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练几手;民主教学,因人施教;做好训练场上的思想工作,激发练兵热情。1963
年5 月,南京军区进一步把郭兴福教学经验归纳为八条:一是摸清底细,因人施教
;二是分清层次,由简到繁;三是归纳要领,做出样子;四是情况诱导,正误对比
;五是重点提问,反复练习;六是民主教学,运用骨干;七是评比竞赛,广树标兵
;八是宣传鼓动,做思想工作。
1963 年4 月到10 月,郭兴福及其教学班在广州、武汉、沈阳军区表演数十
场,受到普遍好评。其他军区也要求郭兴福去表演和传授经验。适应这种形势,总
参谋部1963 年底在镇江召开有关军区、各军事院校领导干部参加的现场会,介绍
郭兴福教学法。
12 月24 日,叶剑英赶赴现场会观看表演。随后向中央军委报告了镇江现场
会情况,建议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他把郭兴福教学法归纳为五个突出特点:
第一,善于在教学中抓活的思想,充分调动练兵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扬教学民主,
集中群众的智慧,实行官兵互教,评教评学;第二,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
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
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第三,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
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第四,把言传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
使战士百听不厌,百练不倦;第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谆谆善诱,耐心说服。
叶剑英认为,上述这些方法,不仅适合于部队,而且适合学校;不仅适合步兵,而
且适合各军种、兵种。毛泽东见到叶剑英的报告后很感兴趣,指出郭兴福教学法对
人民解放军的练兵方法“不仅是继承,而且有发展”。
1964 年1 月3 日,中央军委转发了叶剑英的报告,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
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使我军的军事训练,练出更能过硬的真本事
来,做出更大更扎实的成绩来”,“把我军的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
后,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南京主持召开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教学法的现场会议。会议
强调相互学习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典型试验,分期分批地推广郭兴福和郭
兴福式的教学方法。罗瑞卿将郭兴福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红、活、硬、细、实”
五个字。这次会议成为1964 年全军大练兵、大比武的动员会。
1964 年5 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结部队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经验,联名
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基础训练方法二十条(草案)》,进一步推广郭兴福
教学法,指导连队基础训练。
南京会议后,在全军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的
练兵热潮。各军区、各军兵种相继举行本区、本兵种范围的汇报表演,借以促进比、
学、赶、帮活动的深入;继而从5 月份开始,举行各自的比武大会,检验训练效果,
表彰训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同时选拔尖子选手参加全军比武。
1964 年春,为检阅几年来的训练效果,中央军委决定举行一次全军范围的
“比武”活动。6 月至8 月,全军分18 个比武区进行比武(不包括海军舰艇、岸
炮、航空兵部队)。参加比武表演的人数达1。37 万余人,参观学习的约9 万人。
毛泽东、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观看了北京、济
南军区军事汇报表演。毛泽东等人还观看了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精度射击、轻机枪
速射、3000 米武装越野、侦察兵捕俘和攀登、坦克表演等科目,对部队的训练成
果和比武方式作了充分肯定和赞扬。比武中,获集体一等奖的单位1212 个,获个
人一等奖的有2257 人,其中各军、兵种一等集体尖子289 个,个人一等尖子545
人。与1963 年相比,比武成绩明显提高。
群众性练兵运动和“大比武”是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有力地推动了军事训练的广泛开展,造成了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军事技术的
良好风气,探索了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树立了众多各类尖子、标兵,普及了先进
经验,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训练水平,特别是基础技术训练水平显著提高。同时,
群众性练兵运动和“大比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偏重于技术训练。在
“比武”刚刚兴起不久,林彪就以所谓“突出政治”为由,把这场群众性的练兵运
动压了下去,使部队的军事训练遭到严重破坏,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总政治部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
1964 年5 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林彪的指示,编辑出版了《毛主席语录》
一书。
《毛主席语录》的出版发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庐山会议后,林彪当上了
国防部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林彪一上台就以极“左”的面目出现,片面强调政
治和政治工作的绝对地位,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提出要大学毛泽东思想并提
出十分庸俗、简单化的学习方法。
1959 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用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手法,制造对毛泽
东的个人崇拜,他提出:马克思、列宁著作很多,是低级的,学习马列“不一定都
要读他们的原著”;还说“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可以“一本
万利”。随后,在广州扩大会议上,他又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就要背警句,“我
们不要背那么多,要挑选最好的,背上那么几十句就差不多了”。提出学习马列主
义“要百分之九十九”地学习,学习毛主席著作只要学好“老三篇”就够用了。还
提出了“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口号。对于林彪的这种主
张和作法,邓小平当时就指出,这是“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是把
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简单化”,“贬低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1960 年中
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中就加上了林彪关于
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观点,使林彪的一套作法得以全面实行。
根据林彪的指示,从1961 年5 月起,《解放军报》开始结合政治形势刊登毛
泽东语录。1964 年5 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林彪指示,将《解放军报》发表过
的语录加以补充,经康生审定,出版《毛主席语录》。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毛主席
语录》的前言中说:林彪元帅曾经指示,为了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
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并且指示在《
解放军报》上经常结合实际,刊登毛主席的语录,供干部战士学习。几年来部队活
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也证明带着问题选学毛主席的语录,是一种学习毛泽东
思想的好方法,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帮助基层干部和战士更好地学习毛
泽东思想,我们根据《解放军报》刊载过的语录,加以补充,选编了这本《毛主席
语录》。我们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力求使所选内容适合基层干部和战士的需要和水
平。各部队在组织学习的时候,应当结合形势、任务、部队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
有的放矢地选学有关的内容。
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并不以此为满足,1964 年底,林彪对部队工作又发出了指
示,他说,毛主席语录本,在部队很受欢迎,现在每班一本太少,大家抢着不够用,
要多印一些,一定要发给每人一本。毛主席著作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著作
选读本和语录本,要像发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部队政治教育,主要是用毛主席
的文章,中央指示,军委的文件,不要另外去编写教材。临时编一点是可以的,但
现成的东西最好,又最省力;自己编,编不好,又费力。后来他又说,“突出政治
不是一项任意的政策,不是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所提出的根本措施。不突出政治,就是违反社会主
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了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向极端,林彪说:毛泽东思想
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又说,毛主席的书,
是我们全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