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性和作战原则、部署作了指示。8 月31 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邓:“阎部
一万六千兵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消灭之。惟诸城堡
坚垒密,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进攻时,宜选择一两个城,各个击破,不宜
六城同时攻击。如攻而不克,可围城打援。”9 月4 日又指示:“在进行上党战役
中,阎如从太原、临汾、平遥等地来援于我有利,待其进至适当地域给以歼灭,你
们应有此独立的机动的灵活作战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9 月初,在刘
伯承、邓小平主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对上党战役作了具体部署。组织部队认真进
行了战前准备:(1 )为适应作战,加速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兵团的转变,参战部队
组成太行纵队、太岳纵队、冀南纵队。(2 )在军队和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政治动
员。号召解放区军民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
平还亲自到虒亭、下良一带看望准备参战的太行部队,并对两个团连以上干部作了
战斗动员,发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号召。部队知道毛主席赴重
庆同蒋介石谈判,都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邓小平说:我们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
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3 )开展了战前练兵。(4 )组织地方政府以专、县级领导为首的后方指挥
部和动员5 万多民兵、自卫队参战和支前。9 月10 日晋冀鲁豫军区采取以夺取长
治外围各城,吸引长治守军出援,再攻打长治,诱阎锡山部出击,相机歼敌于运动
中的方针。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冀南军区主力及地方部队3。1 万人,在5 万民兵
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于上党地区展开自卫反击。
首先夺取屯留。驻守屯留城之敌有6 千余人,凭借火力强,工事坚固,负隅顽
抗。9 月10 日,太行纵队对敌发起攻击,经过3 天2 夜激战,攻破了屯留,守城
之敌全部被歼。
接着攻克长子。阎锡山部加修改造了原日军构筑的长子工事,凭借2 丈5 尺高
的城墙和护城河,以及众多的明堡暗堡顽强固守。担任攻城任务的太岳纵队在陈赓
司令员的指挥下,采取多路突击,主攻佯攻配合,白天黑夜交替攻击的战术,终于
攻入城内。经过激烈巷战,俘敌1500 多人。阎锡山的挺进第二纵队司令白映瞻被
活捉。
屯留、长子克复后,冀南、太岳纵队和太行军区部队又先后攻占壶关、潞城、
襄垣。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从东、西、南3 面合围长治城,守敌是阎锡山第19 军军
长史泽波的3 个师1 万多人。史急电阎要求增援。阎派第7 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
指挥8 个师和2 个炮兵团,共2 万多人,于9 月18 日从太原、榆次南下。
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决定用围城打援的战术,以少数兵力继续围攻长治城,进行
佯攻,主力则分两路,北上迎歼敌援军。10 月2 日,将援敌合围于襄垣、屯留两
县交界的老爷山一带。而后从左右两翼发起猛烈攻击,北面则虚留退路,诱其突围。
5 日夜,敌果然向北突围。晋冀鲁豫军区迂回部队于10 月6 日攻克老爷山,抢占
制高点,截断敌人退路。主力沿虒亭、屯留间公路两侧追击。太岳、太行、冀南3
路大军,分别从左、中、右3 面将敌包围,除少数敌军逃回沁县外,其余2 万多人
被歼,彭毓斌也被击毙。
长治守敌待援无望,8 日向西突围,企图逃回浮山、翼城。刘伯承司令员命令
太岳部队,用最快的速度前进,要在3 天内追上并歼灭逃敌。守敌史泽波部从长治
逃出后,一路被我民兵游击队袭扰,行动迟缓,走了4 天才过横水、东西峪。10
月12 日,太岳部队在沁河以东将军岭、桃川地区歼敌5 千余人,生俘史泽波。
晋东南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代是上党郡,故这场包括收复长子、屯留、襄垣、
潞城、壶关、长治等县的战役,叫作上党战役。整个战役歼敌13 个师,3。5 万人,
占当时阎锡山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俘敌军长、师长等高级军官27名。
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次战役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对争取和平、民主的
斗争起了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上党战役
的胜利,大量补充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装备与兵员,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上
党战役是日本投降后人民军队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次自卫反击战的
胜利,打破了蒋介石、阎锡山企图迅速占领全华北的计划,也打乱了国民党发动全
面内战的进程。
各战略区编组野战军
1945 年10 月,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为了应付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中
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实施军事战略转变,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调
整。中央军委所辖各大单位改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
山东军区、华中军区、晋察冀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中原军区和华南各游击纵队。
在此基础上,各战略区的部队陆续进行了调整,在保留军区、军分区继续指挥地方
武装与民兵的同时,组建了能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正规兵团(即野战部队),
并相应的建立了野战指挥机构。
两种部队和两种指挥机构并行分设,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逐步健
全了以正规兵团,地方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
对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晋绥军区进行整编,组建晋绥野战军。1945 年9 月17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以李井泉代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并兼晋绥军区政治
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
任。
原晋绥军区所属主力部队编成晋绥野战军,由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
委员(因病未到职),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
任(后孙志远接任)。下辖第358 旅、独1 旅、独2 旅、独3 旅共4 个旅。
晋绥军区整编后,所属军区序列是:
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下辖6 个军分区和1 个独立旅。
雁门军区,政治委员高克林(后朱明接任),副司令员许光达、孙超群。
下辖3 个军分区。
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政治委员张达志(后高克林接任)。
下辖1 个骑兵旅和2 个军分区。
晋绥军区直属第1 军分区。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总兵力约6 万余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王世泰(代),副司令员徐向前,副政治委员谭政,
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副主任张仲良。下辖6 个旅和1 个警备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总兵力3 万余人。
晋冀鲁豫军区的成立和野战纵队的组建。1945 年8 月20 日,中共中央撤销
北方局,成立了晋冀鲁豫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任书记,薄一波任副书记。刘
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任第一副司令员,王宏坤
任第二副司令员,薄一波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
任,李达任参谋长,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
晋冀鲁豫军区整编后所辖部队的序列是:
第1 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
第2 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下辖3 个旅。
第3 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下辖3 个旅。
第4 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下辖3 个旅。
第6 纵队,司令员王宏坤(兼),政治委员段君毅。下辖3 个旅。
第7 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芝。下辖3 个旅。
晋冀鲁豫军区整编后所属军区序列是: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张玺,下辖6 个军分区,1 个旅。
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治委员李青玉。下辖5 个军分区,1 个旅。
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李雪峰。下辖6 个军分区。
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兼),政治委员王鹤峰。下辖4 个军分区,2 个旅。