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安”以及“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等诗句写得好。可惜这两首的全诗已失传。
在李清照16岁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了篇《读中兴颂碑》一诗,其中有“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之类的句子,此诗一出,众皆惊叹,黄庭坚、潘大临等一些文坛大腕纷纷作了和诗。但最令人惊喜赞叹的却是李清照这样一个16岁的小女孩写的: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马多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大家看此诗的气势,直似李杜元白,哪里像个小女孩所写,又哪里像个按年纪算来在如今也就是个读初三或者高一的小女生所写?李清照年虽幼小,但此诗的境界和气度已不输于相当于其父辈的张耒。
张诗中的“玉环妖血无人扫”一句其实并不当,且不说沿袭“红颜祸水”的陈腐之见,而且杨玉环是缢死的,又不是斩首,何来满地鲜血,不免有点不顾事实。而李清照此诗,气势笔力能扛鼎移山还算罢了,更难得的是见解不凡。明陈宏绪《寒夜录》中夸李清照的《和张文潜浯溪中兴碑 》二篇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确实,我们只看以上这几句,就可领略到少女李清照卓而不凡的才气。
李清照词集中有一首词可能就是写少女时候的她吧: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可见李清照并非只是矜持木讷的闺中少女,她性格活泼开朗,经常划着船在湖上游玩,以至于不知归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时的李清照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所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还喜欢打马游戏(一种棋类,有人说是赌博游戏,玩法好像已失传。也有人说两宋之际的中国象棋名为打马),以李清照的聪明,自然常赢不输,她写过一篇《打马图序》,里面说:“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也是,以李清照的聪明,玩什么都能很快精通。
李清照还有一个和一般小女子们不一样的特点就是喜欢喝酒,李清照的词里经常提到酒,像什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之类的句子极多,这在女诗人尤其是大家闺秀的诗文中是极罕见的。有人做过统计:全书漱玉词三十四首,和酒有关的二十二首;补遗十二首(其中部分作者存疑),和酒相关的六首。可见李清照好酒确实不假。
另外从一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笔下的酒并非人云亦云,单纯引用典故,而是有切身体会的,像“酒阑更喜团茶苦”这样的句子,恐怕不沾酒的才女单靠闭门造车是想不出来的。可想而知,李清照恐怕也闹过不少像史湘云一样“醉眠石凳”的趣事。李清照虽然不是男儿,但词风有时颇似李太白醉后笔走龙蛇的纵横气势,如《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词的气势,直追太白,别说是女儿家,宋代词人中有此豪情者也只有苏辛等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孩子,更多的是娇媚活泼的一面,她有一首词,写出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娇态:
绣幕
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如其人,可想而知,李清照当年也是秋波一转,颠倒众生,满面生春,娇怀如梦。很多人看《红楼梦》一书时,常神往宝钗之学问广博,无书不知;黛玉之孤高自许,口角锋芒;湘云之豪爽洒脱,襟怀坦荡,但如果你充分了解了李清照,你会发现她竟然集《红楼梦》中三个最突出的女子的优点于一身,这样的才女真是不知是谁修了八辈子福才能娶到啊。
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1)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不知前世敲烂了多少木鱼,读烂了多少本佛经,建了N级浮屠的人就是赵明诚。
说来赵明诚和李清照门第倒也相当,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他,赵明诚当时还是个太学生。其父名赵挺之,官做得也不小,比李清照的父亲官要大,曾做过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所以两人应该算是门当户对,但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未必幸福,难得的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十分情投意合。
关于他们伉俪,有好多地方乱编了一些他们婚前的“恋爱”故事,都不尽可信。元代伊世珍《琅嬛记》中编造说赵明诚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有本书上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这肯定是后人附会的,而且这几句编得也比较粗糙,“安上已脱”什么的纯属凑字,文意一点也不通,比汉谣“千里草,何青青”那个档次要差得多,人家每句都自有其意,比较巧妙。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自幼喜爱金石书画,年十七八时,就喜欢并开始收集前代石刻文物,并有很好的赏鉴能力。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非常繁华的东京居住,一有空闲时间俩人就去逛街,李清照逛街和现下的好多美眉只喜欢逛超市、服装店、
化妆品店不一样,他们最喜欢去的就是到大相国寺边的旧货摊上“淘宝”,每次都买一大堆旧书旧画古董之类的东东,还买上一大堆零食。
这零食估计是李清照爱吃的吧,美眉们都喜欢吃零食嘛。说来东京当时的零食还是挺丰富的,《东京梦华录》中曾说有“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乌李……”等大堆好吃的东东。可想而知,李清照和赵明诚抱着一大堆书画,提着一大包零食回家后,相对展玩咀嚼,边品尝美食,边评点书画,两人意兴盎然,确实其乐无穷。说来李清照也够幸运的,嫁了个志趣相投的夫婿,要是朱淑真听到了,肯定更要肠子断成好几截。
当然,李清照夫妻俩也没有太多的钱尽情采购喜欢的古董,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说:“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夫妇二人看到比较罕见的奇书文物,不惜脱衣典当后再购,有次看到一幅南唐徐熙画的牡丹图,要价二十万钱,没有钱买,只好看了一晚上又让人家拿走了,夫妻俩惋惜了好多天。
但这些小小不快在夫妻的甜蜜生活中犹如咖啡中的一点苦涩,应该也算是他们幸福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吧。李清照夫妻的小日子是十分甜蜜的,李清照有一首这样的词: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写得妙趣横生,意境旖旎无限。以平常的口语入词,但词中的融融暖意,犹如吹面不寒之杨柳风,让人心旷神怡。活脱脱地道出一个娇媚无比的
新娘子形象。后来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诗,就完全因袭了李清照的诗意:
妒 花 歌
昨夜
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 ?”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唐伯虎诗中的佳人虽是在打情骂俏,但诗意中总有些戾气在其中,李清照的词中却是:“徒要教郎比并看”,她知道自己的郎君是一心一意爱着自己的,自信满满的神情溢于纸外。
李清照还有一词,也应该是描绘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的:
采桑子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呵呵,“今夜纱橱枕簟凉”(指带有纱帐的床)这句话从李清照的朱唇中轻吐出来,恐怕赵明诚身子早酥了半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