
光绪五年;同治帝的惠陵终于修好;当年三月;同治帝与阿鲁特氏合葬惠陵。
荒嬉无度的同治帝谥号全称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阿鲁特氏皇后的谥号全称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同治帝死时;他的皇贵妃(慧妃)富察氏年仅十六岁;被尊封为敦宜皇贵妃并进〃敦宜荣庆皇贵妃〃。她照料幼年光绪帝;与其虽名为嫂叔;实际情同母子。虽然她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一直很好;仍然不时为光绪帝申辩。富察氏死于光绪三十年;谥〃淑慎皇贵妃〃。
同治帝珣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皇后的亲姑姑;守寡时十九岁;封为贵妃;宣统后为〃庄和皇贵太妃〃。死于清王朝终结后的公元1921年
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被认为是同治帝后妃中相貌最美的;守寡时二十一岁;尊封为贵妃;宣统后成为〃敬懿皇贵太妃〃。她与慈禧太后关系不错;与光绪帝的后妃却关系很糟。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文绣;原本就是瑜妃中意的皇后人选。
同治帝瑨嫔西林觉罗氏;守寡时年龄不确;尊封为瑨妃;宣统后成为〃荣惠皇贵太妃〃。
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一直活到了末代清帝溥仪被驱出紫禁城之后。
四、活受罪的养子夫妇——光绪帝及其后妃
同治帝崩逝的次日——实际上就是当天深夜;年仅四岁的醇亲王嫡子载湉被浩浩荡荡的队伍迎进了皇宫;从此成为清王朝的又一位小皇帝。清王朝的年号也由〃同治〃进入了〃光绪〃。光绪帝生于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公元1871年8月14);是慈禧太后亲妹妹与醇亲王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那位亲王之妻所生的四子一女五个孩子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
由于这个小皇帝实在太小;就在他登基的同一天;礼亲王世驿便递上了一道奏章;要求两宫皇太后重新垂帘听政。慈禧太后立即将这项建议采纳下来。于是;朝堂上的那道帘子又重新垂下;清王朝的军国政务又一次交到了两宫皇太后的手里。
有了亲生儿子同治帝的教训;两宫太后对光绪帝的教育格外上心;在他五岁那年就选择了师傅教学;不但学儒书;还学骑射及满蒙汉各种语言;为防止他学习不用心;慈禧太后还派其生父醇亲王陪读;终于使光绪帝学有所成。当然;光绪帝学业有成之时;两宫皇太后已经只剩了慈禧太后一个。虽然性情较宽厚的慈安太后不在了;对于光绪帝的学业;慈禧太后给出的评语仍然远非同治帝所得能企及。对亲生儿子的学业极为不满的慈禧太后如今却毫不吝惜地表扬少年光绪帝〃孜孜念典;德业日新〃〃披阅奏章;论古断今。剖决是非;权衡允当。〃
然而光绪帝学习成绩再好;慈禧太后也不情愿把手中的权力交到养子的手中去。当然;那样至高无上的权力;世上恐怕也难得有人甘愿拱手出让。最令人费解的是;慈禧太后明明是光绪帝的亲姨妈兼养母;却偏要光绪帝称自己为〃亲爸爸〃;有一种解释说是她不愿意让亲生儿子同治帝以外的任何人称自己为母亲;不过更有可能的是她心中希望自己能是个名正言顺执掌权力的男子吧。
和对待同治帝一样;为了不想太快让出权力;慈禧太后直拖到光绪十三年正月;光绪帝十六岁时才为小皇帝举行了亲政典礼。典礼虽然举行了;慈禧太后仍然与礼亲王一唱一和;弄了个《训政细则》;以法令的形式打算在皇帝亲政后继续〃训政〃;也就是在幕后操控皇帝。
除了操控光绪帝的政事;慈禧太后还要操控光绪帝的婚姻。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慈禧太后终于拖无可拖;要为年已十七岁的光绪帝挑选后妃了。这年十月初五;经过激烈的竞争;五名秀女进入最后的淘汰赛:由太后与皇帝当面确定谁是皇后。
进入决赛的五名秀女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慈禧太后之弟桂祥的女儿沁凤(或曰静芬)。当然她令人关注的只是她的家庭背景;她本人的外貌风姿实在有些平平。另四位秀女则正好是两对姐妹;分别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和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这两对姐妹中;德馨的两个女儿貌美如花;站的位置也仅次于太后侄女;长叙的两个女儿站在最后面;相貌虽然不如德馨之女;却也比沁凤略强。
按照清宫规矩;皇帝将给自己最为中意的秀女一柄玉如意;确定她的皇后身份;再将两对荷包交给另两位秀女确定她们的妃子身份。
选后刚开始;慈禧太后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要让光绪帝亲自做主。然而当光绪帝拿着玉如意走向第二排;作势要将玉如意递给德馨长女的时候;慈禧太后却终于不顾场合地叫了起来:〃皇帝!〃这一声叫听在光绪帝耳中;抬头看去;慈禧太后不但喊了他;还在用眼神向他示意。他当然立即就明白了这位〃亲爸爸〃的用意;不得不极不情愿地勉强转过身子;将手中的那柄玉如意递在表姐沁凤的手里;使慈禧太后的侄女儿成为皇后;完成了慈禧太后〃亲上加亲拉拔娘家〃的打算。
按一般清帝初选后妃的惯例;一般要选一后三妃嫔成双数。从五名秀女在体和殿中站列的位置来看;慈禧太后的本意就是想让自己的侄女正位中宫;由她完成自己这个姑妈一生都未能达成的心愿;做大清朝的叶赫那拉氏元配皇后。因此这位侄女儿站在了最前面。其次;慈禧太后也注意到了德馨之女的美貌;有心要让她们都做妃嫔;也考虑到侄女的外表确实一般;因此让德馨的一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